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5)
- 2023(3153)
- 2022(2605)
- 2021(2512)
- 2020(2081)
- 2019(4637)
- 2018(4630)
- 2017(9009)
- 2016(4902)
- 2015(5317)
- 2014(5385)
- 2013(5312)
- 2012(5067)
- 2011(4859)
- 2010(4620)
- 2009(4053)
- 2008(4066)
- 2007(3609)
- 2006(3264)
- 2005(3120)
- 学科
- 济(14164)
- 经济(14144)
- 管理(12159)
- 业(11228)
- 图书(10070)
- 书馆(9585)
- 图书馆(9585)
- 企(9147)
- 企业(9147)
- 方法(7354)
- 学(6701)
- 数学(6455)
- 数学方法(6369)
- 工作(5778)
- 中国(5149)
- 财(4691)
- 读者(3730)
- 制(3366)
- 务(3307)
- 财务(3303)
- 农(3297)
- 财务管理(3296)
- 企业财务(3238)
- 和(3162)
- 银(3071)
- 银行(3065)
- 行(3001)
- 融(2986)
- 金融(2986)
- 技术(2894)
- 机构
- 大学(71671)
- 学院(65587)
- 管理(24228)
- 济(22463)
- 研究(22218)
- 经济(21801)
- 理学(20417)
- 理学院(20091)
- 图书(19732)
- 管理学(19633)
- 管理学院(19451)
- 书馆(19266)
- 图书馆(19264)
- 中国(15940)
- 科学(15094)
- 京(14745)
- 农(12252)
- 所(11513)
- 财(11411)
- 范(10807)
- 研究所(10700)
- 师范(10686)
- 业大(10614)
- 江(10437)
- 中心(10314)
- 农业(9774)
- 州(9607)
- 财经(9426)
- 北京(9003)
- 经(8650)
- 基金
- 项目(46074)
- 科学(35460)
- 基金(33817)
- 研究(32469)
- 家(30206)
- 国家(29982)
- 科学基金(25061)
- 社会(20612)
- 社会科(19604)
- 社会科学(19598)
- 基金项目(17869)
- 省(16896)
- 自然(16175)
- 自然科(15856)
- 自然科学(15850)
- 自然科学基金(15582)
- 划(14710)
- 教育(14259)
- 编号(14092)
- 资助(13381)
- 成果(13369)
- 项目编号(10049)
- 重点(9929)
- 部(9927)
- 性(9475)
- 一(9417)
- 创(9170)
- 科研(9159)
- 国家社会(9046)
- 发(9038)
共检索到105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荣生
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论证了图书馆依辅性的淡化和终结,图书馆独立性、先导性、主导性的蕴育和发展的过程。并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衍化趋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魏静芳 马恒通
图书馆永远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它是一种公共物品,靠全民税收由政府兴办。它是知识实体,但不可能变为经济实体,不能全面实行有偿服务。图书馆靠自己的知识劳务输出不能自我生存与发展。没有依附的属性,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没有辅助的属性,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1981年,高树榆在《图书馆学通讯》第一期上发文《试谈把图书馆办成一个社会事业》,提出制定图书馆法的建议。几乎同期,胡养儒在《河南图书馆季刊》上撰文《谈图书馆法》、乔新秋在《图书馆学通讯》上撰文《公共图书馆法制定的原则》,开启了对图书馆立法的研究。迄今为此,专门研究图书馆立法的学术论文已超过350篇,学术著作10余部,成为我国图书馆界极为重要且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研究领域,为图书馆法立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30年前的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2015年,多机构举办了纪念活动。这份当年十易其稿的文件,对于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职业教育更是如此。重温这份历史性的决定,至少有四个关键词是今天的我们要铭记的,因为它们曾经并仍在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决定强调,"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远
以人类一般劳动为实体的价值范畴是纯粹的社会范畴,是特定历史阶段物化劳动交换的产物。以目的性设定的劳动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两个方向上的作用造成了自然限制退缩和社会性的日益增强。价值规律是个人目的性选择行为的集合,使个人选择保持一种客观性和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又是建立在个体目的性选择行为基础上的。这种内在张力造成了在必然王国彼岸的自由王国的出现。价值规律万岁论和效用价值论都否定了价值范畴的历史性,从而褫夺了价值范畴在经济发展阶段论中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
价值范畴 个人选择 历史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翠嫦 邱明辉 曹树金
从发展历史和研究深度,将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发展分为以系统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和立足于图书情报学学科和实践三大流派。三个流派的关系逐级递进,同时又非相互排斥,并随着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发展而相互补充和完善。图书情报学学科和实践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研究特点包括:用户中心的理念、研究内容的扩展、与用户服务结合以及与信息行为模型的结合。立足于以上特点,提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方向,即数字图书馆各生命周期阶段可用性研究、基于多学科理论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等。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可用性评价 研究流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毅 刘丽
图书馆精神是在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它与人类的信息需求体系相对应,是人类追求知识信息自由平等的体现。从知识(信息)的采集、加工与社会共享看,图书馆精神应包括三个层次:激励图书馆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创新图书馆理论框架的学科精神,实现公民信息自由权利的图书馆制度精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智勇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三农"保险在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服务改善农村民生中发挥作用,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八大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央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国民性是国民主体基于所处的独特的天地系统、国际环境和国家内部结构,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体现于每个国民个体的心理特征。人的世界历史性是在人类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人的发展状态,是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彻底扬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现时代的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民性存在,无论是片面强调"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观点,还是片面强调"人的国民性存在"的观点,都没有真正从"现实的人"出发。应该严格区分"处于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世界历史性存在的人"。现阶段,仍然应该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特性,这并非"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坚持"教劳结合",重视现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纲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提出外汇管理要实现"五个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振海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金融事业进入了新的纪元。50年来,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庆海 李连芬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秉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改革脚步从未停滞、开放层级不断跃升,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这种改变影响并惠及了全世界。改革开放为我国保险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保险业实现了划时代的跨越式发展。保险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和演变轨迹,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
关键词:
保险业 外资保险公司 巨灾保险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萍 钟明华
公民具有与私民、臣民相对应 ,与国民、人民相区别的内涵 ,公民教育不是传统德育名词的简单更换 ,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确认公民教育 ,在认识上需走出三个误区 :把公民教育简单地与资本主义性质联系起来 ;把公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 ;把公民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同时 ,公民教育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 ;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 ;以合法性为底线。因此 ,在本质上 ,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 ,而且是区别于“圣人教育”的“平民教育”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传统德育 历史性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