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9)
2023(2987)
2022(2475)
2021(2341)
2020(1965)
2019(4370)
2018(4723)
2017(8185)
2016(4715)
2015(5580)
2014(5810)
2013(5406)
2012(5124)
2011(4975)
2010(4829)
2009(4384)
2008(4204)
2007(3963)
2006(3709)
2005(3441)
作者
(14687)
(12080)
(11845)
(11510)
(7640)
(5734)
(5571)
(4753)
(4727)
(4564)
(4257)
(4050)
(3946)
(3868)
(3820)
(3712)
(3607)
(3594)
(3550)
(3482)
(3304)
(3027)
(2965)
(2858)
(2848)
(2666)
(2646)
(2640)
(2597)
(2555)
学科
管理(11946)
(11038)
经济(11013)
图书(10161)
书馆(9658)
图书馆(9658)
(7349)
(6695)
工作(6420)
(5875)
企业(5875)
中国(5709)
(4919)
(4862)
(4077)
读者(3876)
理论(3685)
(3465)
教育(3415)
地方(3332)
(3325)
(3130)
银行(3117)
(3108)
方法(3033)
(2999)
金融(2992)
体制(2722)
(2710)
组织(2696)
机构
大学(65809)
学院(61804)
研究(22086)
管理(21435)
图书(20194)
书馆(19706)
图书馆(19703)
(17870)
经济(17112)
理学(16915)
中国(16693)
理学院(16640)
管理学(16198)
管理学院(16037)
科学(14943)
(14833)
(12941)
(11766)
(11691)
(11007)
师范(10849)
研究所(10669)
中心(10421)
业大(10275)
(10236)
农业(10223)
(9789)
技术(9433)
北京(9310)
大学图书馆(8740)
基金
项目(40056)
研究(31206)
科学(29430)
基金(26167)
(23091)
国家(22887)
科学基金(18334)
社会(17355)
(16284)
社会科(16242)
社会科学(16239)
编号(15880)
成果(15387)
教育(13965)
(13615)
基金项目(13615)
自然(10791)
项目编号(10744)
自然科(10531)
自然科学(10525)
自然科学基金(10309)
资助(10181)
(10112)
课题(9901)
(9603)
研究成果(9137)
(8727)
重点(8624)
(8330)
(7860)
期刊
图书(27495)
(22514)
经济(22514)
书馆(22410)
图书馆(22410)
中国(16783)
研究(16594)
学报(15586)
(11658)
大学(10731)
教育(10563)
科学(9020)
学学(7857)
(7856)
农业(7648)
(7296)
论坛(7296)
情报(7284)
管理(6769)
技术(5298)
(5095)
金融(5095)
图书馆学(4716)
建设(4375)
业经(4213)
工作(3818)
(3734)
职业(3702)
(3623)
(3623)
共检索到112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姗姗  
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图书馆人自身的学科意识,以及自觉的创造精神。当代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上: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职能与意义的认识,由单一服务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创造的观念;对于图书馆工作特性的认识,由单纯的汇集和借阅书刊资料延展到全方位地汇集、处理和传播科技文化信息;对于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认识,由对其他学科较大的依赖性转向自主独立,与其他学科建立互动关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五芳  
我国出现了图书馆参与自身管理体制变革的新现象,这是我国图书馆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图书馆主体意识必须以我国图书馆现时的实践探索为客观基础,同时树立起内容和形式并重的内容观和全面的效益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兹恒  
在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必须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即反省和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竞争和发展意识以及学术创新意识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如花  宋琳琳  
根据图书馆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差异,将图书馆评价的主体分为政府机构、图书馆行业协(学)会、各类图书馆、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等五种类型,并分析各评价主体的定位、特点及相关评价实践。调查总结国内外广受认可的图书馆评价标准、有影响力的图书馆评价项目及其采用的评价工具及方法。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具有职业化优势,且不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限制,应当予以加强。表6。参考文献31。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永福  
图书馆自由的实质是读者利用图书馆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权利。思想自由是图书馆自由的思想基础。图书馆自由的宗旨是维护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而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因此图书馆自由具有合法性基础。政府、图书馆行业组织、图书馆和图书馆人是保障图书馆自由权利的四大责任主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冬霞  白君礼  罗红彬  
图书馆服务创新主体,是主导服务创新规划、实施和发展进程的力量。馆长、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内部主体,承担服务创新规划组织实施、创意收集提供职责,读者和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外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提供服务创新创意、参与创新过程。服务创新中,四个主体间可以建立新型上下级信任关系、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和合作关系,助力服务创新。图书馆应认识到服务创新相关认知、制度和人才资源存在的障碍因素,找寻解决对策,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月英  张桂兰  吴荣霞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产权主体,读者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本途径是推行图书馆治理模式,核心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图书馆治理机制。阐述图书馆服务的现实情况,对图书馆治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主体间性图书馆价值评价模式有利于弥合以往图书馆评价模式宏观层次理论研究不足,主客二元对立和多元价值冲突混乱等缺陷,是对以往图书馆评价模式的宏观整合,致力于构建主体间性的和谐图书馆价值评价文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董焱  
本文在比较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三种新形态图书馆基础上,提出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是数字图书馆。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形态、管理模式、资金筹措、获益机制等方面的特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程广荣  
呼唤图书馆意识的首要任务是呼唤国人的公民意识,图书馆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人应意识到,赢得公众的心就是赢得图书馆的前途,要培养大批量有利用图书馆习惯的人,才能保证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日江  
馆长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当今,社会竞争尖锐激烈,馆长应树立新的管理意识,除了目标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等,还应具备权威意识、授权意识、沟通意识、情感管理意识、“镜”意识、问题意识等,才能更有成效地管理好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罗志勇  
通过对虚拟环境本质和矛盾的分析 ,探讨了虚拟环境中新图书馆员的角色、作用、职业特性以及促进图书馆员角色转换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储济明  
中盘商的强势地位、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弱势地位、学校及高校图书馆自身采购体系的缺陷3个方面造成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主体地位的丧失。重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主体地位的3个策略包括应合理定位高校图书馆与中盘商的关系以重建高校图书馆在采购工作中的强势地位,应注意获取学校支持以构筑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要重建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体系以确保主体地位的有效实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严贝妮  叶宗勇  王苏然  
文章通过主题检索和引文追踪收集文献,梳理了中外图书馆APP的发展历程,进而从主体、客体、中介这三个视角对中外图书馆APP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解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图书馆APP功能的个性化和场景的差异化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