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4)
2023(3135)
2022(2596)
2021(2309)
2020(1962)
2019(4202)
2018(4134)
2017(8222)
2016(4226)
2015(4878)
2014(4758)
2013(4731)
2012(4486)
2011(4115)
2010(3912)
2009(3638)
2008(3606)
2007(3190)
2006(2863)
2005(2660)
作者
(11425)
(9311)
(9128)
(9043)
(6012)
(4498)
(4365)
(3615)
(3488)
(3462)
(3396)
(3186)
(3077)
(2887)
(2886)
(2832)
(2824)
(2702)
(2664)
(2626)
(2363)
(2312)
(2210)
(2164)
(2104)
(2028)
(1976)
(1963)
(1910)
(1872)
学科
(13504)
经济(13495)
管理(11299)
图书(10154)
书馆(9658)
图书馆(9658)
(7406)
企业(7406)
(7326)
工作(6705)
方法(5856)
(5561)
中国(5253)
(4380)
地方(4299)
(4282)
业经(4081)
数学(3836)
理论(3809)
文化(3802)
读者(3801)
数学方法(3781)
教育(3251)
产业(3135)
(2824)
(2558)
网络(2558)
(2546)
图书馆学(2293)
自动(2266)
机构
大学(61917)
学院(57038)
管理(22238)
图书(19983)
书馆(19512)
图书馆(19511)
理学(18692)
理学院(18323)
管理学(18016)
管理学院(17837)
(17552)
经济(16881)
研究(16568)
(13124)
(12202)
师范(12164)
中国(11079)
科学(10911)
师范大学(9797)
(9472)
(9243)
(8729)
大学图书馆(8580)
北京(7994)
中心(7847)
(7295)
财经(7288)
业大(6611)
研究所(6597)
(6531)
基金
项目(39464)
科学(31213)
研究(30994)
基金(28655)
(24204)
国家(24002)
科学基金(21018)
社会(20722)
社会科(19634)
社会科学(19631)
基金项目(15971)
编号(14863)
(14711)
成果(13728)
教育(13165)
(12371)
自然(12138)
自然科(11867)
自然科学(11865)
自然科学基金(11650)
项目编号(10403)
(9766)
资助(9721)
国家社会(8865)
重点(8229)
研究成果(8089)
(8070)
课题(8048)
(8014)
(7660)
期刊
图书(27493)
书馆(22673)
图书馆(22673)
(19435)
经济(19435)
研究(15110)
学报(10761)
中国(9945)
大学(7748)
(7693)
教育(6881)
科学(6666)
(6453)
论坛(6453)
情报(6452)
管理(6106)
学学(4923)
图书馆学(4576)
建设(4434)
(4035)
财经(3771)
(3651)
(3651)
杂志(3651)
工作(3594)
(3264)
情报工作(3260)
业经(3177)
(3077)
经济研究(3002)
共检索到9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工具"的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却呈现无限生机。公共文化空间体现的是图书馆的价值理性,长期以来这种理性被忽视了,然而当今社会却迫切需要图书馆价值理性的回归。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具有平等性、公益性、开放性、人文性等文化特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需要重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作用,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活动,重视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洪伟达  
图书馆公共空间具有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的社会价值。图书馆公共空间能力可以通过优化阵地服务,开展延伸服务,构建文化公共空间与网络公共空间等方式加以提升。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何盼盼  陈雅  
公共文化空间将公共服务融入文化生活,集中展示了现阶段的精神与文化发展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梳理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研究,回顾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及文化治理的特征,探索在文化治理的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即应坚持政府主导、因地适宜、主体多元协同、反馈、专业能力原则,打造舒适宜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市民心境的文化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可从"生态群落型""设施依托型""虚拟空间型"治理模式着手去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模式选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小军  
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由与价值,并分别从成为地区或社区中心,实现空间再造,促进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应进行的理念与实践变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何盼盼  陈雅  
公共文化空间是新的理论视角下将公共服务融入文化生活,集中展示了现阶段的精神与文化发展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梳理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研究,回顾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及文化治理的特征,并探索在文化治理的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即应坚持政府主导、应地适宜、主体多元协同、反馈、专业能力原则,去打造舒适宜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市民心境的文化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可从“生态群落型”、“设施依托型”、“虚拟空间型”治理模式着手去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模式选择。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宏义  蒋永福  
知识自由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持有的自由、知识接收的自由与知识传播的自由。ALA是知识自由的最早倡导者,其《图书馆权利宣言》实际上是知识自由宣言。在图书馆领域,知识自由主要表现为个人获取知识或信息的自由。知识自由是国际图书馆界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它也应该成为中国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知识自由理念与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尊奉的社会教化观念和我国现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并非不可调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士新  
