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8)
2023(10876)
2022(9509)
2021(9167)
2020(7701)
2019(18302)
2018(18599)
2017(36541)
2016(19681)
2015(22437)
2014(22623)
2013(22255)
2012(20122)
2011(18339)
2010(18281)
2009(16429)
2008(15796)
2007(13638)
2006(11924)
2005(10427)
作者
(56075)
(46317)
(45873)
(43885)
(29556)
(22131)
(21094)
(18294)
(17663)
(16591)
(16084)
(15385)
(14551)
(14511)
(14220)
(14135)
(13813)
(13777)
(13317)
(13183)
(11526)
(11346)
(11105)
(10586)
(10392)
(10292)
(10179)
(10167)
(9273)
(9106)
学科
(77970)
经济(77894)
管理(55685)
(51347)
(43571)
企业(43571)
方法(39636)
数学(34944)
数学方法(34280)
(19348)
中国(19205)
(17790)
(16486)
业经(16407)
地方(15155)
理论(14337)
(13385)
农业(12933)
(12893)
贸易(12885)
(12473)
技术(12335)
(12181)
环境(11161)
(10838)
图书(10824)
财务(10765)
财务管理(10746)
(10462)
教育(10337)
机构
大学(277070)
学院(272828)
管理(114237)
(101617)
理学(99612)
经济(99123)
理学院(98549)
管理学(96503)
管理学院(96004)
研究(84881)
中国(61433)
(58730)
科学(54763)
(43933)
业大(41686)
(41626)
(41207)
中心(38772)
(38715)
研究所(38335)
(37325)
北京(37049)
师范(37027)
财经(36226)
(33200)
(32905)
农业(32083)
(31115)
技术(30029)
师范大学(29645)
基金
项目(191862)
科学(150099)
研究(141037)
基金(138062)
(119436)
国家(118476)
科学基金(102391)
社会(86008)
社会科(81481)
社会科学(81457)
(75313)
基金项目(73670)
自然(67974)
自然科(66434)
自然科学(66422)
教育(65402)
自然科学基金(65177)
(63161)
编号(60025)
资助(57948)
成果(48851)
重点(42040)
(41596)
课题(39747)
(39681)
(39612)
项目编号(37618)
创新(36884)
科研(36727)
大学(35963)
期刊
(105767)
经济(105767)
研究(74201)
中国(47644)
学报(44238)
管理(39889)
科学(38315)
(36710)
图书(34565)
大学(33151)
教育(32380)
(31184)
学学(29211)
农业(26099)
书馆(25857)
图书馆(25857)
技术(25427)
(18573)
金融(18573)
业经(18248)
经济研究(16466)
财经(16250)
情报(15414)
(14124)
论坛(14124)
理论(13949)
科技(13737)
(13678)
问题(13495)
技术经济(13357)
共检索到390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磊  郑燃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LAM)信息资源的融合以及LAM深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保障。文章分析了LAM在数字化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中的特点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LAM合作模式的演化路径:以互补性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提供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检索服务;鼓励馆员个人经验、技能以及机构集体知识的跨组织共享以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圈;最终以混合联盟方式整合LAM信息管理能力以加快联盟内信息价值链增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红  
国内外研究表明,LAM协作是公共文化机构面对数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环境挑战而形成的,适应公众日益多元的文化信息需求,强化了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了公众学习与创新的共同价值信念。LAM协作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关注合作价值、技术应用和馆藏共享等方面。在实践领域,LAM协作的内容还包括共同编制战略规划、积极开展数字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与设施等;协作模式呈现出既有政府和行业间协调、又有跨机构自发协作,既有区域合作、又有机构协同,既有部分合作、又有LAM全面合并等特点的并发态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永英  谢欣  
为了解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文化机构的合作机制进行总结,认为文化机构可在数字资源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共用与整合、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社区教育项目中开展合作。文化机构的合作有利于优化馆藏、扩大用户群、争取外部资金支持、提高服务质量,但在政策支持、人员培训、数据库建设、标准制定、组织文化差异、知识产权方面也面临着多项挑战。作者建议,文化机构之间应积极开展合作活动,完善馆藏与服务,从而更好地为保存和共享文化资源做出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红  
介绍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之间合作的必要性,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同属于文化部门的三方合作开展服务,有利于读者实现资源共享,阐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的优势,馆际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农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间的合作,近年来在欧洲和美国已见成效。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同属文化部门的三方,合作开展服务,让利用者共享资源应该是必然之路。本文介绍了美国及欧盟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之间所开展的合作情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俊烨  
