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0)
2023(16228)
2022(13688)
2021(12672)
2020(10658)
2019(24510)
2018(23893)
2017(46266)
2016(24868)
2015(28292)
2014(28299)
2013(28379)
2012(26998)
2011(24638)
2010(25095)
2009(23876)
2008(23288)
2007(20758)
2006(18491)
2005(17303)
作者
(72479)
(60679)
(60475)
(58030)
(39182)
(29199)
(27806)
(23476)
(23113)
(21868)
(20953)
(20285)
(19634)
(19597)
(19374)
(18930)
(17820)
(17754)
(17694)
(17403)
(15371)
(14905)
(14699)
(13943)
(13931)
(13768)
(13513)
(13228)
(12322)
(12175)
学科
(119606)
经济(119500)
管理(67467)
(66086)
(52284)
企业(52284)
方法(47547)
数学(42318)
数学方法(41910)
中国(36386)
(30615)
金融(30613)
(29743)
(29322)
(29012)
银行(28984)
(27999)
地方(26477)
(25143)
贸易(25127)
(24512)
(24490)
业经(23122)
(22887)
农业(19467)
(17698)
财务(17650)
财务管理(17610)
企业财务(16772)
(16024)
机构
大学(366656)
学院(364437)
(168975)
经济(165680)
研究(134994)
管理(133815)
理学(113281)
理学院(111964)
管理学(110307)
中国(109832)
管理学院(109605)
(78383)
(77855)
科学(76667)
(69486)
研究所(62545)
中心(62143)
财经(61536)
(60158)
(55906)
(54757)
经济学(54754)
北京(50345)
业大(49253)
经济学院(49239)
(47371)
(47257)
农业(47173)
师范(46845)
财经大学(45616)
基金
项目(228691)
科学(180167)
研究(168411)
基金(167983)
(145999)
国家(144816)
科学基金(122648)
社会(109633)
社会科(104212)
社会科学(104185)
基金项目(86523)
(85869)
教育(76837)
自然(76175)
自然科(74438)
自然科学(74411)
(73533)
自然科学基金(73162)
资助(71073)
编号(66543)
成果(56427)
(52753)
重点(52040)
(51033)
课题(47027)
(47024)
国家社会(46499)
教育部(45519)
(45107)
创新(44233)
期刊
(190208)
经济(190208)
研究(119265)
中国(73738)
(60007)
(55305)
学报(54303)
(53623)
金融(53623)
科学(50427)
管理(49799)
大学(41549)
学学(38982)
农业(36747)
教育(35522)
经济研究(32376)
财经(31834)
技术(29676)
(27517)
业经(26664)
问题(24947)
(24637)
国际(23923)
世界(20888)
(20124)
技术经济(19171)
统计(18604)
理论(17522)
(16293)
(15866)
共检索到575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济广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瑾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减少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其中最主要、使用最频繁的政策手段就是降低利率和注资。本文通过货币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对这两种政策手段的治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政策传导途径中的问题和关键因素,解释了在短期内政策效果不明显以致危机继续蔓延的原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军  张弼  
本文以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传导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为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福利角度比较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两种结局,得出协调要优于不协调的结论。分析中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其经济实力明显弱于美国,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决定其很可能陷入由美国主导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模式,其福利可能不一定优于纳什均衡时的状况。因此,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但是要避免采取处于尾随地位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方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春田  高蓓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危机根源的已有研究多从"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等方面进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另辟蹊径,从"货币"角度层层剖析危机成因,并提出现行货币体系的不完善是最终引发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货币体系改革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改革方案,并对我国在未来改革中可行的作为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滢  郑胤冠  郑炳蔚  
本文通过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理论,指出了货币供给和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美元本位制下的双重风险,从更深层次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频发的真正原因,并通过次贷危机加以详细阐述。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和长期的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利率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贷款机制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危机中有效地改善了货币市场条件;但对个别金融机构的救助、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并没有改善货币市场条件,反而导致LIBOR-OIS利差扩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晗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0余年,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借助DSGE模型对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对外贸易额不升反降的原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日本的货币发行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就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晗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0余年,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借助DSGE模型对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对外贸易额不升反降的原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日本的货币发行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就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熊芳  张雪  
尽管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表象为流动性枯竭、金融市场混乱,但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却在于交易中的对手风险。因此,虽然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创新的金融工具,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这些政策只能在短期内抑制经济衰退,并不能真正地消除金融危机,反而还可能延缓甚至恶化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  
本文从微观领域的企业投资行为出发,考察经济危机与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以中国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发现货币政策与经济危机是企业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投资机会和新增投资支出与经济危机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货币政策对企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支出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新增投资支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王笑笑  王晓敏  
实证分析中国经济中资本调整成本的来源、大小和影响,根据1993~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引入中国现实经济特征的新凯恩斯模型,发现包含资本调整成本的模型能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模拟结果显示,后危机时期资本调整成本增大会弱化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则制约更显著,且产出和消费均经历约5个季度的倒驼峰调整过程,呈现典型的"高投资低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局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德友  
文章通过构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的两部门铸币税收益的动态分析模型,解释了两种铸币税存在的经济学含义,并发现政府负债规模的变化对铸币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同时,在对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铸币税的测算中还发现,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机会成本铸币税收益产生了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