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部分实践,提出了通过扩大社会宣传和加强自身建设来发挥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果,保障全社会广大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社会生活空间是由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构成的。在公共空间里,公共知识空间有着核心作用。公共知识空间具有独立、开放的性质和正外部效应。图书馆是公共知识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承担了公共空间的永恒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与其他公共知识空间形式,如学校、博物馆等有着不同的特质。图书馆要发展,应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以提升公众知识理性为己任,二是其发展重心应由“高端”向“低端”转移。参考文献27。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白君礼  李金劳  周东晓  王妍妮  
现代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信息自由和和谐文明服务的统一。研究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不能不研究图书馆文化,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在组织层面的核心价值,这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塑造文化的首要战略,任何一个图书馆都由于文化认同的不一致,而形成不同的观点。核心价值和文化的关系表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目的/意义]城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其角色定位指引着图书馆新馆建设与改扩建行动方向及其空间价值的社会化表达。[研究设计/方法]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演绎归纳、文献与网络调查等方法,从政策安排、实践需要和公众期待三个维度考察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角色定位。[结论/发现]国家文化治理政策指向城市图书馆从“参与者”转向“主导者”、由“用户中心”趋于“社会介入”“人民中心”与“高质量发展”并重。行业实践需要城市图书馆成为城市公共“正义空间”的建构者、“韧性空间”的培育者与“发展空间”的提供者。社会公众期待城市图书馆提供情绪疗愈、泛在互联和全纳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样态。为全面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城市图书馆应该以品牌建设凝练空间价值融合体系、以机理革新完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和以数实融合重塑空间文化场景样态。[创新/价值]从国家公共文化空间视角考察和明晰了城市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的行动路向,为空间变革提供多维审视框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图书馆全面参与多元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供给,从场馆本体的场所形象感知走向更加泛在的文化场域认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公共图书馆治理价值困境与事业效能增长的重要变革路向。文章通过质性分析方法编码典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政策文本话语表达,归纳了57个初始概念、11个初始范畴构成的政策环境框架。政策框架将图书馆列为重要建设主体,强调其联合多元主体共同打造多种空间样态和创新空间治理理念、路径与内容,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研究提出图书馆全面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总分馆制体系扩大公共文化空间辐射范围、基于第三空间理论创新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内容、借以评估定级工作完善公共文化空间评估体系和根据管理服务标准支持公共文化空间治理运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佳  刘倩  
建设红色文化空间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实现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空间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当前红色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机制、促进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持续推广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文章通过归纳图书馆界对公共文化的认识,认为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将公共文化等同于公共文化建设有失偏颇;回顾了国内对公共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关系的认识,认为存在着混乱。因此,本文重新梳理了公共领域、公共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认为公共文化是公共领域中的文化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只是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并不等于公共文化。公众是公共文化的主体,笔者以公众对公共性的感知为标准,对公共文化进行了分类,认为公共文化包括公共休闲文化、公共娱乐文化、公共阅读文化和公共讨论文化等类型,并分析了图书馆在这些类型中的服务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董志珍  
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成为必然趋势,其实质意义在于落实公民的文化权利,让社会公众能普遍享受人类智慧的成果。普遍平等服务的文化价值在于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在于有力地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升国家的文化力。现代图书馆文化应当包含有为最广大公众提供免费平等服务的基本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筱雯  王天泥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于图书馆内外部空间的再造创新与服务延伸已成为下一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与趋势。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从服务体系建设的趋势与事业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内部空间再造,打造了体现现代公共图书馆特点、创新服务、引领事业发展的创新服务空间。在未来的空间再造与服务过程中,图书馆还需处理好多元空间的融合与交互、空间多元属性的表达与传递、行业组织功能与政府职能的协调统一、图书馆孵化作用的发挥与实现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