为了构建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本文通过理解关联数据的基本原理,阐述基于关联数据整合LAM数字资源的可行性、过程、一般框架和具体整合框架,并分析具体案例,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LAM云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该LAM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实施时需要注意用户交互模式、开放许可标准、关联数据的维护、现有数据的转换等问题。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家真  
信息时代的产业需要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与文化内容基础结构的双轨上发展。目前 ,我国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 ,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这是内容基础结构建设的一大障碍。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三者的资源只有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 ,才能够求得共同发展。参考文献 3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魏青山  闫晓弟  李娟  陈楠楠  李丹  
通过对陕西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特色数字资源进行梳理,参照国内外三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制约陕西省三馆数字资源整合的难点,提出建立"陕西省三馆整合委员会"模式,利用一站式检索方式整合陕西省三馆特色数字资源,通过数字资源授权方式解决好数字资源知识产权问题,整体提升陕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郑燃  
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是近年国外LAM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LAM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政策和资金资助情况,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合作关系的三种形式,LAM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所面临的问题和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在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而对不同机构数字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关注不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孔令芳  韩子静  
以浙江大学图书馆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合作实践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两馆合作的特藏资源共建和服务模式,并总结了这一模式的合作基础、积极意义,进一步提出该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并为中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罗红  罗小臣  陈京莲  曾小红  郑芳梅  
[目的/意义]在顺应LAM整合领域国际潮流的同时,探索一条可以为相关各方共同接受又可以发挥图书馆优势的馆藏资源体系架构,保障LAM协作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网络调查研究方法,剖析LAM馆藏特征的异同,通过对基于LAM协作图书馆馆藏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探索LAM协作背景下图书馆馆藏发展策略。[结果 /结论]基于LAM协作的图书馆馆藏发展必须创新协作机制,适应协作模式的需求,调整馆藏发展政策,推动LAM协作向前迈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杨  陆和建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很难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三馆"联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新机遇,相近的社会职能为其奠定了合作基础。"三馆"联盟建设原则为合作共享,互惠共赢;质效兼顾,动态调整;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协同创新背景下"三馆"联盟建设主要包含资源协同、信息协同、利益协同、文化协同。其应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协同能力;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调整优化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鹏  
文章以"参考馆"和"参考图书馆"两个概念的误读为切入点,首先重新论述清末民初图书馆与博物馆事业的交叉勾连和它们共生共长的关系,进而议论清末最后十年公共文化机构发展的时代特征。勾连这些细节和其时的社会政策与思潮,文章进一步陈说了中西公共文化机构的构建路径:我国先有"开民智"之思路,然后有近代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由上而下"的模式;而英美是先有公共文化机构的雏形和文化基础,然后再有职能扩展的"由下而上"的模式。以这两者的对比为基础,进而探讨了当代语境中"公共文化的构建"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联合协作"两个命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心悦  
通过对国际图联大会、国际档案大会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和国际博协大会的历届会议主题的整理、分类和对比分析,总结协会成立以来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有共同的文化属性和服务对象,资源整合可以使其各自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动LAM整合的根本动力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和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已在相关方面开展了合作,并在寻求更深度的资源整合,而管理的差异性则要求LAM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姬秀丽  
晚清以来,作为开启民智、辅助学校教育的重要机构,近代图书馆与博物馆在中国应运而起。张謇在接纳维新派共同发展图书馆与博物馆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了图书馆博物馆一区建设模式。文章通过梳理该模式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历史影响,提出这种模式实质是张謇基于教育救国和区域协调发展所作的尝试,它为我国图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