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6)
2023(11469)
2022(9463)
2021(8922)
2020(7377)
2019(16783)
2018(16315)
2017(31171)
2016(16545)
2015(18561)
2014(18135)
2013(17763)
2012(16481)
2011(14867)
2010(15206)
2009(14792)
2008(14141)
2007(12283)
2006(11338)
2005(10849)
作者
(42910)
(35876)
(35522)
(34284)
(22830)
(17043)
(16402)
(13872)
(13688)
(12670)
(12386)
(12025)
(11748)
(11498)
(11486)
(11176)
(10576)
(10389)
(10334)
(9812)
(9257)
(8640)
(8429)
(8182)
(8148)
(8145)
(8009)
(7660)
(7152)
(7062)
学科
(66560)
经济(66456)
管理(50299)
(47224)
(40377)
企业(40377)
中国(28707)
(28632)
金融(28630)
(26228)
银行(26223)
方法(25667)
(25442)
(23479)
(23428)
数学(22372)
数学方法(22228)
(17924)
(16475)
贸易(16459)
业经(16301)
(16259)
(15903)
(14027)
财务(13997)
财务管理(13966)
体制(13683)
企业财务(13373)
地方(11910)
中国金融(11419)
机构
大学(230717)
学院(227399)
(109820)
经济(107926)
管理(84298)
研究(83698)
中国(73580)
理学(71061)
理学院(70352)
管理学(69648)
管理学院(69197)
(56545)
(48667)
财经(43368)
科学(41661)
(40239)
(39624)
中心(39133)
经济学(36970)
研究所(35689)
经济学院(33192)
(33088)
财经大学(32608)
北京(31780)
(29934)
(29901)
(27745)
师范(27540)
(26893)
(26493)
基金
项目(142129)
科学(114150)
研究(110739)
基金(106875)
(91327)
国家(90600)
科学基金(78058)
社会(75403)
社会科(71797)
社会科学(71782)
基金项目(54570)
教育(50751)
(50730)
自然(44967)
自然科(43949)
自然科学(43940)
资助(43783)
(43522)
自然科学基金(43218)
编号(42916)
成果(37668)
(34721)
(34120)
国家社会(33355)
重点(32635)
教育部(31172)
(30884)
(30740)
课题(30691)
中国(30481)
期刊
(122046)
经济(122046)
研究(81120)
中国(51602)
(44865)
(41507)
金融(41507)
管理(33794)
科学(28817)
(28557)
学报(28194)
教育(25425)
大学(23673)
财经(23079)
学学(22051)
经济研究(20840)
(19923)
农业(18171)
技术(17659)
(17267)
国际(17153)
问题(16253)
业经(16063)
世界(14450)
理论(11261)
技术经济(10264)
改革(10018)
(10018)
现代(9999)
会计(9857)
共检索到371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杰英  王婉婷  
在当前国际权力结构改变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正面临挑战,G20峰会机制为制度变革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机遇。本文总结了"中心—外围"模式下英国治理机制和美国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揭示了当前权力失衡、秩序混乱和调节失效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困境,提出中国的"互利共赢"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战略选择。中国应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夯实权力运行基础、完善G20国际金融治理形成长效机制、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多元国际货币、发展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治理实践,以及深化国内金融市场和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做好配套,不断完善"互利共赢"国际金融治理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尚乐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界,中国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执行者,逐渐进入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并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呈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权、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等新趋势。美元本位制带来国际金融体系储备货币的天然缺陷、美元互换体系不断扩大挑战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数字货币出现及数字化金融治理作为国际金融治理新的内容,是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周期发展,提升金融治理制度能力;探索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跨国治理框架;提升国内金融治理能力,增强金融竞争力;完善区域金融治理,创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重塑国际金融治理改革规则,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为国际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鹏  魏蓉蓉  甘静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使国际社会清晰认识到世界金融动荡的根源在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这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大多数国家强烈呼吁改革当前金融体系,化危为机,改变在现行金融体系下的困境,通过必要的策略性选择,实现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成功破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石建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丹丹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资本监管制度变革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与上世纪30年代进行全面的金融管制不同,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并没有简单地叫停高风险业务,进而产生长期的金融抑制,而是通过一套全新的标准、制度更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并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资本要求抵补风险。尽管这种理念不断遭受非议,认为这种事后的约束远不如直接的事前干预有效。但拉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笔者认为,到2010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可能升值到6.5~6.6的区间。至于更长维度的人民币汇率走向,则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基本面与外部压力的演变,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宝珍  
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的,资本能自由、有序流动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对如何改革,分歧甚多。为此,作者提出了改革的四大原则,并设计了改革的框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沈长征  
从金融监管改革历史看,虽然各国金融监管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监管改革都是程度不同的危机推动与问题导向,以事后的完善为主,缺乏前瞻性。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监管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并从改革目标与推进思路两个方面提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框架以及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认为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存在着金融监管全球化趋势与金融监管国别化的矛盾、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缺位和错位,以及国际金融监管框架主体的国家地位不对等三个主要不足之处。结合现有国际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王大鹏  
文章回顾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过程,通过目标一致法的评估显示:中国直面这场由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挑战,在与世界各国同时面对的这场"大考"中,率先复苏,实现稳定增长,实现了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瞩目和惊奇的"答卷"。通过中国与其他国家应对危机措施与结果的经验总结,文章从"一个大脑"、"两只手"机制、"两条腿"走路和"两个积极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齐萌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繁荣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会诱发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大议题,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纷纷出台了监管法案和政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着重从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法律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课题组  余文建  刘明志  吴培新  王晟  
标普下调美债评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其直接原因在于,市场对美国政府未来削减赤字的前景普遍感到失望,对全球经济可能产生二次探底的忧虑升温。然而,从深层次原因看,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在相当程度上可视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余波。文章探讨了美债评级下调对全球以及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反思美国债务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