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1)
2023(4195)
2022(3429)
2021(3358)
2020(2810)
2019(6226)
2018(6496)
2017(11313)
2016(6526)
2015(7580)
2014(7813)
2013(7318)
2012(6928)
2011(6660)
2010(6655)
2009(6155)
2008(5979)
2007(5594)
2006(5193)
2005(4825)
作者
(20430)
(16819)
(16718)
(16051)
(10713)
(7981)
(7857)
(6691)
(6604)
(6145)
(5869)
(5805)
(5537)
(5377)
(5377)
(5259)
(5056)
(5036)
(5018)
(4924)
(4613)
(4272)
(4064)
(3999)
(3987)
(3791)
(3722)
(3685)
(3660)
(3576)
学科
(17553)
经济(17523)
管理(15464)
(12082)
图书(10290)
(10052)
书馆(9774)
图书馆(9774)
(8326)
企业(8326)
中国(7574)
工作(6861)
理论(6004)
(5889)
(5475)
教育(5366)
(5233)
(4780)
(4746)
方法(4716)
地方(4144)
(4059)
银行(4031)
(4000)
读者(3966)
(3899)
金融(3892)
业经(3750)
教学(3697)
经济学(3277)
机构
大学(92208)
学院(87421)
研究(32836)
管理(28568)
(26291)
经济(25338)
中国(23789)
科学(22730)
理学(22675)
理学院(22308)
管理学(21707)
管理学院(21500)
图书(20996)
(20663)
书馆(20443)
图书馆(20440)
(18553)
(17795)
研究所(16323)
(16035)
(15496)
师范(15276)
中心(14899)
农业(14788)
业大(14696)
(14106)
(13662)
技术(13101)
北京(13075)
(12050)
基金
项目(56395)
研究(42832)
科学(41320)
基金(36789)
(33075)
国家(32766)
科学基金(25856)
社会(23734)
(23249)
社会科(22142)
社会科学(22136)
编号(20711)
成果(20289)
教育(19755)
(19576)
基金项目(18876)
自然(15621)
自然科(15210)
自然科学(15199)
自然科学基金(14913)
资助(14440)
项目编号(13875)
课题(13694)
重点(12712)
(12670)
(11831)
(11747)
(11683)
研究成果(11612)
(11095)
期刊
(32896)
经济(32896)
图书(28972)
研究(24317)
书馆(23242)
图书馆(23242)
中国(23066)
学报(22361)
(16776)
教育(16054)
大学(15225)
科学(13913)
学学(12075)
(11566)
农业(11135)
管理(9343)
情报(8719)
(8334)
论坛(8334)
技术(7241)
(6628)
金融(6628)
(5730)
业经(5445)
财经(5226)
(5218)
经济研究(5185)
业大(5179)
职业(4938)
图书馆学(4932)
共检索到153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业奎  
"话语体系"是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最大公约数",却是图书馆学的"断点"。图书馆学应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逻辑的展开性""思想的开放性"。从热衷于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传统升华到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方法论进步、社会层面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瑜  
话语体系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元素。积极构建话语体系,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价值取向是相关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是话语体系构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分析前者的范式及其意义与后者的路径及其意义,有利于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主体性、研究主流媒体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增强影响力与传播力、形成政策性话语等实践活动,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金胜勇  吴彰丽  刘培硕  
[目的/意义]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学课程德育价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获取“图书馆学概论”课程中蕴含思政内容的数据资料,借助NVivo1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提炼“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对初步研究结果进行两次专家访谈,基于专家意见构建“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结果/结论]“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专业精神、个人发展4个一级元素,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15个二级元素,以及道路认同、理论认同等35个三级元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话语不只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全球化时代,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地位。中国教育学应该具有中国的话语体系,但考察中国百年教育学建设的历程,教育学一直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既是中国教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变中国教育学对西方的依附状态,使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中国表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是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四个要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教育改革与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寻求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是建设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平  袁珍珍  柯平  
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是对学科研究的自省。知识考古学提供了非传统线性的历史观,文章在此方法论指导下,借助话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梳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形成。发现:以政治需求为依据的政治话语权力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主导力量,以国外话语规则、技术与社会环境为依据的学者话语权力,在受到政治话语权力的秩序性约束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对政治话语实践产生影响,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发展,并最终形成政治话语权力与学者话语权力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若干理论研究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易宁  
田中稻城是日本近代中后期国立图书馆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图书馆学思想广泛借鉴其欧美访学经验。文章依据日本同志社大学今出川图书馆所藏"竹林文库"中的田中稻城手稿,对其中记录的欧美访学见闻与田中的观点进行提炼;以手稿中涉及的欧美经验为主题,将田中稻城的观点与主张进行聚类,呈现田中稻城的图书馆学思想主线,表现为以图书馆的参考图书馆与通俗图书馆功能为核心构建而成的图书馆功能体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于会萍  刘丽斌  
方法论与科学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体。科学的社会属性与方法论的共生关系使得我们对方法论的研究,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理念。图书馆学方法论以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鲜明特点丰富了科学方法论,同时也受到一般科学方法论发展的推动。本文在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原则,以促进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蒋永福  
从谱系学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学话语有三大族系,即技术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以实用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人文图书馆学以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制度图书馆学则以现实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参考文献15。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熊远明  
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也对图书馆全面提升数字文化内容供给能力和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30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已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逐步建成较为先进的数字文化基础设施、较为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和较为完备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图书馆界应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全国智慧图书馆的体系架构,推动实现多源文化资源数据的融汇贯通和集成共享,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增值开发,积极推进图书馆线下智慧服务空间建设,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协同治理能力。参考文献1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先媛  
图书馆学体系新探──对图书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反思胡先媛(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430072)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体系问题是个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大约提出了五六种最基本的模式和结构,但有些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建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文  张斌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并思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体系正在从面向学科转变为面向职业理念。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读者权利、图书馆人文精神、信息公平与自由获取、图书馆职业理念、信息技术中的人文精神,等等。构建了一个以图书馆职业理念为核心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系统,并探索了该体系的若干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静  金胜勇  
构建图书馆学体系结构能够全面概括和反映图书馆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把握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学的整体发展。学界关于体系结构的观点众多,大多建立在逻辑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但这种构建方法划分标准不易确定,划分结果不能概括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的全貌,划分后的分支体系之间交叉重复严重。图书馆学的各分支体系间可以是相容并列关系,因此,在构建新的体系结构时不再遵循严格意义的划分。文章将当前图书馆学主流分支学科,即理论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纳入图书馆学分支体系,将已形成一定研究规模和极具生命力的数字图书馆学、制度图书馆学、循证图书馆学进行分析,并将其列为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易凌  王凤姣  龚蛟腾  
图书馆学本科课程体系形成了核心课程聚焦信息与图书馆以及选修课程多元延伸与拓展的范式特征,但其存在轻视实践与能力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变革与创新。新时代课程体系建设应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继承文献研究成果、立足公共文化事业、统合数据管理热点以满足确立金课原则、巩固课程基础、扩展课程广度、拓新课程前沿的基本需求,并遵循核心知识与特色研究的结合、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的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聚合、技术方法与人文理念的融合、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的协合、服务精神与智慧贡献的凝合的重构原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慧鹏  
"层次论"是目前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同时,"层次论"也影响了包括专门方法在内的方法论其他方面的研究。但是,方法论体系不能孤立于具体的图书馆学学说之外,而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图书馆学多种学说并存的局面,因此,方法论体系研究应放弃对大而全的单一体系的追求,转而围绕不同范式构建相对独立的子体系。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也将是这些若干子体系的总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