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1)
2023(12724)
2022(9899)
2021(9243)
2020(7437)
2019(17365)
2018(18109)
2017(33675)
2016(19557)
2015(22422)
2014(22975)
2013(21328)
2012(19612)
2011(18062)
2010(18958)
2009(17326)
2008(17311)
2007(15593)
2006(14340)
2005(13426)
作者
(54250)
(44749)
(44637)
(43081)
(28587)
(21158)
(20581)
(17312)
(17207)
(16223)
(15215)
(15130)
(14501)
(14439)
(13933)
(13929)
(13311)
(13250)
(13175)
(13031)
(11804)
(11088)
(10986)
(10463)
(10219)
(10182)
(10173)
(10118)
(9112)
(8938)
学科
(74010)
经济(73926)
管理(44336)
(41173)
(31921)
企业(31921)
方法(30024)
中国(29503)
数学(26491)
数学方法(25855)
教育(23023)
(21883)
业经(20329)
(17803)
理论(17089)
(16124)
(15596)
(15036)
银行(15006)
(14644)
金融(14642)
(14554)
(14488)
贸易(14479)
(14145)
农业(13780)
教学(13234)
(12639)
(12416)
产业(12390)
机构
大学(275518)
学院(271384)
(104400)
经济(101891)
研究(98150)
管理(93753)
理学(79228)
理学院(78208)
管理学(76306)
管理学院(75783)
中国(70944)
(61369)
科学(57660)
(52186)
(50020)
(46128)
师范(45787)
研究所(45173)
(43097)
中心(42150)
(41956)
北京(40375)
财经(39824)
教育(39076)
师范大学(37160)
业大(36402)
(36071)
(35153)
(34455)
技术(33325)
基金
项目(166766)
研究(130933)
科学(130859)
基金(115164)
(99459)
国家(98525)
科学基金(82398)
社会(78858)
社会科(74404)
社会科学(74382)
教育(68470)
(66432)
基金项目(58465)
(57789)
编号(57506)
成果(51180)
自然(49827)
自然科(48666)
自然科学(48651)
资助(47908)
自然科学基金(47712)
课题(43264)
重点(39372)
(38088)
(37291)
(35778)
(34675)
项目编号(34423)
(33635)
教育部(33180)
期刊
(120124)
经济(120124)
研究(95226)
教育(67227)
中国(66336)
学报(39620)
(39165)
(37491)
管理(36172)
科学(35908)
大学(31716)
技术(28676)
学学(27739)
(27608)
金融(27608)
农业(26872)
经济研究(19864)
财经(19625)
业经(19488)
职业(18004)
(16973)
问题(16361)
图书(15527)
(14811)
(14651)
国际(14553)
(14162)
论坛(14162)
统计(13628)
理论(12577)
共检索到434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琨   段梦涵  
伴随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潮流,我国也将高等教育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本研究基于“政府-院校-社会”三角驱动模型,将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分为四类模式:均衡驱动模式、社会导向的混合驱动模式、政府与院校导向的混合驱动模式、政府驱动的单轨模式。论文重点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8个国家在四类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模式方面的具体特征,进而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四类模式以及各国在数字化变革的制度、技术平台、资金、教学、科研、管理上呈现的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基于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模式的研究,本文为我国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如下三点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前沿模型构建产科教支撑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内涵;以立足特色、兼具均衡的高等教育数字化模式驱动复合型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基于内外协作、多元创新探索优化复合型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杜剑涛  
数字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是未来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法国Ecole 42实行“无教师、无教材、无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广受国际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Ecole 42的培养理念、招生录取、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发现,Ecole 42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推崇“突破常规”、在课程与教学上推行“点对点学习”、营造“寓学于乐”的评价氛围。本研究据此提炼出Ecole 42数字化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经验:坚持数字领导力和数字参与,赋能数字教育社区创设;组建数字平台和数字团队,赋能数字教育共同体形成;深化数字认证和数字增值服务,赋能全员数字素养培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友林  曹文华  
"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教学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课内与课外三融合"育人模式是"三化""三制"的目标。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的同时,我国踏上了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征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一流本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响应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丹舟  曾怡  
本科会计教育作为培养拔尖会计人才、输送会计领军人才储备军的后备基地,其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拔尖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高校拔尖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拔尖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马晓晨  张凯  张春莉  
在大力倡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国的超常教育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超常教育的认识存在争议;超常教育体系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受众面小;超常教育支持系统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苏格兰的超常教育曾经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情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为了世界上实施超常教育颇为成功的典范。借鉴苏格兰超常教育发展的经验,可以从(1)拓展对超常儿童的认识,重新定义超常儿童;(2)深入推进当前课程与招生制度改革,践行关注超常学生发展的全纳教育理念;(3)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建立开放的教育信息网络平台;(4)明确有关超常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并保障落地实施这四个方面努力,切实推进新时代我国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珺茜  杨广晖  
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机制上的创新。总结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对我国的启示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教学;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分析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标准,制订符合社会岗位要求的多元性教育计划;尽快建立层次分明、体系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璐瑶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国际治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在熟悉党政方针和国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并通晓国际规则和谈判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秩序及其中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刻观察。中国的国际治理人才缺口明显,在复合型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未来应持续加强高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专业点建设、探索设立国际治理人才流动的"旋转门"机制并大力提升国际治理人才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以服务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大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段江飞  黄潇剑  
拔尖人才培养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范式和模型两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国际学界对于高层次、高能力、高成就学生的教育模式的研究观点和理论,为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各阶段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一流大学必然是一流人才的摇篮,一流大学也必然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能否培养出经国济世的卓越人才已成为衡量一流大学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尺度,也是一流大学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杨  张立彬  马志远  
探讨了哈佛大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出哈佛大学严谨与灵活并重的遴选方式、广度与深度并举的学业方案、宽松与严格并存的评价体制、合作与竞争同在的集群建设,造就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海学  丛方地  邢克智  王松文  马文芝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模式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总结了美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经验,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途径。希望能够为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农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计划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  王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事关职业教育发展全局,堪称核心要务。在英美两国,职业教育"大升级"进程方兴未艾,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也渐呈蓬勃之势。从背景因素、驱动力量、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对两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程的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加以梳理和总结,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杏芳  
本论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人才的主要缺陷出发,论证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初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