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6)
2023(13176)
2022(11307)
2021(10620)
2020(9080)
2019(20532)
2018(20315)
2017(39615)
2016(21128)
2015(23902)
2014(23684)
2013(23415)
2012(21499)
2011(19154)
2010(19244)
2009(18178)
2008(16836)
2007(14488)
2006(12760)
2005(11381)
作者
(59135)
(48373)
(48016)
(45780)
(30933)
(23305)
(22177)
(19091)
(18624)
(17412)
(16784)
(16215)
(15249)
(15175)
(15064)
(14823)
(14416)
(14343)
(13904)
(13765)
(11866)
(11809)
(11750)
(11095)
(10938)
(10771)
(10750)
(10713)
(9683)
(9408)
学科
(79249)
经济(79157)
(60383)
管理(60170)
(49666)
企业(49666)
方法(37497)
数学(32330)
数学方法(31998)
(29835)
金融(29834)
中国(28581)
(28444)
银行(28412)
(27365)
(23305)
(20083)
(19932)
业经(18371)
地方(18368)
(16743)
贸易(16729)
(16326)
(15876)
财务(15813)
财务管理(15771)
(15650)
企业财务(15022)
理论(14998)
农业(13644)
机构
大学(289505)
学院(287285)
管理(117336)
(115425)
经济(112741)
理学(100823)
理学院(99780)
管理学(98196)
管理学院(97689)
研究(93216)
中国(80695)
(61250)
(56310)
科学(55461)
(45494)
中心(45269)
财经(44839)
(41750)
研究所(41270)
(40813)
(40692)
业大(40486)
北京(39182)
(35653)
师范(35365)
经济学(34656)
(34461)
(34181)
财经大学(33804)
农业(32599)
基金
项目(196735)
科学(154324)
研究(146257)
基金(143059)
(122916)
国家(121878)
科学基金(105509)
社会(91575)
社会科(86885)
社会科学(86864)
基金项目(76229)
(75956)
自然(68201)
自然科(66626)
自然科学(66611)
教育(65984)
自然科学基金(65405)
(63867)
编号(60264)
资助(59412)
成果(48986)
(43347)
重点(43336)
(41373)
(41084)
课题(40759)
创新(38316)
项目编号(38000)
教育部(37581)
科研(37580)
期刊
(121268)
经济(121268)
研究(89162)
中国(55199)
(45673)
金融(45673)
学报(42004)
管理(41594)
(41390)
科学(38771)
(37472)
大学(32392)
学学(30519)
教育(29317)
农业(25656)
技术(23323)
财经(21150)
经济研究(19009)
业经(18706)
(17766)
理论(16843)
实践(15705)
(15705)
问题(15475)
图书(14436)
国际(13469)
(13451)
科技(13319)
技术经济(13142)
现代(13073)
共检索到430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宏涛  戴维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金融业也逐渐迈向国际化,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活动并逐步扩张。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国际性的金融风险,以及突破现行金融监管构架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国际化使得金融机构直接暴露在国际环境当中,这也就带来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金融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别化到国际化的变化使得金额活动的监管成为难题。因此,面对金融的国际化发展,仍需完善金融监管方式,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对手段,打造金融监管和风险应对一体化的协同防治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仙慧  
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纵深层次发展的大势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此,须发挥以G20、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监管协调作用,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为基石,以区域化监管协调为阶梯,构筑三位一体的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体系,方能弥合碎片化监管之缺。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自身金融现实出发,靠拢国际监管标准;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监管协调体系的改革进程中,维护本国金融利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王璐  
金融科技的跨界特征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在制度上与技术上提出了双重挑战。提出金融科技风险“双螺旋”生成机理,廓清了金融科技风险沿着“行业+区域”进行传导的双重路径,从而锁定了金融科技风险高发的地方性非传统金融领域。双层监管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是导致金融科技风险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格局下,监管制度的横向安排更加完善,但在纵向安排上还必须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上的多重协调,才能真正弥补监管漏洞,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嘉  李连友  
本文首先借鉴系统科学,提出金融监管协同度是指金融监管系统内各子系统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监管之间在金融协同监管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程度,并建立金融监管协同度的计量模型。然后用我国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宏观上看,考察期内我国保险监管相对有序,银行监管次之,证券监管则处于相对无序状态。最后,提出我国应加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协同监管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刘思远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金融监管当局应如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及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通过选取四维指标变量用以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维度权重并通过降维合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变量,使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再通过省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金融监管协同度测度,实证探讨分析我国31个省级(不含港、澳、台)金融监管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效应及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度,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监管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论和建议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伟  
