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9)
- 2023(12947)
- 2022(11266)
- 2021(10576)
- 2020(8811)
- 2019(20427)
- 2018(20245)
- 2017(38881)
- 2016(21091)
- 2015(23838)
- 2014(23602)
- 2013(23489)
- 2012(21660)
- 2011(19958)
- 2010(19626)
- 2009(17919)
- 2008(17500)
- 2007(15416)
- 2006(13718)
- 2005(12219)
- 学科
- 济(83361)
- 经济(83260)
- 管理(59320)
- 业(54581)
- 企(46526)
- 企业(46526)
- 方法(40493)
- 数学(34179)
- 数学方法(33670)
- 学(25097)
- 中国(21634)
- 农(20103)
- 财(19884)
- 业经(18186)
- 理论(16716)
- 地方(15658)
- 和(14824)
- 贸(14337)
- 贸易(14330)
- 易(13886)
- 制(13695)
- 农业(13687)
- 技术(12817)
- 环境(12611)
- 务(12376)
- 教育(12369)
- 财务(12314)
- 财务管理(12289)
- 企业财务(11672)
- 划(11506)
- 机构
- 大学(312341)
- 学院(302271)
- 管理(120568)
- 济(115071)
- 经济(112369)
- 理学(104645)
- 理学院(103441)
- 研究(101672)
- 管理学(101407)
- 管理学院(100862)
- 中国(72873)
- 京(67042)
- 科学(66449)
- 财(51635)
- 所(51582)
- 农(50592)
- 业大(48009)
- 研究所(47536)
- 中心(45211)
- 江(43872)
- 财经(42344)
- 北京(42292)
- 范(42187)
- 师范(41725)
- 农业(40160)
- 经(38583)
- 院(36964)
- 州(36610)
- 经济学(34774)
- 师范大学(33832)
- 基金
- 项目(211454)
- 科学(164988)
- 基金(153437)
- 研究(151869)
- 家(135023)
- 国家(133948)
- 科学基金(114214)
- 社会(93917)
- 社会科(88882)
- 社会科学(88857)
- 省(81638)
- 基金项目(81189)
- 自然(75995)
- 自然科(74225)
- 自然科学(74205)
- 自然科学基金(72873)
- 划(69587)
- 教育(69338)
- 资助(63725)
- 编号(62631)
- 成果(51908)
- 重点(47099)
- 部(46071)
- 发(44020)
- 创(43410)
- 课题(41949)
- 科研(40862)
- 创新(40411)
- 项目编号(39627)
- 大学(39295)
- 期刊
- 济(121730)
- 经济(121730)
- 研究(87581)
- 学报(56110)
- 中国(54199)
- 科学(47026)
- 农(44217)
- 管理(42579)
- 大学(41111)
- 财(37274)
- 学学(36712)
- 图书(36006)
- 教育(34787)
- 农业(31169)
- 书馆(26817)
- 图书馆(26817)
- 技术(24578)
- 融(20901)
- 金融(20901)
- 财经(20350)
- 经济研究(19966)
- 业经(18973)
- 经(17373)
- 情报(16969)
- 业(15779)
- 理论(15737)
- 问题(15722)
- 科技(14835)
- 实践(14573)
- 践(14573)
共检索到442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志刚 郑禧潓 刘竟 卢章平 苏文成
[目的 /意义]在学科交叉合作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为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学科影响力提升提供更广泛、深刻的思路,对促进学科交叉合作,解决科研迫切需求和社会重大实际问题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 /过程]以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为主题,以认知-情感-意动为理论基础,构建图书情报学方法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构成,并探求其组成机理。[结果 /结论 ]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是多因共致的结果,使用fsQCA研究方法得出了三条组态路径并概括为:学科知识——创新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社群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交叉基础驱动型组态。基于对组态路径联动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与解析,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现实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立足“信息资源管理”守正创新,提升学科吸引力;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增强学科影响力;发挥信息交流支持作用,强化学科社群感知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 石晶 孔晔晗
[目的/意义]在新文科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厘清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及形成机制,对于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学术体系,促进跨学科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了28名非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科研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原始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成因要素研究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在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可以划分为:显性影响、隐性影响、导向影响和潜在影响4个维度。此外还发现,主体因素、学科因素、社会环境和学术媒介是影响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图书情报学科需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完善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扩大学术交流等切实提升图书情报学科学术影响力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晴
运用文献调研、定量分析等方法,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图书情报学知识存量、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的现状;借鉴经典学科分类理念,对图书情报学的供体学科和受体学科进行特征解读。结果表明: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学科分布呈现出高度发散与高度聚合并存的特性;转移以双向互惠为主,多发生在近缘学科,即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目标的应用学科间,与纯学科间的知识转移较少发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学科发展宏观情景下,图书情报学与作为"硬-应用学科"的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双向知识转移;大数据的发展将凸显图书情报学科价值,跨学科知识转移态势更趋明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慧 张家榕 叶鹰
用跨学科性研究方法对CSSCI数据库中2011-2015年图书情报学研究论文的文科跨学科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图书情报学论文研究跨度广泛,与除自身学科之外的22个学科均有交叉,但仍以自身学科的成果作为其主要的参考来源,参考文献涉及学科多为2个,且跨学科性在逐年增强。此外,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的跨学科性表现差异较小,其年均多样度变化没有表现出统一的规律。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余厚强
与传统的引文视角和合著视角不同,文章从跨学科发文的视角研究了图书情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态势。用论文专业度指标定量测度了学者的跨学科研究程度,统计发现图书情报领域学者跨学科研究最多的学科领域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直观揭示了这些学科领域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以及学者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和重点,有助于理解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与外延,为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指导。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林 李秀霞 刘超 赵思喆
