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2)
2023(7949)
2022(6434)
2021(5990)
2020(4916)
2019(10940)
2018(10469)
2017(19958)
2016(9870)
2015(10880)
2014(10209)
2013(9810)
2012(8986)
2011(8076)
2010(8594)
2009(8511)
2008(7461)
2007(6744)
2006(6045)
2005(5557)
作者
(24932)
(20624)
(20236)
(19253)
(13188)
(9745)
(9101)
(7884)
(7743)
(7270)
(6875)
(6852)
(6568)
(6525)
(6388)
(6167)
(6007)
(5916)
(5830)
(5444)
(5178)
(4804)
(4793)
(4693)
(4633)
(4579)
(4526)
(4494)
(4112)
(4031)
学科
(37254)
经济(37212)
(36579)
(33718)
企业(33718)
管理(33607)
(26300)
金融(26300)
(22850)
银行(22845)
(22268)
中国(18769)
技术(15017)
方法(13832)
(12489)
技术管理(11709)
业经(11448)
(11350)
中国金融(11024)
数学(10366)
数学方法(10261)
理论(10168)
地方(9011)
(8768)
(8446)
贸易(8435)
(8365)
财务(8351)
财务管理(8340)
(8250)
机构
学院(133726)
大学(133358)
(61309)
经济(60127)
管理(53500)
理学(45588)
理学院(45180)
管理学(44728)
管理学院(44457)
研究(42359)
中国(40680)
(30355)
(26701)
财经(23702)
中心(21744)
(21537)
科学(20724)
经济学(20219)
(19739)
(18905)
(18780)
金融(18424)
经济学院(18157)
财经大学(17964)
(17930)
银行(17282)
北京(17037)
(16907)
研究所(16806)
商学(16321)
基金
项目(84284)
科学(68772)
研究(67702)
基金(61683)
(51423)
国家(50939)
科学基金(45646)
社会(45396)
社会科(43294)
社会科学(43286)
(33871)
基金项目(32167)
教育(30946)
(27355)
编号(26861)
自然(26120)
自然科(25624)
自然科学(25619)
自然科学基金(25227)
(25203)
资助(23576)
成果(22446)
创新(22376)
国家社会(19181)
课题(19120)
(19088)
重点(19080)
(18726)
(18155)
(17810)
期刊
(66831)
经济(66831)
研究(45638)
(30970)
金融(30970)
中国(29523)
(23444)
管理(23220)
教育(17777)
科学(14665)
学报(13306)
(12502)
财经(12172)
技术(11821)
大学(11510)
经济研究(11207)
学学(10639)
(10545)
业经(9908)
国际(9361)
(8488)
科技(8227)
问题(8069)
农业(7535)
技术经济(7375)
理论(6989)
(6884)
论坛(6884)
商业(6381)
现代(6378)
共检索到21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志杰  田园  
经济发展和崛起过程中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但在主流理论中难以找到答案,需要进行国际金融理论的反思和创新时代呼唤国际金融理论创新经济发展和崛起过程中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为包括国际金融领域在内的经济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命题。我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先国   李曜  
今年,中国政府把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五大内容之一。金融体制正日益显示其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在国际金融创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又有何差异?国际金融创新趋势对中国金融改革有何启迪和影响?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纵览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金融变革总是围绕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开发(技术性变革或工具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调整(体制性变革或制度创新)这两方面展开的。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创新冲动与宏观金融管理谋求的整体协调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紫衡   田夫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 金融革命。这次大规模的金融创新不仅对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产生了 巨大震动,而且也使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目前, 全球性金融创新热正方兴未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卓群  
金融人才国际化是当代全球城市和金融中心崛起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上海应以开放创新打通金融市场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藩篱,充分利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改革开放红利,推动上海金融人才国际化进程,并注重内部金融环境治理,积极构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仁彪  
文章论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创新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从历史事实出发,探讨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机制的影响、世界财富的瓜分、通货膨胀的延期以及传统金融政策的弱化效应所产生的极为隐蔽的负作用,并简要提出了我国一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懿  
英国灵活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监管环境,有助于实现高效监管与保持市场活力的平衡,从而使伦敦金融中心的全球领先地位弥久不衰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要素高度集中,金融文化悠久浓厚,金融生态环境优良,不仅是英国的金融名片,也是欧洲和全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其核心区域"伦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德林   胡维熊  
国际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它对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金融创新涉及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拟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简介形式,对国际金融业务创新的背景、需求与供给,作一扼要介绍。(一)金融创新的背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刘迎秋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既有左翼、右翼之分,又有广义、狭义之别,还呈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社会思潮三种存在形态。新自由主义的兴衰均源于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对于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因此而证明了它的失败。反思当前这场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其发生原因与机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继续长期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市场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品的质疑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作为已经融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国家,对金融创新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认识。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使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因此,应该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思考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大力开展积极的金融创新,抑制消极的金融创新,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和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寿昆  
访欧报告:国际金融创新与欧洲金融竞争董寿昆欧洲是世界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994年12月,我和中国银行总行丁亚非副研究员、湖南分行曾思礼高级经济师和雷纯雄博士一行四人对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进行了业务考察,顺道访问了卢森堡、布鲁塞尔和香港。在这些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海琼  
本文提出,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资金不足、投票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快IMF基金份额分配机制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的建议,并探讨了亚洲、欧洲以及南美的区域金融稳定救助基金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秀英  
运费衍生品是规避海运运费波动风险的管理工具。由于国内运费衍生品的缺乏,中国企业在2004年以来国际海运运费的剧烈波动中处于被动接受者的不利地位。借鉴国外运费衍生品的发展经验,以创新运费衍生品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抓手,构建上海运费衍生品的交易、结算和信息平台,推动上海成为国际航运定价中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