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4)
- 2023(6135)
- 2022(5269)
- 2021(4945)
- 2020(4164)
- 2019(9304)
- 2018(9160)
- 2017(17452)
- 2016(9422)
- 2015(10904)
- 2014(10316)
- 2013(10177)
- 2012(9564)
- 2011(8666)
- 2010(9166)
- 2009(8639)
- 2008(8761)
- 2007(8114)
- 2006(7462)
- 2005(7121)
- 学科
- 济(34292)
- 经济(34246)
- 管理(29204)
- 业(28498)
- 企(24526)
- 企业(24526)
- 贸(20012)
- 贸易(20001)
- 易(19434)
- 技术(12126)
- 中国(11748)
- 方法(11296)
- 农(10274)
- 财(10024)
- 制(9799)
- 技术管理(9305)
- 业经(8802)
- 融(8675)
- 金融(8674)
- 银(8514)
- 银行(8505)
- 数学(8500)
- 数学方法(8324)
- 行(8190)
- 地方(8161)
- 出(7824)
- 关系(7630)
- 理论(6764)
- 国际(6218)
- 体(6192)
- 机构
- 学院(132509)
- 大学(131063)
- 济(60045)
- 经济(58817)
- 研究(48307)
- 管理(47297)
- 中国(38811)
- 理学(38765)
- 理学院(38336)
- 管理学(37801)
- 管理学院(37549)
- 财(28626)
- 京(27772)
- 科学(25745)
- 所(24936)
- 中心(21900)
- 研究所(21844)
- 江(21547)
- 财经(21265)
- 经(19028)
- 农(18673)
- 北京(18325)
- 经济学(18156)
- 州(17705)
- 院(17596)
- 范(17504)
- 师范(17398)
- 贸(16676)
- 经济学院(16374)
- 业大(15437)
- 基金
- 项目(77357)
- 研究(61786)
- 科学(59979)
- 基金(53605)
- 家(45970)
- 国家(45545)
- 社会(38508)
- 科学基金(37847)
- 社会科(36563)
- 社会科学(36553)
- 省(30601)
- 教育(27785)
- 基金项目(27198)
- 编号(25603)
- 划(25492)
- 成果(22614)
- 资助(21901)
- 自然(21601)
- 自然科(21116)
- 自然科学(21112)
- 自然科学基金(20708)
- 创(19047)
- 课题(18769)
- 发(18046)
- 创新(17999)
- 重点(17673)
- 部(17237)
- 性(16716)
- 国家社会(15831)
- 项目编号(15781)
共检索到226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晓君 胡劲草
跨境铁路运输是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也为跨境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有跨境铁路运输存在着运输规则不统一、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铁路运单无法流转、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为此,应完善跨境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探索铁路运单的物权化,构建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光辉 朱谷生 王厅
从发展现状角度对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物流发展与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分析,指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要辐射的省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流建设推进迅速、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力的支撑了新通道的建设,对其发展现状的评估为以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政策调整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娟
本文基于2010-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覆盖区4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评估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存在阶段性趋势,在2010-2018年呈M型上下波动,在2019-2022年呈稳步上升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发展、政府支持和信息化水平均有效促进协同发展水平,且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后对协同发展水平的促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边际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政府支持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信息化水平仅存在线性影响。最后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府干预和强化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提出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万灵 温可仪 陈金源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高水平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战略定位。文章基于中国2010~2021年12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客观评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贸易开放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相较于扩大进口规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更有利于刺激参建城市的出口贸易,但易受国际环境影响而呈现波动态势。二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有效带动沿线欠发达城市的贸易开放,尤其位于沿海、沿边和主通道建设沿线的城市,但对通道延展带城市形成贸易虹吸效应。三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海铁公”多式联运实现贸易开放,并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联动共促中国开放发展。这些结论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带动中国西部腹地开放提供可靠的经验支撑,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本文使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个省区市2008-2021年商贸物流与对外贸易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和变异系数方法,测算并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得到以下结论:耦合协调度呈不断改善、向更高水平演进的发展态势,协调度偏低的省份逐渐减少;沿线省区市间耦合协调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而后再次扩大的演进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由两极分化向单一极化的演变趋势。最后,从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沿线省区市商贸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呙小明 黄森