[目的/意义]以图书情报学和管理学跨学科知识交流为例,将知识贸易理论与时序分析相结合可以有效揭示学科间知识的扩散与演进过程,可为研究学科间知识扩散提供新的视角。[方法/过程]利用图书情报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CSSCI核心期刊排名前15的期刊论文对期刊论文及其引文进行统计,通过引入时间维度概念和动态知识贸易理论,利用回归分析、知识贸易差额、网络中介中心性等方法对学科间知识扩散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书情报学在跨学科知识贸易中较为活跃,更多地扮演着知识贸易经纪人的角色,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借鉴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钟旭
文章从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的学科关系、工作内容与方法等入手 ,分析了 194 9~1985年三学科间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基础 ,对三学科间跨学科研究的形式、规模、强度以及跨学科研究著者的著文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翠嫦 曹树金
按照"理论基础、行为特征和应用改进"的研究框架,对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跨学科信息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将"信息分散下的信息行为"作为该领域跨学科信息行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从信息分散理论和文献计量学对信息分散的证明两方面说明信息分散理论的研究情况;从弱信息理论和行为、跨学科信息行为模型和信息偶遇三方面说明跨学科信息行为的研究情况。将跨学科信息行为的特征总结为:依赖人际渠道的信息获取;以知识融合和创造为目标的研究合作和知识构建;具有群体差异性,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特性明显。从改进信息服务以及改进信息检索和信息系统两方面整理跨学科信息行为的应用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旻霞 赵丙军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CCD)提供的数据为数据源,从知识流入和流出两个视角,通过对不同时段知识流入量、流出量、流动广度、流动强度、流动速度等指标变化特点的分析,探讨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知识交流特征。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跨学科 知识交流 知识流量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冯志刚 李长玲 刘小慧 付希善
【目的/意义】从引用与被引用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学科的跨学科性。【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18种核心期刊为例,从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下载该18种期刊1996年至2015年载文的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期刊题录信息,以题录信息中"刊名"字段与期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学科匹配,确定引文学科来源,从引用与被引用角度全面分析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引用与被引用文献信息,可以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角度反映图书情报学跨学科性特征。即:跨学科广度大、跨学科强度高、知识输入与输出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关键词:
学科跨学科性 引文分析 学科分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浩 李长玲 高峰 徐卫杰 荣国阳 范晴晴
[目的/意义]识别学科对外输出热点,有利于分析学科交叉发展现状及趋势,把握学科影响力的提升方向。[方法/过程]目标学科文献跨学科被引,可以推动其他学科知识、文献的创新与产生,形成“跨学科推动力”。但跨学科推动力的大小不完全等同于被引数量,尤其与引用/被引双方知识的相关性有关。因此,本文引入物理学中的正交分解法,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跨学科推动力综合模型,从知识跨学科输出强度、广度、加速度、相关度等方面识别目标学科对外输出热点。[结果/结论]以图书情报学2017—2022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同时依据一定分类原则将该学科知识对外输出热点划分为前沿、稳定、衰退3种类型,社会关注热点、学科交叉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分别属于以上类型。同时,综合分析发现图书情报学对外输出热点集中在交叉领域的信息管理与分析相关知识,但专业核心知识对外输出能力不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卫杰 李长玲 王浩 荣国阳 范晴晴 高峰
[目的 /意义]在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目标学科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科,对促进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速其知识理论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跨学科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类似于理想流体的流动——由势能高处向低处流动,促进低势能学科的势能增加。引用物理学中的重力势能定理,从引用质量指数和学科地位高度指数两方面构建学科势能模型。以图书情报学为例,计算2012—2016年和2017—2021年两个时间段图书情报学引用跨学科文献所拥有的学科势能及势能差。根据学科势能和势能差的大小,识别图书情报学主要知识来源学科,并探讨知识输入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 /结论 ]实证研究发现: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图书情报学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科;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应用与理论经济学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入呈增长趋势;自然科学各学科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输入相对较少。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柯青 朱婷婷
文章采集期刊引证报告(社会科学版)20072014年每年图书情报学科引用各社会学科期刊数据,并计算直接引用率、布里渊指数以及逐年弹性系数三个计量指标,多角度分析图书情报学科跨学科引用现象。通过跨学科期刊引用总体情况和时间演变态势,把握图书情报学科的主要知识来源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引用期刊;不同学科呈现不同引文贡献规律,但在期刊多样性方面引用均衡;通过逐年弹性系数分析各社会学科在不同年度引文量变化与图书情报学科总引文量变化趋势的关系,揭示各社会学科对图书情报学科知识贡献推进效应态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储荷婷
[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认图书馆情报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解熟悉,以在开展研究时能合理选择、灵活使用,确保研究质量。[方法/过程]对近2 000篇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的类分命名、图书馆情报学界主要的研究方法的确定、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讨论。[结果/结论]研究方法应以数据收集法而不是数据分析法命名。图书馆情报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法、理论研讨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书目计量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选择使用时,既应根据具体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之特性,也要考虑使用注意事项,并尽量在同一研究中采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以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展开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玲 荣国阳 范晴晴 王欣欣
[目的/意义]探究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的刺激作用,识别跨学科引用有效促进知识生长的研究主题,对把握跨学科研究规律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跨学科引用率、跨学科引用多样性、跨学科引用集中度3个方面构建跨学科引用度模型反映跨学科引用程度,构建主题研究热度模型反映知识生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度跨学科引用刺激知识生长的作用与程度,并以2001—2020年图书情报学前沿和稳定型热点研究主题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并根据跨学科引用与主题研究热度相关性大小将研究主题分为有效、能够、不易促进知识生长3类,提出并验证一种估算刺激程度的方法。[局限]仅以图书情报学为例对模型进行检验,是否适用于其他学科尚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跨学科引用 知识生长 刺激作用 引文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