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7)
- 2023(10368)
- 2022(8616)
- 2021(7947)
- 2020(6531)
- 2019(14664)
- 2018(14101)
- 2017(27515)
- 2016(14305)
- 2015(15741)
- 2014(14817)
- 2013(14480)
- 2012(13134)
- 2011(11638)
- 2010(11770)
- 2009(11187)
- 2008(10259)
- 2007(8887)
- 2006(7963)
- 2005(7336)
- 学科
- 济(56456)
- 经济(56386)
- 业(39424)
- 管理(38120)
- 企(32854)
- 企业(32854)
- 融(27537)
- 金融(27536)
- 方法(25287)
- 银(23755)
- 银行(23742)
- 行(23098)
- 数学(22595)
- 数学方法(22407)
- 中国(21897)
- 财(20252)
- 贸(18934)
- 贸易(18924)
- 易(18611)
- 农(15167)
- 制(14687)
- 地方(13369)
- 务(12911)
- 财务(12889)
- 财务管理(12872)
- 出(12860)
- 业经(12598)
- 企业财务(12331)
- 中国金融(11137)
- 农业(10070)
- 机构
- 学院(188782)
- 大学(187023)
- 济(85159)
- 经济(83623)
- 管理(70683)
- 理学(60803)
- 理学院(60240)
- 研究(60118)
- 管理学(59216)
- 管理学院(58901)
- 中国(54328)
- 财(42449)
- 京(37944)
- 财经(33861)
- 科学(32480)
- 经(30960)
- 中心(30838)
- 经济学(29000)
- 所(28518)
- 江(27351)
- 经济学院(26670)
- 农(26337)
- 财经大学(25647)
- 研究所(25483)
- 融(24308)
- 金融(23893)
- 北京(23767)
- 业大(23647)
- 州(22962)
- 范(22127)
- 基金
- 项目(124856)
- 科学(99091)
- 研究(93388)
- 基金(92479)
- 家(78740)
- 国家(78088)
- 科学基金(68325)
- 社会(62087)
- 社会科(59347)
- 社会科学(59338)
- 基金项目(48159)
- 省(47228)
- 教育(42784)
- 自然(42132)
- 自然科(41295)
- 自然科学(41287)
- 自然科学基金(40552)
- 划(39782)
- 资助(38677)
- 编号(37595)
- 成果(29677)
- 部(28273)
- 重点(27676)
- 发(27128)
- 创(26933)
- 国家社会(26444)
- 课题(25275)
- 创新(25236)
- 教育部(25218)
- 人文(24822)
共检索到291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晴 石盈芳 孔玉生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晴 石盈芳 孔玉生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天栋 章洋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在DCC-GARCH、DCC-EGARCH、DCC-TGARCH方法下,采用中、美、日、德、英等国家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金融数据,实证得出如下结论:样本国市场利率和股指波动率呈现尖峰、肥尾、有偏的特征,更为符合t分布。样本国市场利率波动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杠杆效应和联动效应。样本国股指波动率对中国股指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趋于增强,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样本国利率波动对中国股指波动率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但影响程度非常低。治理世界性金融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波动溢出 动态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股票价格 波动溢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齐超 梁柱
本文利用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A股和H股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采用ARJI-Trend模型,识别中国A股与中国香港H股的波动结构成份:长期波动、短期波动和跳跃波动,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两个市场波动结构的差异及风险溢出成份。研究发现,两个市场存在高度持续性的长期波动,H股的短期波动和A股的跳跃波动在自身总波动中均占有较高比重,且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的短期波动溢出及A股对H股的单向长期波动溢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对异常事件的判断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长期波动 短期波动 跳跃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群星 孙羽佳 高天晴 杜修立
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数据为样本,分别基于跳跃相依随机波动率(SVCJ)模型和广义自回归得分(GA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美股市之间的跳跃溢出效应(包括溢出概率、强度和幅度)以及跳跃对未来波动的影响。相关结论如下:中美股市在疫情暴发前后均存在跳跃成分;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更高、强度更大;中美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和强度存在一日滞后效应;跳跃对中国股市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加深远,美国股市存在跳跃杠杆效应。这些结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投资决策和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昊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本文构建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强度指数,并在突发事件冲击下,系统考察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股市的风险溢出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突发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强化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所在国感染风险上升会增强本土股市的脆弱性并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入。从风险溢出源头看,WTI和Brent原油期货市场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中心,这表明海外成熟度高、影响力大的原油市场波动更容易加剧系统性风险传染。从各股市受到的风险冲击强度看,尽管中国股市在病毒感染期间受到来自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强度低于美股和英国股市,但中国股市仍持续面临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根据影响机理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持汇率稳定、降低股市投机氛围等均是有效应对手段。基于此,本文为有效监测国际原油市场风险输入,以及维持中国股市稳定和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木亚
利用盲源分离模型和传统金融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股市对中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溢出渠道。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股市不会通过三个渠道对中国沪深股市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国际金融危机后,心理预期是上证综指波动的主要渠道,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波动是深证成指波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杨德礼
为研究波动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于中英美股市问,若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如何,截取2005年7月22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共1045个日收盘数据,时间段分为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三元MGARCH-BEKK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发生前,中英美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为:先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中国;(2)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英美股市间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传导机制变为:先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2)中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芝露 尹玉良
根据2015年8月12日—2018年3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上证指数收益率以及企债指数收益率日数据对我国汇市、股市以及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汇市收益率和股市收益率都具有较强的ARCH、G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性和波动持久性,但债市收益率ARCH效应并不显著;汇市的前期异常冲击对股市的条件波动影响显著;股市和债市相互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之间并无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监控国际资本流动;注重汇市预期引导,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参与者风险预判能力,改善信息沟通机制;协调金融监管和跨市场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