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8)
2023(6484)
2022(4304)
2021(3589)
2020(2344)
2019(5158)
2018(5118)
2017(8290)
2016(4643)
2015(5347)
2014(5322)
2013(5036)
2012(4964)
2011(4624)
2010(4614)
2009(3940)
2008(3956)
2007(3710)
2006(3585)
2005(3033)
作者
(13610)
(11083)
(10850)
(10579)
(7024)
(5205)
(5038)
(4400)
(4262)
(4220)
(3849)
(3683)
(3509)
(3484)
(3483)
(3435)
(3381)
(3283)
(3206)
(3038)
(2940)
(2724)
(2635)
(2593)
(2561)
(2519)
(2504)
(2494)
(2268)
(2191)
学科
(17119)
经济(17106)
管理(12518)
图书(10616)
业经(10365)
书馆(10107)
图书馆(10107)
中国(8641)
信息(8076)
产业(8018)
总论(7781)
信息产业(7741)
(7167)
工作(7086)
(5698)
企业(5698)
(5674)
地方(4905)
教学(4713)
(4669)
教育(4554)
理论(4480)
(3944)
读者(3938)
农业(3863)
(3767)
银行(3767)
(3686)
(3676)
金融(3676)
机构
大学(63056)
学院(60085)
管理(21589)
图书(21336)
书馆(20821)
图书馆(20820)
研究(20573)
(17867)
经济(17106)
中国(16716)
理学(16661)
理学院(16392)
管理学(16068)
管理学院(15893)
(14367)
(12058)
科学(12046)
师范(11955)
(11906)
(10785)
中心(10715)
技术(9617)
(9552)
大学图书馆(9380)
北京(9337)
师范大学(9283)
(9042)
职业(8984)
(8226)
信息(8002)
基金
项目(39080)
研究(35300)
科学(29351)
基金(24257)
社会(20499)
(20283)
国家(20028)
社会科(19268)
社会科学(19264)
编号(18453)
科学基金(17000)
成果(16996)
教育(16274)
(15844)
(12736)
项目编号(12099)
基金项目(11951)
课题(11766)
(11714)
(11163)
研究成果(10346)
国家社会(8836)
(8761)
规划(8580)
重点(8532)
(8472)
(8110)
创新(7799)
资助(7766)
(7691)
期刊
图书(29224)
(23843)
经济(23843)
书馆(23829)
图书馆(23829)
中国(20442)
研究(18148)
教育(16836)
学报(9930)
管理(8313)
技术(8030)
(8019)
论坛(8019)
大学(7524)
情报(7491)
(7147)
(6993)
职业(6318)
(5995)
金融(5995)
科学(5535)
农业(5066)
图书馆学(4983)
建设(4649)
技术教育(4315)
职业技术(4315)
职业技术教育(4315)
学学(4270)
业经(4246)
工作(3989)
共检索到116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沈立力   张宏玲   韩春磊   姚啸华   张文琪  
数字人文工具的应用降低了人文社科计算的准入门槛,帮助人文学者提高了新方法、新规律及新理论的创造概率,逐渐为人文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图书馆一直是数字人文工具建设及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应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数字人文工具的用户需求出发,分析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开发实践面临的问题,总结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多模态工具开发、数字特藏建设、工具友好性、工具平台集成、拥抱大语言模型五个方面对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需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帮助人文学者进行发现性的学术研究中去,积极拥抱最新技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贺晨芝  张磊  
众包模式与数字人文研究的结合在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深化和突破的同时,也起到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营造了大众和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双赢局面,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将众包理念应用于各数字人文项目。文章以上海图书馆各众包项目为例,从建设需求、用户对象、众包形态等方面介绍数字人文众包项目建设理念;基于系统/平台使用现状,为众包在图书馆数字人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本军  聂华  
数字人文是图书馆可实践的一个新方向。正确认识数字人文的内涵、面临的障碍与认知误区等是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梳理数字人文的内涵、外延的同时,提出图书馆可以在"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学科桥梁建设""数字人文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展开实践。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在打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交流平台和孵化北京大学数字人文项目方面的实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舵  吴跃伟  
数字人文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外研究较深入,我国则处于起步并逐步发展阶段。为了解国外图书馆界对数字人文研究的支持状况,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网站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数字人文发展沿革、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的概况及图书馆招聘数字人文专业图书馆员两方面,选取国外经典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在图书馆参与积极性、专业人才培养、服务质量评估以及加强交流合作方面对我国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发展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唐乐  
文章以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站调查、邮件咨询、文献调查等方式,从发展沿革出发,就经费使用及人员构成、服务内容及校内外合作、科研项目与奖学金资助、评估反思与对外学习交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改造空间,以技术部门为依托探索实践;确定边界,积极与校内外机构寻求合作;当好帮手,将项目支持作为工作重点;注重评估,支持用户对外学习交流,以推动数字人文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薛玉  肖鹏  申斌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进行回顾,提出对数字人文领域而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数据库的实践案例出发,从元数据方案、检索点设计和数据关联等角度,初步总结数字人文兴起的语境之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研究传统,展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丹  徐亚苹  虞晨琳  蔡迎春  
