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2)
2023(5556)
2022(4831)
2021(4500)
2020(3946)
2019(9087)
2018(9136)
2017(17236)
2016(9636)
2015(11187)
2014(11584)
2013(10982)
2012(10404)
2011(9360)
2010(9466)
2009(8837)
2008(8707)
2007(8025)
2006(7169)
2005(6764)
作者
(29342)
(24143)
(24119)
(23163)
(15461)
(11798)
(11345)
(9591)
(9369)
(8907)
(8423)
(8383)
(7951)
(7929)
(7866)
(7554)
(7195)
(7187)
(7083)
(6982)
(6403)
(6096)
(5976)
(5650)
(5610)
(5606)
(5596)
(5382)
(5244)
(5133)
学科
(29695)
经济(29645)
管理(23136)
(20090)
(19350)
银行(19205)
(17955)
(17740)
(16787)
企业(16787)
(13017)
金融(13009)
方法(12489)
(11049)
制度(11044)
数学(10366)
数学方法(10198)
中国(10097)
业务(9996)
(9366)
(9154)
银行制(8643)
(7898)
(7833)
理论(6911)
体制(6905)
(6863)
贸易(6856)
地方(6696)
(6677)
机构
大学(128531)
学院(127723)
研究(49107)
(47644)
经济(46217)
中国(45913)
管理(45107)
理学(36382)
理学院(35925)
管理学(35261)
管理学院(35033)
科学(30365)
(29462)
(28003)
(26662)
(25984)
研究所(24195)
中心(23900)
(22488)
农业(22355)
(22058)
银行(21513)
业大(20122)
(19957)
财经(19284)
北京(19035)
(18159)
(17957)
(17479)
(16976)
基金
项目(81368)
科学(61191)
研究(59358)
基金(55272)
(49525)
国家(49080)
科学基金(39797)
社会(34023)
(32768)
社会科(32123)
社会科学(32111)
基金项目(28427)
(28254)
教育(27604)
自然(25758)
自然科(25147)
自然科学(25133)
编号(24845)
自然科学基金(24646)
资助(23875)
成果(21766)
课题(18899)
重点(18886)
(17723)
(17467)
(16373)
计划(16114)
科研(15591)
(15588)
创新(15395)
期刊
(55279)
经济(55279)
研究(42829)
中国(32806)
(31046)
金融(31046)
(24876)
学报(23823)
(20600)
科学(19403)
教育(17838)
大学(17183)
管理(16332)
学学(16119)
农业(15330)
技术(11218)
财经(9572)
国际(9512)
(8879)
经济研究(8222)
业经(8090)
(8063)
(7625)
理论(6977)
问题(6950)
(6698)
论坛(6698)
实践(6436)
(6436)
图书(6368)
共检索到220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晴  尹艳  张洪波  罗幼强  
为加强对国际金融现状及发展的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组织开展了对国际金融运行、金融监管资讯的编译工作,编译内容涉及银行监管、支付体系、资本流动、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国家金融领域的经验成效等等。现将部分编译资料摘刊如下,以供读者阅读、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智慧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关键的贡献在于向中国银行业展示了现代银行特有的治理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改进,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外资银行的监管是伴随外资银行的进入开始的。2006年,中国将应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金融业领域,更多外资银行业务将通过合法程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因此当前全面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真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松威  王喆  
该文梳理了瑞士、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的私人银行监管体系,并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私人银行监管模式、监管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国家治理体系保持一致;监管机构的行政权力应当界定清晰,保持监管的适度性;有效监管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主动性;监管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莉萍  
本文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展、不足和出路,认为应从信用创造视角透视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内在缺陷,欧美和国际监管措施未来应该完善其内在缺陷。最后提出应客观对待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不应盲目监管而应鼓励其发展,并监测内在风险机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锦  马明光  
本文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民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种风险之中 ,银行业的风险最引人注目 ,它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评价金融系统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本身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完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对现存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 WTO入关条约签定后 ,构建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也更加迫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加关心金融监管问题。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在发展中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国际监管体系的差距进行分析,在现今全球化影响和业务创新发展及综合化经营过程中,金融业应注重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前瞻性法律研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与评价体系、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以合理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发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琍娅  
发生在银行的外汇收支不仅是社会其他成员外汇收支的全貌,更包括了银行自身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因此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在外汇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定位比较模糊。本文旨探讨建立一套对银行外汇收支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一方面与央行对银行经营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监管相对接,弥合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可为外汇管理从直接走向间接提供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强  
一、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系上存在缺陷。首先,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方面,大区分行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银行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监管办事处的职责一直划分不清,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无人监管的局面。2001年开始,虽然人民银行总行明确了有关职责,但监管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其次,近几年央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