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5)
- 2023(14564)
- 2022(12190)
- 2021(10996)
- 2020(9086)
- 2019(20066)
- 2018(19709)
- 2017(37924)
- 2016(19950)
- 2015(22397)
- 2014(22146)
- 2013(22101)
- 2012(20914)
- 2011(19287)
- 2010(19958)
- 2009(19177)
- 2008(18055)
- 2007(15995)
- 2006(14833)
- 2005(14100)
- 学科
- 济(102724)
- 经济(102635)
- 管理(53036)
- 业(50517)
- 企(38437)
- 企业(38437)
- 中国(35505)
- 方法(31818)
- 地方(29830)
- 融(29243)
- 金融(29242)
- 银(27629)
- 数学(27626)
- 银行(27616)
- 数学方法(27423)
- 行(26914)
- 农(25193)
- 业经(21681)
- 财(21367)
- 制(20996)
- 贸(19110)
- 贸易(19090)
- 易(18475)
- 学(17364)
- 农业(17297)
- 地方经济(17060)
- 环境(15113)
- 发(14788)
- 体(13921)
- 理论(13155)
- 机构
- 学院(290940)
- 大学(287653)
- 济(133787)
- 经济(131043)
- 研究(106855)
- 管理(103984)
- 中国(88997)
- 理学(86758)
- 理学院(85745)
- 管理学(84541)
- 管理学院(83993)
- 财(63087)
- 京(61915)
- 科学(59529)
- 所(54048)
- 中心(48863)
- 财经(48619)
- 研究所(48021)
- 江(44769)
- 经(43836)
- 经济学(42919)
- 农(41856)
- 北京(40397)
- 范(39538)
- 师范(39207)
- 经济学院(38393)
- 院(38263)
- 州(36921)
- 财经大学(35817)
- 业大(35404)
- 基金
- 项目(176357)
- 科学(138915)
- 研究(135510)
- 基金(125845)
- 家(107513)
- 国家(106608)
- 科学基金(90736)
- 社会(87875)
- 社会科(83565)
- 社会科学(83548)
- 省(69400)
- 基金项目(65036)
- 教育(60869)
- 划(57717)
- 编号(55766)
- 自然(53320)
- 自然科(52013)
- 自然科学(51999)
- 资助(51717)
- 自然科学基金(51016)
- 成果(46667)
- 发(44839)
- 重点(40376)
- 课题(39851)
- 部(38750)
- 发展(37111)
- 创(36832)
- 展(36553)
- 国家社会(36515)
- 性(34819)
- 期刊
- 济(163426)
- 经济(163426)
- 研究(99551)
- 中国(63464)
- 融(46548)
- 金融(46548)
- 财(45842)
- 管理(41276)
- 农(39935)
- 学报(36840)
- 科学(36317)
- 教育(31923)
- 大学(28832)
- 经济研究(27711)
- 学学(27036)
- 农业(26912)
- 业经(25676)
- 技术(25541)
- 财经(24717)
- 经(21433)
- 问题(21386)
- 贸(19456)
- 国际(19317)
- 技术经济(15276)
- 世界(15244)
- 商业(15006)
- 理论(14794)
- 现代(13846)
- 统计(13768)
- 业(13473)
共检索到477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徐杨
高度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实现了迅速腾飞,然而长期实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过多依附于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风险性,同时影响国内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加剧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向扩大国内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方才能实行整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我国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目前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已经具备实行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扩大内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能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而言,国际和国内市场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市场分割所导致的狭小的内部市场规模不足以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东部地区可以借助广阔的外部市场,在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源集聚,政策难以扭转这种局面。金融危机改变了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国外市场需求的衰落凸现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这为中西部崛起进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当的政策措施无疑将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消除行政性阻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地区差距 市场规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海龙
由于外需萎缩,我国的出口正在急剧下滑,而政府"有形之手"拉动的内需增长只能在短期内填补外需下滑的部分缺口,因而需要依靠政府改革来释放出内部的有效需求。
关键词:
出口 投资 消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德礼 李惠彬 徐仕政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别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与物质产业部门等方面分析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并剖析存在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从四方面提出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有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毛韵 萧红美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迅速波及到中国,严重地影响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当前扩大内需必须立足长远,同时与短期灵活的政策相结合,从保持市场长久可持续的消费活力出发,提振民众消费信心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生产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是催化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均衡机制尚未浮现,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入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延续危机之前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西、向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德铭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底部,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要理性地看待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协调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郭翠荣
愈演愈烈的经济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协调行动。协调措施包括降息、政府注资、银行的国有化及国际论坛的政策协商和共识的达成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支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恶化的金融局势,增强了人们对抗危机的信心。但政策协调的不和谐音符也同时存在。展望未来,经济大国的大规模干预活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会逐渐显现,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聂华林 李光全
劳务经济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人口就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常态下劳务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全面梳理以及金融危机非常态下二者关系异化的分析,系统阐述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在解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以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推行"9+3"制义务教育模式试点、探索多元化输出与"定向培育"模式、构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政策框架以及差异化解决"三留"人口等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劳务经济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实表现,并就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实表现展开了分析,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服务业必须注意把应对当前危机的政策调整与促进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转型结合起来;通过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能力;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选择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良 刘英骥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中国振兴经济必须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然而扩大内需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广大老百姓购买力有限。同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也是贫富悬殊。所以,在危机的背景条件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扩大内需与建设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这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贫富差距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