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6)
- 2023(16251)
- 2022(13588)
- 2021(12530)
- 2020(10221)
- 2019(22991)
- 2018(22501)
- 2017(42372)
- 2016(22653)
- 2015(25270)
- 2014(24565)
- 2013(24088)
- 2012(22761)
- 2011(20689)
- 2010(21230)
- 2009(20114)
- 2008(19623)
- 2007(17522)
- 2006(16064)
- 2005(15220)
- 学科
- 济(96288)
- 经济(96158)
- 管理(68839)
- 业(66178)
- 企(55069)
- 企业(55069)
- 中国(37593)
- 方法(31615)
- 融(29906)
- 金融(29904)
- 银(28528)
- 银行(28509)
- 行(27693)
- 财(27638)
- 制(27464)
- 农(27007)
- 数学(26708)
- 数学方法(26502)
- 地方(24648)
- 业经(24483)
- 贸(20972)
- 贸易(20950)
- 易(20444)
- 体(18645)
- 技术(18642)
- 农业(17561)
- 务(15800)
- 财务(15763)
- 财务管理(15723)
- 环境(15474)
- 机构
- 大学(314915)
- 学院(314533)
- 济(143790)
- 经济(141054)
- 研究(117466)
- 管理(116124)
- 中国(97805)
- 理学(97130)
- 理学院(96051)
- 管理学(94903)
- 管理学院(94273)
- 财(71335)
- 京(68378)
- 科学(62706)
- 所(58078)
- 财经(54058)
- 中心(53730)
- 研究所(51528)
- 经(49138)
- 江(48623)
- 经济学(46123)
- 农(45491)
- 北京(44703)
- 院(42260)
- 范(41946)
- 师范(41616)
- 经济学院(41293)
- 财经大学(40124)
- 州(39123)
- 业大(37440)
- 基金
- 项目(196516)
- 科学(157013)
- 研究(152593)
- 基金(143337)
- 家(122922)
- 国家(121841)
- 科学基金(104752)
- 社会(101181)
- 社会科(96176)
- 社会科学(96153)
- 省(74642)
- 基金项目(73731)
- 教育(69329)
- 划(62793)
- 自然(61070)
- 编号(60678)
- 自然科(59670)
- 自然科学(59658)
- 自然科学基金(58625)
- 资助(57606)
- 成果(51974)
- 发(47652)
- 部(45370)
- 重点(45015)
- 课题(43840)
- 创(43743)
- 国家社会(43497)
- 制(42783)
- 创新(41273)
- 性(40289)
- 期刊
- 济(170009)
- 经济(170009)
- 研究(110529)
- 中国(76674)
- 财(55345)
- 融(49221)
- 金融(49221)
- 管理(48534)
- 农(44313)
- 科学(41415)
- 学报(40661)
- 教育(40254)
- 大学(33120)
- 学学(30554)
- 农业(29306)
- 经济研究(28307)
- 财经(28106)
- 技术(27169)
- 业经(26080)
- 经(24362)
- 问题(21915)
- 贸(20893)
- 国际(20513)
- 世界(18289)
- 业(16164)
- 技术经济(15391)
- 坛(14706)
- 论坛(14706)
- 理论(14669)
- 现代(14407)
共检索到52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尚乐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治理 中国 G2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芳
本文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际上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新趋向 ,描绘了这一时期金融理论及实践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了长期以来对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讨论 ,涉及“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货币政策连贯性与可信度”、“辩证地认识货币政策规则”等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若干研究 ,讨论了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三角理论”及汇率制度选择等问题 ;第三部分简要概括获得 2 0 0 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现代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鲍艳珍
G20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为中国提供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应持之以恒落实杭州峰会成果,通过推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实,主动适应全球投资新规则,提升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营造有益的全球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价值链包容协调发展,实现全球贸易包容协调、可持续增长;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持续完善。
关键词:
G20机制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齐莲英
中国的金融改革一方面要跟踪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前沿,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与国际接轨中完成向现代金融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金融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及金融制度创新与国有经济整合,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对上述主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瑛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不但世界经济前景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改革的呼声骤然高涨,改革方案也由此成为各国政府决策者、金融家、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到目前,各种有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方案和建议层出不穷,其中较有影响的有:⑴不干预方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钟国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日前表示,支持G20伦敦峰会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提高国际金融系统透明度的改革方案。G20的目标与IFAC之前发给峰会工作组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柏东
国际投资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向陈柏东国际投资自本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经历了资本输出型向对向流动型的转变、进入九十年代,出现I经济增长型的萌芽。回顾国际投资发展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国际投资类型的转变,对于认识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小丽 黄茂兴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进入历史新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通过梳理中国在G20建设中的表现可知,近年来中国积极筹办G20杭州峰会,创新性设置了发展、创新、绿色金融等多个议题,并在这些领域积极落实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在积极参与G20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迎来了从参与者到制定者的重要转折,开辟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起点。
关键词:
G20建设 全球治理 杭州峰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信息熵对金融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和碳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建碳市场与金融环境指标体系,并对其关联度进行排序及指标甄别,结果表明:中国在建设碳市场的进程中,政策导向应依靠国内融资,国际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渠道;积极促进绿色债券、基金等股权债权的发展,比银行提供间接融资对碳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金融机构信贷中真正用于低碳生产或投资的款项十分有限,政府只需对信贷结构稍加优化,向低碳领域转移,便可对碳市场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信息熵对金融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和碳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建碳市场与金融环境指标体系,并对其关联度进行排序及指标甄别,结果表明:中国在建设碳市场的进程中,政策导向应依靠国内融资,国际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渠道;积极促进绿色债券、基金等股权债权的发展,比银行提供间接融资对碳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金融机构信贷中真正用于低碳生产或投资的款项十分有限,政府只需对信贷结构稍加优化,向低碳领域转移,便可对碳市场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致丞 郑凯伦 张磊 王茜 江清云 杨建峰 叶波
一、G20峰会经贸议程的未来议题展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议题在整个G20谈判过程中居核心地位,对整个G20的进展影响深远。积极参与G20议题建设对中国在G20体制内提高话语权至关重要,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经贸治理的关键步骤。因此,对未来G20议题的展望就显得意义非凡。未来G20的议题可能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推动合作共赢,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历届G20峰会,推动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杰 万克峰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G20机制现行体系,将其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20年来G20机制化的发展趋势;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当前G20机制在参与者代表性、承诺和共识约束力、内外部协调以及议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G20机制化的取向应是在维持当前的"非正式"属性基础上,以"软法治理"为导向,以"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最后,提出分三个阶段开展议程设置、组织机构、准入资格以及决策和执行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G20 机制 议程设置 软法治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敏 袁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制改革的演化历程可划分为税制改革的酝酿、兴起、深化和新征程四个阶段,在政府主导下由内外需求倒逼税制改革,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实现税制革新,在制度模仿中形成突破性的改革路径。经过四十年的变迁,我国税收制度已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并逐渐向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转变。未来建立完善的现代税收制度,还应进一步强化税务管控,完善税收结构,强化税收法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瑾
G20将替代G8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这预示着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G20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G20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议题应是发展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应全力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发展问题为核心,追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衡发展与绿色发展。G20是美国重振全球领导力的新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为防止G20成为发达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剥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果的舞台,中国应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遏制中国的势力抗衡。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属于中国,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更属于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