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6)
2023(18872)
2022(15943)
2021(15131)
2020(12588)
2019(28822)
2018(28569)
2017(54324)
2016(29661)
2015(33452)
2014(33324)
2013(32648)
2012(29804)
2011(27025)
2010(26679)
2009(24422)
2008(23829)
2007(20669)
2006(18118)
2005(16281)
作者
(83680)
(69723)
(68689)
(66118)
(44344)
(33335)
(31659)
(27213)
(26589)
(24846)
(23710)
(23600)
(21993)
(21930)
(21574)
(21350)
(20766)
(20619)
(20109)
(19965)
(17351)
(17077)
(16701)
(15945)
(15537)
(15447)
(15368)
(15316)
(13996)
(13813)
学科
(116700)
经济(116564)
管理(82726)
(77556)
(63913)
企业(63913)
方法(53170)
数学(46198)
数学方法(45576)
中国(34807)
(31735)
(29372)
(28609)
业经(26024)
(22105)
地方(21940)
(21819)
贸易(21803)
(21243)
农业(21010)
理论(19884)
(18673)
(18619)
财务(18533)
(18500)
财务管理(18499)
银行(18455)
技术(17890)
(17652)
企业财务(17598)
机构
大学(418904)
学院(411779)
(165426)
经济(161978)
管理(160683)
研究(139206)
理学(138869)
理学院(137312)
管理学(134718)
管理学院(133947)
中国(104533)
(89120)
科学(86161)
(75301)
(68784)
(65870)
中心(63481)
研究所(63060)
财经(61068)
业大(60658)
(60144)
(57257)
师范(56722)
北京(56341)
(55725)
农业(51528)
经济学(51117)
(50558)
(49506)
经济学院(45980)
基金
项目(283228)
科学(222950)
研究(207389)
基金(206872)
(180556)
国家(179075)
科学基金(153723)
社会(131808)
社会科(124813)
社会科学(124783)
基金项目(108822)
(108063)
自然(99308)
自然科(97051)
自然科学(97025)
教育(95774)
自然科学基金(95268)
(91844)
资助(84997)
编号(84594)
成果(69915)
重点(63206)
(62943)
(59586)
(58277)
课题(57336)
国家社会(55023)
创新(54438)
科研(54343)
教育部(54302)
期刊
(175626)
经济(175626)
研究(121222)
中国(77531)
学报(69147)
科学(60759)
(59425)
管理(58112)
(57362)
大学(52569)
教育(49056)
学学(47581)
农业(41126)
图书(37699)
技术(35115)
(34684)
金融(34684)
财经(30109)
经济研究(29050)
书馆(28240)
图书馆(28240)
业经(27823)
(25888)
问题(23328)
(22007)
(19795)
理论(19114)
技术经济(18858)
科技(18801)
(18734)
共检索到608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满花  
西方"科学的"和"人文的"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长期左右着中国图书馆学界。"科学"以客观性见长,虽可直接"拿来",但它本身存在理性滥用问题。"人文"强调图书馆(学)中的主体精神价值,直接"拿来"无异于东施效颦。本文在西方图书馆学的"他者镜像"中,分别以古代的知识组织和图书馆哲学为例,讨论了基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价值的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何以可能的命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李满花  
传统是发展着的概念,建构本土化图书馆学思想只有以古代图书馆传统为根基才能持守民族性,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也只有具有时代精神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传统。不能以西方学理为标准妖魔化自己的传统,而必须对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特质进行自我贞定,在此基础上寻绎将其中仍具活力的智慧进一步转化为现代思想资源的具体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兹恒  
图书馆学是从西方传进中国来的,为了使它具有中国特色,必须对它进行本土化。本文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提山图书馆学本士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区域性的中国图书馆学流派,并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蒋永福  
[目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一个图书馆实践与理论早熟的国度。古代中国人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实践方法和理论认识,就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本文正是为了归纳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而作。[研究设计/方法]古代中国人完全自主地提出诸多图书馆学思想范畴,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范畴加以阐释,分别是:"书即道,道即书";"藏秘书,处贤才";"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爱书须传布"。[结论/发现]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极富专业性和哲理性,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价值]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春云  龚蛟腾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孕育于先秦、形成于西汉、兴盛于两宋并一路传承,至民国初期转型为近代图书馆学。它既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重要的理论源泉,也是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研究领域。在图书馆学人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下,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学科定位逐渐明晰、内容旨趣不断拓展、学史发展日渐清晰、学人思想逐步发掘、现代价值日益彰显,但其既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推进学术范式的建立,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自我的本土化视角,完成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秉承开放的世界化理念,加强中外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白君礼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图书馆学史以历史上具体存在的图书馆为对象,而图书馆学思想史致力于反思对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旨趣。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既要从史实描述的角度客观地揭示历史上的主要图书馆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又要从价值揭示的角度分析"过去"的思想对"当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从而将"死了"的思想传统转变为"活着"的智慧资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学科史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强调学科史本身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局限在认知的层次上回避意义创造和价值揭示。就《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而言,其具体教学内容应聚焦于三大方面:第一,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是如何适应并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从而从学科角度为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征提供独一无二的解释和说明。第二,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在当代中国图书馆学中的历史延续和时代更新中应发挥什么作用,从而基于民族本位立场,消解晚清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西方中心主义取向。第三,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对于世界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从而为世界图书馆学研究贡献自己的智慧,确证中国图书馆学并不只是欧美中心之外的一种边缘化学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蒋永福  
中国古代无"图书馆""图书馆学"之名,但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之实。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域、时域中独立生发出来的,几乎未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把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发展历史上的悠久性和自发性;思维方式上的本体性和价值性;论理方式上的非论证性和非学理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蒋永福  孙德政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图书馆文化。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图书馆,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使命是什么,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形态是什么,这3个问题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首先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中国古代的图书馆以藏书楼或馆阁形态存在。藏书以传道,是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基本使命。校雠学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主要理论形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兹恒  
在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必须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即反省和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竞争和发展意识以及学术创新意识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潇娜  龚蛟腾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是一部回归传统文化语境深入阐释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发前人所未发之言的创新之作。著作基于传统思想观念赋予古代文献观、馆阁观、价值观以新的理解,把握传统学术特性重新诠释古代图书馆学内容,运用恰如其分的研究方法呈现古代图书馆学真貌,由此引发全新的学术思考。传统社会环境赋予古代图书馆学生命,回归传统文化语境阐释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可谓秉要执本。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宋希香  
本土化与原则性是衡量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生命力的两个重要的原则 ,本土化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理论的基本要求 ,而原则性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理论的价值追求 ,本文围绕梁灿兴之“可获得性论”对此展开论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秀华  靳茜  
纵观整个中国图书馆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其自主性问题,图书馆界学者为促进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始终坚持对学术自主的追求和努力。图书馆学要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就必须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更加注重理论创新,重构学术生态,强化问题意识来自觉推进其本土化,最终促进中国图书馆学学术研究自主性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