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3)
2023(7770)
2022(6379)
2021(6126)
2020(5111)
2019(11412)
2018(11181)
2017(21927)
2016(11635)
2015(12740)
2014(12319)
2013(12015)
2012(11172)
2011(9907)
2010(10107)
2009(9381)
2008(9444)
2007(8546)
2006(7437)
2005(6889)
作者
(31505)
(26099)
(25596)
(24502)
(16737)
(12494)
(11869)
(9831)
(9651)
(9312)
(8893)
(8811)
(8301)
(8231)
(8088)
(7985)
(7609)
(7542)
(7415)
(7381)
(6390)
(6385)
(6145)
(6039)
(5978)
(5868)
(5818)
(5768)
(5318)
(5188)
学科
(38407)
经济(38347)
管理(34453)
(34227)
(29694)
企业(29694)
(21016)
银行(20871)
(19532)
(17992)
方法(16933)
(15130)
金融(15130)
数学(14050)
数学方法(13893)
技术(13024)
(12561)
中国(12539)
(10744)
制度(10739)
业务(10178)
技术管理(9686)
业经(9412)
(8962)
贸易(8953)
(8776)
银行制(8738)
(8482)
(8464)
(8030)
机构
大学(153899)
学院(151089)
(65044)
经济(63618)
管理(57650)
研究(53570)
中国(49606)
理学(48460)
理学院(47880)
管理学(47286)
管理学院(46941)
(34410)
(32667)
科学(29722)
财经(26652)
(26550)
中心(25958)
(24433)
研究所(23883)
(23814)
(23635)
(23372)
银行(22558)
经济学(21194)
(20872)
北京(20605)
财经大学(20327)
(19604)
(19435)
业大(19252)
基金
项目(98513)
科学(78484)
基金(73131)
研究(72641)
(63999)
国家(63481)
科学基金(54427)
社会(47506)
社会科(45262)
社会科学(45253)
基金项目(38075)
(36751)
自然(34235)
自然科(33535)
自然科学(33525)
教育(33194)
自然科学基金(32972)
(31680)
资助(29408)
编号(27500)
成果(23621)
(23577)
(22778)
重点(22383)
创新(22292)
(20935)
(20710)
国家社会(20661)
教育部(19930)
课题(19552)
期刊
(67811)
经济(67811)
研究(51148)
(34125)
金融(34125)
中国(33469)
(27071)
管理(23259)
学报(22205)
(21244)
科学(20928)
大学(17255)
教育(16496)
学学(16234)
财经(13538)
农业(12999)
经济研究(11692)
(11577)
技术(11489)
国际(10987)
(9473)
业经(9146)
问题(8659)
(8317)
理论(8077)
世界(8002)
科技(7870)
会计(7446)
(7406)
论坛(7406)
共检索到24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娟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4年1月基本完成对流动性监管框架的修订工作,较之2010年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做出许多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在降低流动性监管标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扰动、强调流动性资产质量、突出储蓄存款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监管理念。依据新的监管框架和监管理念,我国应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应根据市场指标的标准纳入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进一步夯实储蓄存款基础和审慎开展同业业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小杨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监管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资本质量要求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受限;动态拨备制度建立,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流动性要求提高,调整结构势在必行。据此提出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推动业务转型;实施跨国经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还要特别关注监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引进的工具方法与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相统一,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刚  
流动性监管是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银行业发达国家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规定,指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一是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流动性供给;二是应根据外资银行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三是构建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流动性比例监管为主体、银行期限缺口管理为补充的二元制流动性监管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良俊  
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风潮迭起,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国际银行业监管呈现以下趋势:市场准入条件强调对跨国银行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双重认同;普遍注重对国际性银行的合并监管;市场风险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现场检查成为最主要的监管手段;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良俊  
国际银行业监管:趋势与启示熊良俊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多事之秋。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关闭;1994年,墨西哥金融风暴和席卷西太平洋地区的存款挤兑风波;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以及日本大和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意大利那不勒斯银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长江  
投资银行监管体制从属于一国的证券监管体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就是对投资银行的监管。本文从国际投资银行的监管经验入手 ,分析了面向WTO的挑战 ,我国投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娟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宏观审慎工具箱的重要内容,由于其能够定量测算未预期的尾部风险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分析近期国际组织关于各国监管当局和业界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情况的调研为基础,提出对我国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的建议:增加风险因子范围和冲击幅度;延长压力测试时间窗口;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考量;进一步研究次轮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东方  
<正>2007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开启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2023年相继发生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FRC)等流动性风险事件不仅是观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成效的窗口,也是反思其金融监管不足的契机。本文通过审视美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提出借鉴。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颜新秀  王睿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风险集中被定义为任何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相对于银行的资本、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威胁银行健康或维持核心业务能力的单个风险或风险组。风险集中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或表外项目(无论产品或服务),既可以出现在交易过程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润中  
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激进的转型改革以来,波兰的银行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改革之前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波兰实行单一银行制度,即波兰国民银行(NBP)兼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直接受行政计划支配放贷给国有企业。经济转型后,波兰国会通过立法把。NBP确定为现代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清算服务和银行监管职能。① 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几个专家组对波兰银行系统稳定性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实地考察评价,得出结论: “作为实行经济转型的先行者,波兰在进行结构改革的同时又保持了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这些政策对保持银行业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最近几年相对有利的环境下,银行业深化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刚  
康德的自律理论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自律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由康德的自律理论引申出自律与他律在银行业监管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为,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和银行业自律监管,并强调自律在银行业监管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自律的角度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主体缺位、内控机制薄弱和行业自律监管乏力以及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借鉴康德的自律理论,健全银行业自律机制的思路是:完善监管主体和建构完备的自律主体,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自律机制和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从他律转向自律,加强监管者的再监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赵志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以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以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晨光  
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银行监管角度阐述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为防止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继志  
鉴于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体系的重要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首次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为了有效防范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3月起施行。《管理办法》设定的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搭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制度框架,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力度,优化流动性资产储备及融资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松  罗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