顺应地方金融扩张的发展趋势,超越国家整齐划一的中央垂直金融监管模式,可将金融监管类型化为中央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实现金融监管的地方性分权设计。在既有金融监管框架之下,地方金融监管格局已现雏形,但业已进行的金融监管权分置举措实为地方金融具体性事项的监管权下移,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金融监管权分置安排。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系统化配置,须遵循"分置-协同"互动的监管改革路径。在地方金融监管的分权改革中,须确立地方金融监管新范式,即实行中央督察式省级以下垂直监管,同时也应凸显社会权力与民间法在地方金融监管中所应有的地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伟  
顺应地方金融扩张的发展趋势,超越国家整齐划一的中央垂直金融监管模式,可将金融监管类型化为中央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实现金融监管的地方性分权设计。在既有金融监管框架之下,地方金融监管格局已现雏形,但业已进行的金融监管权分置举措实为地方金融具体性事项的监管权下移,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金融监管权分置安排。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系统化配置,须遵循"分置-协同"互动的监管改革路径。在地方金融监管的分权改革中,须确立地方金融监管新范式,即实行中央督察式省级以下垂直监管,同时也应凸显社会权力与民间法在地方金融监管中所应有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雯  李滨  陈春秀  
本文围绕金融科技与风险监管协同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及对监管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次对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影响进行梳理与探讨,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路径。面向监管部门,提出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以科技强化监管、构建多方合作监管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面向机构层面,建议借助金融科技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为新金融形势下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扬  
<正>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地方金融领域。随着金融风险的迅速蔓延,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抗击金融风险的关键力量。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对金融科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了威胁。
关键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齐抓共管 防治结合 努力做好基层金融监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义乌市支行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责。为加强金融监管,保金融一方平安,为地方经济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行在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监管新途径,积极营造大监管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范逸男  任晓聪  
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特征明显,这与我国目前金融业分业监管制度背道而驰。现阶段的金融监管模式无法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监管需求相匹配,制定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政府监管之间的"驱动-反应"协同互动模式,通过明确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以监管资源碎片化及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引出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包括创新监管主体、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科技及可竞争的监管市场;最后通过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体系框架,并着重分析该协同监管体系内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以协调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为开展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提供现实基础和可靠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中文  范从来  朱辰  张炜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协同性,央行专注于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熨平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达到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目标。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变量的效应具非对称性。在本文的DSGE模型中,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内生的,由于其他变量的反应,简单货币政策意外收紧并不一定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当金融部门脆弱时往往会造成强冲击。宏观审慎货币政策添加了逆周期资本要求和金融脆弱性反应,高风险状态下其"逆周期缓冲"机制会减弱意外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获取更高的福利收益,同时兼顾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目标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平缓经济波动和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中文  范从来  朱辰  张炜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协同性,央行专注于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熨平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达到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目标。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变量的效应具非对称性。在本文的DSGE模型中,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内生的,由于其他变量的反应,简单货币政策意外收紧并不一定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当金融部门脆弱时往往会造成强冲击。宏观审慎货币政策添加了逆周期资本要求和金融脆弱性反应,高风险状态下其"逆周期缓冲"机制会减弱意外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获取更高的福利收益,同时兼顾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目标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