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4)
- 2023(3058)
- 2022(2128)
- 2021(2156)
- 2020(1719)
- 2019(4199)
- 2018(4648)
- 2017(8172)
- 2016(4567)
- 2015(4926)
- 2014(4919)
- 2013(4639)
- 2012(4222)
- 2011(4167)
- 2010(4095)
- 2009(3928)
- 2008(3905)
- 2007(3227)
- 2006(3482)
- 2005(3431)
- 学科
- 济(13431)
- 经济(13409)
- 图书(10039)
- 书馆(9557)
- 图书馆(9557)
- 管理(8841)
- 学(7849)
- 制(6521)
- 工作(6092)
- 中国(5983)
- 企(5433)
- 企业(5433)
- 业(5429)
- 体(5101)
- 体制(4563)
- 业经(4301)
- 教育(3767)
- 读者(3701)
- 财(3674)
- 理论(3422)
- 银(3281)
- 银行(3274)
- 行(3265)
- 和(3137)
- 教学(3005)
- 税(2972)
- 融(2959)
- 金融(2959)
- 税收(2920)
- 收(2893)
- 机构
- 大学(59382)
- 学院(53205)
- 研究(21228)
- 图书(19744)
- 济(19718)
- 书馆(19256)
- 图书馆(19255)
- 经济(19173)
- 管理(18070)
- 中国(16077)
- 理学(13734)
- 理学院(13512)
- 管理学(13289)
- 管理学院(13117)
- 京(13101)
- 科学(12198)
- 财(11428)
- 范(11392)
- 师范(11324)
- 所(10679)
- 江(10321)
- 研究所(9514)
- 师范大学(9075)
- 中心(8998)
- 州(8949)
- 北京(8744)
- 大学图书馆(8552)
- 财经(7810)
- 教育(7516)
- 院(7444)
共检索到107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利光
"改革与转型"是当今世界图书馆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内在动因、"改"与"转"的"度"及其关键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准确把握,事关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或存亡之大计,任何图书馆人对此都不能等闲视之。而这,恰恰正是图书馆哲学本体论所要探索的理论内容。
关键词: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 哲学意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孙斌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角度,深入挖掘工学结合的哲学意蕴:允执其中,以实用理性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投身社会,以实践理性破解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的难题。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思政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哲学意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哲学 人与自然 系统 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幸平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被称作为智慧之学。它是关于世界观或宇宙观的学问,是对人类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宇宙所作的理性的、系统的研究,或者说是理性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构成了哲学同世界之间的一个中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汉
"人不可以无耻",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有宝贵的资源。"耻"、"羞"、"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进行又往往要以耻感作为评价标准。耻感的产生以对善的把握为前提,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善的。正是耻感中所体现的人的本体的自由或自我意识使人"成为人"。意志以善和耻感作为内在环节。耻感以恶为对象,恶是丑的,但耻感却是美的。慎独固然与要"成为人"的执着联系在一起,但更与对于"耻"的畏惧联系在一起。荣可以正面地引领社会风尚,但无耻则无荣,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恶的耻感和厌恶,没有对恶和耻的惩罚,就既没有耻感,也没有荣感。一个无耻的社会最可怕。
关键词:
耻感 善 荣感 无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蒋永福
认为揭示和解释图书馆现象的本质是图书馆哲学的使命;图书馆哲学研究必须采取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图书馆哲学必须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人是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观念制约和人才制约困扰着图书馆哲学的研究。
关键词:
图书馆哲学 任务 特点 内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华
建立图书馆哲学,是周文骏教授在1996年6月出版的《图书馆学研究论文集》“编后”中提出来的,确实应该摆到我们广大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研究者的日程上来了[1]。近些年,专以“图书馆哲学”为题的,有蒋永福[2,3,4,5]和庄义逊、吕斌、周庆山、郑全太的文章[6,7,8,9...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安福
从图书馆哲学概念和研究意义出发,利用已有的图书馆哲学研究成果,就"图书馆哲学"这一术语的提法、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关系、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探讨图书馆哲学的必要性、图书馆哲学把教育哲学纳入讨论范围的必要性、图书馆学术研究应不应该以哲学理念作为始点、人文关怀与图书馆哲学的统一性以及图书馆哲学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图书馆2.0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倡导发扬哲学的批判精神。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翟羽佳
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路径存在哲学缺场,对智慧图书馆内涵的综合性阐释没有达到基础理论层面的构建,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并未与"智慧图书馆"这一热点和趋势融合。因此,应在哲学视角下重新审视"智慧图书馆"概念,奠定对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图书馆学的发展理念。首先,从存在论层面揭示智慧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探究"智慧图书馆何以可能";第二,为智慧图书馆确立新的认识范式,将以往概念研究的静止思维、实体思维和机械思维历经观念的冒险,转换为过程思维、关系思维和机体思维;第三,从价值论角度探寻关涉人类知识追求和信息获取之理想的智慧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哲学 存在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跃权
以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主体框架,用本体论和价值论来容纳历史上关于图书馆本质的各种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聚类,得出图书馆的八种主要本质,进而解构每类本质,剖析其逻辑方法的得失。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图书馆的本质就其现实而言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辩证命题;用数学集合论的方法得到关于图书馆本质的辩证逻辑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的逻辑学、辩证法特征作出系统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图书馆没有抽象的本质,只有具体的现实的本质;图书馆的本质就其现实而言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图书馆本质的辩证逻辑表达式本质上是一个方程,历史上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每个观点都只是这个方程的一个具体的近似的解。参考文献39。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维军
图书馆哲学是一种“观”,是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现象和实践的根本性认识;图书馆哲学是“规律”,是关于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定律。图书馆哲学是“方法”,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图书馆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属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参考文献3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连庆
本文运用法哲学的价值分析方法对图书馆权利的概念、存在形态与构成等进行分析,主张以权利的正当性、普适性为图书馆权利理论体系的原点;从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客体以及相对义务人四个方面讨论图书馆权利的构成及实现。指出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在同一法律关系中,图书馆权利与图书馆组织及馆员的权利应视为基本权利与派生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