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3)
- 2023(10484)
- 2022(8615)
- 2021(8186)
- 2020(6543)
- 2019(14880)
- 2018(14645)
- 2017(27084)
- 2016(14864)
- 2015(16846)
- 2014(16678)
- 2013(16034)
- 2012(15564)
- 2011(14181)
- 2010(14743)
- 2009(13498)
- 2008(13611)
- 2007(12721)
- 2006(11856)
- 2005(10773)
- 学科
- 济(52288)
- 经济(52209)
- 管理(40820)
- 业(37718)
- 企(32544)
- 企业(32544)
- 中国(19246)
- 农(17989)
- 方法(17464)
- 学(14650)
- 业经(14442)
- 财(14016)
- 理论(13521)
- 策(13035)
- 地方(12821)
- 数学(12536)
- 数学方法(12267)
- 制(12026)
- 农业(11602)
- 和(10932)
- 图书(10735)
- 教育(10476)
- 书馆(10166)
- 图书馆(10166)
- 贸(9937)
- 贸易(9929)
- 工作(9779)
- 银(9771)
- 银行(9747)
- 易(9657)
- 机构
- 大学(210462)
- 学院(206591)
- 济(79207)
- 经济(77007)
- 研究(75858)
- 管理(75224)
- 理学(61827)
- 理学院(61004)
- 管理学(59918)
- 管理学院(59450)
- 中国(57703)
- 京(46490)
- 科学(45018)
- 财(40424)
- 所(38083)
- 江(35877)
- 中心(34509)
- 农(34276)
- 研究所(34097)
- 范(32162)
- 师范(31825)
- 北京(29997)
- 财经(29953)
- 州(29162)
- 业大(28015)
- 院(27900)
- 经(27146)
- 农业(26501)
- 师范大学(25123)
- 技术(24792)
- 基金
- 项目(128295)
- 研究(100169)
- 科学(99086)
- 基金(88647)
- 家(77928)
- 国家(76779)
- 科学基金(63787)
- 社会(60494)
- 社会科(56892)
- 社会科学(56876)
- 省(50108)
- 教育(46995)
- 基金项目(44574)
- 编号(44062)
- 划(42736)
- 成果(40361)
- 自然(38733)
- 自然科(37740)
- 自然科学(37724)
- 自然科学基金(37082)
- 资助(36372)
- 课题(31386)
- 重点(29389)
- 发(28394)
- 部(28064)
- 项目编号(27500)
- 年(26580)
- 创(26527)
- 性(25743)
- 创新(24439)
共检索到351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星星
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公民文化权益保障、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塑造理念上都具有耦合性,并从服务端、资源端和技术端展开,形成理念、服务、资源和技术的有机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形成主题场馆模式、阅读支撑模式、联盟合作模式和数字再现模式。同时,为推动图书馆更好地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确立“宜助则助、能助尽助”的总原则、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原则和内容阐释的共通性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和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构建“本体—精神—设施”于一体的内容体系,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
图书馆 国家文化公园 公共文化服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野 王伟 程遂营
国家文化公园是展现国家文化形象、彰显国家文化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综合体,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尝试从文化维度剖析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逻辑,揭示国家文化公园建构的文化逻辑框架。研究发现,国家文化公园存在“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场景”的文化逻辑。1)文化基因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核。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主题、文化事象、文化基因之间存在双向文化互动的逻辑,既要从宏观到微观逐层进行研究阐释,又要从微观到宏观逐层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2)文化要素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文化单元。国家文化公园应按照“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谱系→文化价值体系”的逻辑,以文化要素为起点开展文化分析,既要探寻文化基因,又要构建文化谱系,进而构筑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体系。3)文化场景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载体。文化基因、文化要素与文化谱系,是文化场景的重要支撑。文化场景与文化资源、文化事象都体现着文化价值,共同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体系。4)文化基因、文化要素和文化场景之间是由小到大、由内而外、逐层递进的关系,“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场景”文化逻辑框架在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逻辑,有利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利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郭华
结合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电子资源的建设目标、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和具体工作方法,同时提出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电子资源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旦
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是加快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利载体,为更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文章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内涵,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向,根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现状和原因,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维度分别是理念维度和行动维度,前者指价值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后者指行为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其次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创建途径,包括明确教学团队目标和任务,加强教学团队制度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对话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评价机制,建设民主平等的教学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梅耀林 姚秀利 刘小钊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层次规划实践工作。文章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践为基础,着力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认知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建设保护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雨乔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红色文献助力公共图书馆红色研学活动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的创新探索,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与红色研学活动的内涵,红色文献助力红色研学活动的内在逻辑和动力,结合目前的实践困境提出了红色文献助力公共图书馆红色研学活动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红色文献 红色研学 文化自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业明
数字技术深刻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与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动力。数字农村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技术与三产业、生产力、农村治理、流通力之间的关系。数字科技助力数字乡村的理论逻辑是数字生产力赋予三产融合新动能、数字流通力赋予农产品要素流通新路径、数字消费力赋予新市场消费力新渠道、数字治理力赋予乡村振兴新动力。数字技术提振数字乡村战略的实践路径为数字生产力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准”、数字流通力实现智慧农业“动脉通”、数字治理能力内驱农业大脑“芯片固”、数字消费力外驱乡村振兴“万物联”。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学理逻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荣丽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冲突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增强民族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前提,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生阅读体验的迫切需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为切入点,从"适应时代要求、提供精神支撑、积极推陈出新、助力民族复兴"等逻辑路线出发,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双重实践向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永
"国家行动"是理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维度。基于"国家行动"之学术创新话语体系的构建,学术创新策略及其实践逻辑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然而,以此为前提构建出的"外生型的学术生产模式"难以做到实践逻辑的自洽,由此也引发了学术创新的异化。面对这种现状,如何理顺学术生产的内在理路,澄清学术创新的制度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矫正,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国家行动 学术创新 实践逻辑 制度矫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丘秀文
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特征,提出图书馆文化构建的策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制定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以营造一个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和谐的高职图书馆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图书馆文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银光
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方式和制度化路径,长期受到国家重视并得到持续推进。文章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家认同教育从发轫到转变再到成熟的历史演进逻辑,廓清了国家认同教育由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理论发展逻辑,分析了国家认同教育以异求同、知情相符和系统建构的实践发生逻辑,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疏通思路。
关键词:
国家认同教育 社会本位 爱国主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范红 闫小斌
空间是图书馆基本服务资源之一,空间再造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研究现代图书馆空间变迁的历史逻辑、理论基础和再造实践,对于进一步挖掘图书馆空间资源价值,把握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空间社会学理论对现代图书馆空间观念和空间再造实践的影响,认为现代图书馆空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生产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空间与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与人以及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是空间再造的核心问题。未来空间再造将呈现出空间边界模糊化、空间互嵌多元化、空间矛盾复杂化等趋势。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红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视野中深刻把握它的本质规定,展现出它内在的丰富图景,厘清它发展完善的现实依据。在理论逻辑层面,其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为根本支撑。在历史逻辑层面,其以厚重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为重要遵循。在实践逻辑层面,其以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为基本依据。清晰、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逻辑,提升其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理论 历史 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