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8)
- 2023(8859)
- 2022(7311)
- 2021(6866)
- 2020(5726)
- 2019(12921)
- 2018(12350)
- 2017(23318)
- 2016(12294)
- 2015(13713)
- 2014(13068)
- 2013(13027)
- 2012(12192)
- 2011(11132)
- 2010(10808)
- 2009(10034)
- 2008(9639)
- 2007(7973)
- 2006(7036)
- 2005(6404)
- 学科
- 济(54035)
- 经济(53974)
- 业(32255)
- 管理(32181)
- 方法(25259)
- 企(23031)
- 企业(23031)
- 数学(22743)
- 数学方法(22617)
- 中国(17736)
- 贸(16409)
- 贸易(16403)
- 易(16156)
- 农(15752)
- 财(12984)
- 农业(10691)
- 制(10464)
- 业经(10303)
- 融(9900)
- 金融(9900)
- 银(9725)
- 银行(9694)
- 学(9654)
- 行(9365)
- 出(8801)
- 环境(8392)
- 关系(8183)
- 技术(7396)
- 体(7151)
- 产业(7037)
- 机构
- 大学(182573)
- 学院(177643)
- 济(87409)
- 经济(86372)
- 研究(68862)
- 管理(68352)
- 理学(59894)
- 理学院(59234)
- 管理学(58502)
- 管理学院(58185)
- 中国(53988)
- 科学(39660)
- 京(38517)
- 农(36476)
- 财(36063)
- 所(34889)
- 研究所(32250)
- 中心(30194)
- 财经(29820)
- 业大(29143)
- 农业(29012)
- 经济学(28639)
- 经(27650)
- 经济学院(26075)
- 北京(24495)
- 院(23994)
- 江(22673)
- 财经大学(22576)
- 科学院(21714)
- 范(20609)
- 基金
- 项目(124863)
- 科学(99469)
- 基金(96509)
- 家(87541)
- 国家(86924)
- 研究(85764)
- 科学基金(73250)
- 社会(59894)
- 社会科(57116)
- 社会科学(57104)
- 基金项目(50656)
- 自然(47113)
- 自然科(46158)
- 自然科学(46141)
- 自然科学基金(45420)
- 省(43032)
- 资助(39134)
- 划(38774)
- 教育(37701)
- 编号(30571)
- 部(29694)
- 重点(28447)
- 国家社会(27549)
- 发(26558)
- 中国(26304)
- 创(26058)
- 教育部(25453)
- 创新(24594)
- 科研(24465)
- 成果(23940)
共检索到260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志勇
2008年IMF发布的《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手册》(第六版)对国际加工贸易(GFP)中的项目统计进行了调整。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中GFP所占的比重较高,因此此次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GFP几种主要类型的分析,探讨了这种调整分别对我国经常项目统计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 外发加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清 张天顶
本文对1980至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进行了研究,通过界定经常账户失衡进行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的不同调整期间。在对经常账户调整期间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并且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借助于近30年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经常账户收支盈余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不平衡 经常账户 Probit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长华
本文利用1970~2008年这39年间的国际经济数据考察经常账户盈余调整的国际经验后发现,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与赤字国家在数量上是不对称的,世界各国中,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的是少数,处于赤字状态的是多数;全球性经常账户高盈余状况不是一个持久和普遍的现象,通常仅持续4~5年;在全球范围内,经常账户盈余发生大幅快速调整的现象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因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常账户盈余 非参数检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长华
以Hakkio&Rush(1991)和Husted(1992)的跨期模型为基础,本文研究了1990年到2010年中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利用实际进出口值,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中国的实际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经常账户不满足跨期预算约束条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结构断点(struc-ture break),本文利用Gregory&Hansen(1996)结构断点检验方法,发现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时间序列显现协整关系。这表明自2005年第2季度起,中国的进出口向可持续性调整。这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中国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婧
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美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模型,研究在我国经常账户再平衡的过程中,贸易条件、实质汇率、本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本国及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应如何调整。研究发现,在需求替代弹性较低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实际汇率、贸易条件、我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我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和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的变动程度较大;而在需求替代弹性较高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上述变量的变动程度较小,有些变量几乎不发生变化。
关键词:
全球失衡 经常账户 一般均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焦武
本文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双顺差"的事实,利用1981-2007年度中国国际收支时序数据和我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中国的对外开放度指标和实际GDP的增长率数据,构建了多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及其子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之间,各账户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动态冲击响应和变量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渊 黄涛
经常账户失衡激进调整会给失衡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本文在界定激进和渐进调整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三元离散选择面板模型,探讨经常账户赤字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调整是否会以激进模式展开,取决于其经常账户赤字规模、金融深化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而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调整除了受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之外,还与该经济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汇率制度相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晶
本文以中国省域1993~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使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解释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经常账户存在较长的调整周期,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经常账户长期性顺差的特点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2)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呈现出了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社会抚养负担的提升会对经常账户形成依赖。(3)人口结构相较于经济增长来说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更大的影响。伴随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将受到阻碍。而在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常账户的顺差将会被逐步消耗。因此,...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PVA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海华 靳玉英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实证方法,利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进出口数据,揭示了中国经常账户盈余背后的产业结构特征,并深入挖掘了隐藏在产业背后的企业主导力量。结果发现:(1)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盈余创造能力还比较薄弱;(2)不同行业中贸易盈余的创造普遍依靠企业在传统产品上的数量扩张效应,新企业进入和企业新产品品种效应对增加贸易盈余的作用十分有限;(3)金融危机之后数量扩张效应迅速拉动了贸易顺差的恢复性增长,经常账户的逆转应归咎于国内经济的结构转型而非危机冲击。
关键词:
经常账户 调整 危机冲击 结构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尧成 庄雅淳
文章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机制,结果发现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时变性影响。首先,国际货币政策在变化窗口期会给中国经济产生非常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从影响的机制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中外利差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对中外利差的变化产生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反过来也会引起中外利差波动,但是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的汇率弹性理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汇率 经常账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持续、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彻底扭转中国经常账户失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居民消费能力的视角,对中国经常账户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率、净国外资产比率和人口抚养比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经常账户的重要因素且与经常账户余额/GDP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居民消费能力 主成分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