"陆海新通道"建设自2018年中新两国政府联合提出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将大大推进中国和新加坡的互联互通,在此背景下,对比研究中国和作为东盟服务强国的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在综合描述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服务贸易的整体规模、行业结构以及地理结构的基础上,选取TC指数和RCA指数两个指标综合评价两国服务贸易整体及细分行业贸易的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低于新加坡;细分行业之后,中国仅在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国际贸易竞争力高于新加坡,在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服务部门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均低于新加坡。
关键词:
陆海新通道 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服务经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巳林
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动力。为了研究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重庆市1987—2018年的GDP以及进出口数据,得出了重庆市对外贸易变化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的GDP以及进出口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总额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一定程度上重庆市进口以及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文后根据研究结果以及陆海新通道的实际情况,对陆海新通道的对外贸易以及重庆市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祁文婷 肖成志
1.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的核心是抵押物,但是从山东青岛港融资铜骗贷事件及上海钢贸重复质押融资事件看,都是由于这一核心出现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质押融资监管"规定不明确,商业银行、第三方监管和仓储企业的具体责任界定不清,一旦出问题,相互推脱直至上诉公堂。个别企业利用该漏洞重复抵押同一批货物或货单,骗取银行贷款。此外,《破产法》的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玉梅 李晓燕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腾飞的两翼。陆海联运走廊作为联结中俄两国贸易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陆海联运走廊建设、为稳外贸提供有力的支持,是当前急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建设中俄陆海联运走廊对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双循环建设背景,基于两国运输服务需求旺盛、跨境运输发展进入"快车道"提高了陆海联运走廊建设的必要性,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详细梳理建设中俄陆海联运走廊面临铁路轨距差异、运输服务竞争力低、贸易便利化程度低的内部劣势和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的外部风险,进而提出要切实提高中俄两国务实合作水平、加快贸易便利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推进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以及加强全球抗疫合作的策略应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宏旭
2018年9月,(上海)自贸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这是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其作为服务贸易分支完善了我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国推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发展,弥补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加强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并推动市场体制改革。但由于我国负面清单制度刚刚起步,存在着部分清单指示不清,清单覆盖面积不足和立法保障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我国应首先立足于完善清单,优化监管,加强立法的相关工作,再进一步考虑加强对未规定的产业施以保护,加强中外协议签署和引入竞争中立原则以及预备兜底等对策,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疆 盛斌
在数字时代,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要素与资产,对数据的控制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跨境数据流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数字贸易从订购到交付的各个环节,并从贸易成本、贸易流量、贸易结构、贸易效率等维度全面重塑未来的国际贸易。基于此,各国出于个人隐私保护、产业发展、国家安全等目的对跨境数据流动实施差异化监管。文章从产业利益、监管重心和监管框架三个维度对比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等核心经济体的国内监管模式差异,并对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治理规则进行全景考察,继而提出中国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下简称“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协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综合性节点经济走廊功能。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新通道南北纵贯西部腹地,陆海联动、东西互济,须以大通道促进大流通、集聚大产业,催生新兴产业链,强化区际国际关联,打开跨境合作新空间,推动区域产业链布局从“空间的生产向生产的空间”升级,形成标志性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跨境产业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产道融合”的一种新形态,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的新载体,是重构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是经济学应及时跟踪研究、理论提升的国际产能合作“新局”之一。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曹玉娟介绍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产业链构建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本刊将曹所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李昌达 龚虹波
陆海统筹作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既要在国家层面实现海陆要素的优化配置,更要在区域层面引导海陆产业的空间布局,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当前基于陆海统筹的陆海经济和国土空间利用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大量的实践应用。从陆海统筹相关概念及理论、陆海社会经济关系、海岸带空间利用冲突及规划管控三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陆海经济关系、国土空间利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强化陆海统筹背景下的陆海资源环境与陆海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多尺度耦合与带动效应研究,明晰区域陆海统筹水平及演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响应机制,重视海岸带空间利用冲突诊断与调控,持续推进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