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1)
2023(5308)
2022(4443)
2021(4145)
2020(3536)
2019(8070)
2018(7502)
2017(14875)
2016(7900)
2015(9095)
2014(9059)
2013(9173)
2012(8768)
2011(7670)
2010(8398)
2009(8287)
2008(7522)
2007(6815)
2006(6338)
2005(6260)
作者
(22906)
(18640)
(18317)
(17738)
(11906)
(9039)
(8542)
(7287)
(7178)
(6820)
(6343)
(6315)
(6077)
(5904)
(5873)
(5856)
(5550)
(5419)
(5333)
(5206)
(4822)
(4593)
(4477)
(4276)
(4232)
(4193)
(4185)
(4168)
(3825)
(3825)
学科
(29136)
经济(29092)
(26731)
金融(26731)
(23272)
银行(23263)
(22622)
(22380)
管理(21409)
(18874)
企业(18874)
中国(17194)
(12914)
(12266)
中国金融(10997)
方法(10179)
(8613)
(8500)
财务(8475)
财务管理(8456)
数学(8341)
数学方法(8181)
(8105)
贸易(8094)
企业财务(8022)
(7966)
业经(7771)
地方(7752)
(7368)
制度(7366)
机构
大学(111302)
学院(109923)
(47743)
经济(46380)
研究(40669)
中国(39536)
管理(37170)
理学(29843)
理学院(29522)
管理学(29029)
管理学院(28828)
(26501)
(23885)
中心(20956)
(20526)
科学(20433)
财经(19850)
(19546)
银行(18877)
(17958)
(17847)
(17697)
研究所(17654)
(17547)
金融(17209)
(16861)
人民(16399)
北京(16181)
(15622)
经济学(15535)
基金
项目(61799)
研究(48979)
科学(47408)
基金(43387)
(36506)
国家(36150)
科学基金(30338)
社会(29821)
社会科(28410)
社会科学(28404)
(24374)
教育(22661)
基金项目(21855)
编号(20629)
(20240)
资助(18970)
成果(18866)
自然(17744)
自然科(17317)
自然科学(17312)
自然科学基金(17004)
课题(15345)
重点(14358)
(14157)
(13996)
(13761)
(13197)
项目编号(12728)
(12608)
(12540)
期刊
(58025)
经济(58025)
研究(42335)
(32848)
金融(32848)
中国(27823)
(21353)
(16381)
教育(15742)
学报(14267)
管理(13885)
科学(12485)
大学(11301)
财经(10475)
学学(10433)
农业(9911)
国际(9757)
(8878)
(8538)
经济研究(8496)
业经(8219)
技术(7852)
问题(7615)
(7180)
理论(7136)
实践(6374)
(6374)
世界(5733)
会计(5462)
财会(5404)
共检索到19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范丽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静  
净额结算是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结算手段。它具有降低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功能。为了维护衍生交易的安全,国际组织为交易方提供了许多净额结算的标准文件。在交易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终止型净额结算,它由加速到期、终止交易、轧差结算和合同更新四个步骤构成。其最基本的法律性质是当交易一方破产时,交易对方在交易项下的债权可以通过这种结算安排免受破产清算人的别择权的筛选,从而实现自动性救济。我国《破产法》对终止型净额结算在破产程序中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的态度不甚明朗,增加了交易的法律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冠男  吴丹波  章亮明  
由于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高风险性、庞大的规模交易量等特征,为防止交易一方在发生破产事件时的损失和风险通过交易对手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而引起系统性风险,ISDA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通过终止净额结算、单一协议和抵销制度赋予了合约中的非破产方拥有其特别权利。本文以ISDA主协议的协议安排制度为切入要素,通过合同对金融衍生产交易提供特别保护的协议安排,详细论述ISDA主协议中终止净额结算与抵销制度及其他与破产法上的冲突问题,通过单一协议、终止净额结算和抵销制度,对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非破产一方当事人提供特别保护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飞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梅明华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樊新民  黄纯忠  黄守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但在我国目前金融法律制度相对缺失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势必会扩大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要在强化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环境下进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雪莱  王海晔  
衍生金融交易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当复杂的投资手段,它是在有价证券等基本资产交易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交易方式(也称“派生金融商品交易”),是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的未来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者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的派生交易形式,期货、期权、调期交易等是具有代表性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衍生金融交易的特点在于它可以用少量保证金做大笔交易,若运用得当,可用低成本获得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谭燕芝  
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区分治理机制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了监管向治理演进的模型。总结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理论和现状,提出治理机制多元性和互补性特点以及国际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着监管机制必定向着更有效的治理机制演进,达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的途径是各国国内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各国广泛的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治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世芳  
国际金融租赁,又称国际融资租赁,20世纪60年代发轫于美国。30多年来,西欧各国和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开拓国际金融租赁领域,不断吸收传统买卖、租赁、借贷、抵押等制度的优点,并辅之以税制、财务及外汇管理上的配套优惠措施,形成了具有融资、融物及担保多种功能的各国(地区)融资租赁法律制度,保证了国际融资租赁业务的长足发展。我国的国际金融租赁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至1991年,已执行国际融资租赁项目近4000个,引进资金30多亿美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玉光  
本文对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衍生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以期对各类企业有所帮助。一、合同履行法律风险应对为防控疫情,不少地方采取交通管制、延迟复工、人流自主性隔离等措施,致使企业的供货、服务、建设施工、运输等各类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不能依约履行合同一方可能有延期履行或变更、解除合同履行的诉求,另一方相应地有保障权益、及时止损的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