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5)
- 2023(5945)
- 2022(5023)
- 2021(4777)
- 2020(4050)
- 2019(9429)
- 2018(9087)
- 2017(17475)
- 2016(8695)
- 2015(10432)
- 2014(10025)
- 2013(10086)
- 2012(9647)
- 2011(9021)
- 2010(8766)
- 2009(8207)
- 2008(7987)
- 2007(6761)
- 2006(6024)
- 2005(5740)
- 学科
- 济(42680)
- 经济(42636)
- 贸(21799)
- 贸易(21789)
- 易(21279)
- 管理(20983)
- 方法(20187)
- 业(19316)
- 数学(17850)
- 数学方法(17732)
- 企(14794)
- 企业(14794)
- 中国(14399)
- 关系(9546)
- 出(9298)
- 农(9042)
- 融(8599)
- 金融(8598)
- 财(8161)
- 口(7699)
- 出口(7698)
- 出口贸易(7698)
- 银(7641)
- 银行(7641)
- 制(7635)
- 行(7494)
- 业经(7288)
- 国际(6114)
- 学(5930)
- 环境(5836)
- 机构
- 大学(135808)
- 学院(131248)
- 济(71291)
- 经济(70419)
- 研究(52378)
- 管理(48826)
- 中国(41722)
- 理学(41721)
- 理学院(41277)
- 管理学(40844)
- 管理学院(40597)
- 财(29210)
- 京(29159)
- 科学(25978)
- 所(25214)
- 经济学(24318)
- 财经(23912)
- 研究所(22953)
- 中心(22416)
- 经(22183)
- 经济学院(22036)
- 北京(19344)
- 院(18565)
- 财经大学(18126)
- 贸(17683)
- 农(16192)
- 范(16141)
- 江(16108)
- 师范(16035)
- 科学院(15597)
- 基金
- 项目(84649)
- 科学(68486)
- 基金(66440)
- 研究(63556)
- 家(57946)
- 国家(57644)
- 科学基金(49087)
- 社会(44274)
- 社会科(42293)
- 社会科学(42287)
- 基金项目(33390)
- 自然(29388)
- 自然科(28820)
- 自然科学(28814)
- 资助(28584)
- 教育(28534)
- 自然科学基金(28374)
- 省(26686)
- 划(24447)
- 编号(23372)
- 部(21548)
- 中国(21381)
- 国家社会(20518)
- 成果(19779)
- 教育部(19219)
- 重点(19189)
- 发(18356)
- 人文(17753)
- 创(17320)
- 大学(17060)
共检索到20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王萱
“稳外贸”是实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贸易网络视角出发,探讨国际需求萎缩冲击背景下企业贸易网络地位的“稳外贸”效应。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CEPI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测算了企业层面相对外生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指标和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指标。研究发现,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抑制了中国企业出口,提升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有助于缓解国际需求冲击的出口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增强网络信息效应和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网络地位主要缓解来自外围国家的需求萎缩冲击和多产品企业、需求网络集中度较低企业遭受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在国际复杂变局下,本研究对稳定中国外贸基本盘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吴怡 吴钢
本文基于Eora 26数据中189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网络,并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解测度服务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重点考察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部门发展的动态影响。此外,本文基于全球产业支撑网络的视角引入本国附加值率指标,对2004-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核心产业发展地位进行了测度,明确了异质性服务贸易部门提升发展地位的着力点。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陷入"低附加值率陷阱",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具备较强的危机抗性,并且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服务贸易关系发展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量增而非质升。"十三五"时期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贸易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浩 洪俊杰
本文利用外资审批库分析发现,在新设投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外商追加投资却略显乏力,成为现阶段中国“稳外资”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中间品供给波动可能是影响在华外资追加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测算了企业层面的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探究中间品贸易网络对外商追加投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促进了外商追加投资。利用Bartik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强化因果推断,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通过助力在华外资企业发挥“市场寻求”和“成本集约”两大战略性作用,进而促进外商资本追加。拓展分析发现,对于融资能力强或者获得中国投资商追加投资的企业而言,中间品贸易网络对外商资本追加的促进效应更大。本文揭示了在华外资追资乏力的外部诱因,从中间品贸易网络视角为政府实现“稳外资”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朝凯 刘宏曼
文章构建了多国多部门贸易网络模型,并基于中国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对中国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国出口贸易韧性具有正外部性。机制检验表明,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平抑需求波动、扩大进口规模,间接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但受市场竞争效应影响,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与中国出口韧性总体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复杂化、均衡化发展有利于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提升中国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非核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更有助于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间品、低技术产品和比较优势产品出口韧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文章建议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网络深度发展,重点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力,以此为中国外贸长期稳定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关键词:
出口韧性 贸易网络 需求波动 市场竞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邵朝对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关键词:
国际油价 贸易条件 传导路径 动态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婷 庞东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经济周期 贸易乘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婷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经济周期 贸易乘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雅晴
转口贸易一直是我国经常项目本外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2016年以来,转口贸易收支规模大幅下降,其中跨境人民项下和对港贸易萎缩尤为明显,结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从企业从事转口贸易的动因入手,分析当前的经济环境、政策管理和银行操作等对动因的影响,从而得出转口贸易收支规模的下降并非主要由经济下滑导致,而是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相关管理规定的持续健全以及银行业务办理的愈加规范,前期的虚假贸易和以融资为目的的构造贸易被挤出,转口贸易反而更加健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鸣 葛敬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开放经济 贸易条件 外部利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高 王涛 陈伟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世界贸易 网络分析 社团检测 中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群勇 王俊楠 汪青青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