作为最先关注元宇宙的发展并紧跟其最新前沿的领域之一,高校图书馆界进行了丰富而精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回顾了元宇宙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进展:(1)对元宇宙图书馆的认知。(2)元宇宙技术融入图书馆的可能领域。(3)元宇宙图书馆的应用与探索。(4)建立元宇宙图书馆的理论原则、建设路径、技术基础。(5)图书馆元宇宙应用在上海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实施的实践案例。最后,本文总结了目前的实践现状以及存在的困境和问题,进而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愿景,以期为元宇宙图书馆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闫伟东  
图书馆的传统角色正面临着各种挑战,未来的图书馆需要进一步重塑自我,支持及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文章以"未来图书馆"的典范——丹麦Dokk1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对其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实践及特点展开分析,Dokk1在面向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用户参与共建、融入设计思维以及具有高度发达合作伙伴关系。国内图书馆在面向未来的建设及发展中,应融入设计思维,坚持开放、灵活及绿色的理念,注重合作、伙伴及开放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发展理念。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璟  董笑菊  李新碗  
数字化与网络化颠覆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石,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从纸质图书资源供给向电子化资源供给的转变,目前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图书馆空间建设领域的领跑战略。此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总结了在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点:沉浸式阅读促进用户深度学习;多元化体验满足用户全方位感知;交互性虚拟现实推动新技术持续迭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安结  
[目的 /意义]分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通过网络调查、邮件咨询、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其数字人文服务目标、岗位设置、服务实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特点。[结果 /结论]数字人文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探索需要找准定位、明确建设目标,扩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学习、设立相关职位,深化联系、开展多元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曾小英  
按需打印是出版行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使出版的形态发生变化,将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读者服务来说,自动印书机(EBM)的打印目录数据库增加了读者获取文献的渠道,其运用使读者能够根据需要自我汇编图书并打印。对于图书馆文献收藏策略来说,EBM+PDA模式将图书馆员从以往的揣测式采访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购买的文献就是真正流通的文献。但EBM存在价格昂贵、作者和出版商认可程度不高、没有配套适用的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等问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勇凯  
在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环境中,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文章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图书馆的建设为例,对其空间建设和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学习中心未来的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娜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资源提供者、内容策展人、学科联络员、课程辅导员、咨询顾问与研究空间提供者是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6大角色;文化冲突、数字内容保存与知识产权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培训几乎不足、馆员的倡议缺乏支持与缺少激励机制是现实挑战;招聘数字人文馆员、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与创建馆内数字人文中心是图书馆的理性选择,并探讨了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人文社会背景。数字图书馆创造了人们平等、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的条件,提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激发了图书馆人的创造精神,这些都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参考文献1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静   郑雅婷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治理范式。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孪生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以数字孪生五维模型为参考,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孪生数据治理架构。结合LSCP-我的书房案例,对相关数字孪生数据治理架构进行应用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为面向未来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治理途径,通过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孪生数据治理架构,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助推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