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0)
2023(9451)
2022(7581)
2021(7256)
2020(5720)
2019(13125)
2018(12478)
2017(23894)
2016(12070)
2015(13857)
2014(13136)
2013(13025)
2012(12261)
2011(11019)
2010(11088)
2009(10536)
2008(9397)
2007(8083)
2006(7250)
2005(6877)
作者
(31124)
(25946)
(25522)
(24580)
(16400)
(12254)
(11677)
(10004)
(9927)
(8987)
(8841)
(8594)
(8356)
(8177)
(7985)
(7925)
(7602)
(7551)
(7454)
(6872)
(6440)
(6234)
(6034)
(5905)
(5862)
(5832)
(5618)
(5388)
(5137)
(5091)
学科
(52301)
经济(52248)
(31650)
管理(31105)
(27858)
金融(27857)
中国(25135)
(25134)
银行(25132)
(24707)
企业(24707)
(24491)
方法(19708)
数学(17717)
数学方法(17624)
(15691)
(14987)
贸易(14972)
(14770)
(14431)
(14371)
业经(11759)
中国金融(11342)
(11125)
地方(10399)
农业(9893)
(8823)
财务(8807)
财务管理(8786)
企业财务(8450)
机构
大学(163928)
学院(163494)
(82709)
经济(81354)
研究(62037)
管理(59869)
中国(57844)
理学(50421)
理学院(49932)
管理学(49494)
管理学院(49195)
(38376)
(34481)
科学(30463)
财经(30390)
中心(30108)
(29499)
经济学(28236)
(28077)
研究所(26620)
经济学院(25585)
财经大学(23130)
北京(22814)
(22714)
(22409)
金融(22318)
(22026)
(22012)
(21302)
银行(20391)
基金
项目(105974)
科学(85167)
研究(83301)
基金(79827)
(68495)
国家(67965)
科学基金(58123)
社会(56685)
社会科(54046)
社会科学(54038)
基金项目(40808)
(37219)
教育(37203)
自然(32970)
资助(32727)
编号(32495)
(32432)
自然科(32284)
自然科学(32279)
自然科学基金(31770)
成果(27396)
(25743)
国家社会(25371)
中国(24506)
(24473)
重点(24300)
(23031)
教育部(22922)
课题(22894)
(22837)
期刊
(87489)
经济(87489)
研究(56318)
(36452)
金融(36452)
中国(34941)
(27903)
管理(22169)
(21521)
科学(20197)
学报(19615)
大学(16364)
教育(15868)
经济研究(15668)
财经(15521)
学学(15444)
国际(15362)
(14367)
农业(14151)
(13473)
技术(12237)
世界(11943)
业经(11886)
问题(11854)
理论(7915)
(7912)
技术经济(7284)
(7155)
论坛(7155)
经济问题(6952)
共检索到26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万泰雷  李松梁  黄鑫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在危机后出现新特点,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迈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亟须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应对金融话语权缺失、外国政策溢出效应和开放性政策推进带来的各类挑战。未来中国应把握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区域合作和"金砖合作"为突破口,重视与国际自律组织和智库的合作,增强跨境监管合作能力,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平台上发出声音、制定标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路妍  
本文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借鉴美、英、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重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增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2010年5-6月号的《外交》杂志中发表了马克.莱文森(Marc Levinson)的一篇文章,谈到在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越来越流行,但是,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在帮倒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熊平安  
金融监管失误被认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就着手研究金融监管改革事宜,新政府上任后,金融监管改革步伐显著加快。英国和欧盟也不甘落后,相继提出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维生  张志远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探究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指出中国在这一历史契机中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国际金融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金融监管主体的策略选择问题。模型求解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监管中,金融监管主体注重短期利益会选择监管竞争策略,注重长期利益则会选择监管合作策略;由于很难改变多数监管主体追求短期利益的现状,致使在国际金融监管过程中"囚徒困境"问题依然存在;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沈长征  
从金融监管改革历史看,虽然各国金融监管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监管改革都是程度不同的危机推动与问题导向,以事后的完善为主,缺乏前瞻性。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监管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并从改革目标与推进思路两个方面提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框架以及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鑫  
20世纪末,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监管在监管理念、监管体系、监管范围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之同时,着重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提出若干建议,以求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能够向更高水平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彦龙  
目前,国际金融监管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标准的制定主要反映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其复杂和严格的监管标准不但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相适应,而且障碍了其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包容性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监管必须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以顺应国际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要突破金融稳定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追求金融稳定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双重目标;要通过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的改革,逐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可在数字金融领域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有效管控金融科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启清  
对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学术界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来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的假设下,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海  程筱芝  
金融监管合作是维护两岸金融稳定的前提,也是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文章构建了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Probit模型,对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岸不平衡贸易格局的改善、大陆台商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两岸金融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两岸金融业的优势互补以及台湾居民对两岸关系的主流意见等能有效推动两岸的金融监管合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慧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危机以来的历次G20峰会及国际论坛,各方都聚焦国际金融监管并达成了一定共识。本文在介绍国际金融监管新举措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欧盟等提出的监管方案重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全球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朴  冯晓岚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美欧等国相继推出了多项重大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正一步步从理念转化为法律,从口号转化为行动。随着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方案实施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已成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仙慧  
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纵深层次发展的大势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此,须发挥以G20、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监管协调作用,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为基石,以区域化监管协调为阶梯,构筑三位一体的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体系,方能弥合碎片化监管之缺。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自身金融现实出发,靠拢国际监管标准;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监管协调体系的改革进程中,维护本国金融利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綦相  
根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修复引发危机的"断层线",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性,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按照微观审慎、宏观审慎、金融基础设施三条脉络主导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体现出以资本监管为核心、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力度、关注非银行金融中介、强调标准实施国际一致性、关注简单与复杂的平衡等基本趋势。基于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跟踪研究和思考,为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应善于捕捉风险的动态变化,以宏观的视野做好监管制度设计,对内注重金融监管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外加强跨境监管协调。在做好规则制定的同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