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4)
2023(16727)
2022(14355)
2021(13344)
2020(11191)
2019(25631)
2018(25102)
2017(48960)
2016(25985)
2015(29223)
2014(28445)
2013(28206)
2012(25899)
2011(23049)
2010(23135)
2009(21574)
2008(20122)
2007(17442)
2006(15307)
2005(13501)
作者
(71467)
(59125)
(58971)
(55860)
(37901)
(28398)
(26797)
(22941)
(22595)
(21200)
(20365)
(19792)
(18606)
(18461)
(18456)
(18123)
(17494)
(17435)
(17071)
(16996)
(14445)
(14359)
(14191)
(13490)
(13384)
(13106)
(13076)
(12920)
(11882)
(11589)
学科
(103655)
经济(103533)
管理(74316)
(72942)
(61156)
企业(61156)
方法(50039)
数学(43960)
数学方法(43568)
中国(31879)
(30851)
(29793)
金融(29791)
(27103)
银行(27066)
(27008)
(26089)
(25001)
贸易(24987)
(24368)
业经(22916)
地方(22403)
(21790)
(20123)
财务(20053)
财务管理(20018)
(19297)
企业财务(19118)
农业(18163)
理论(17256)
机构
大学(358561)
学院(357501)
(148217)
经济(145204)
管理(142628)
理学(123796)
理学院(122551)
管理学(120522)
管理学院(119911)
研究(115224)
中国(93233)
(75168)
(70116)
科学(67959)
财经(56816)
(55753)
中心(54901)
(52588)
(51869)
(50699)
研究所(50559)
业大(50469)
北京(47435)
经济学(46360)
(45132)
师范(44738)
财经大学(42783)
经济学院(42281)
(42266)
(42137)
基金
项目(245241)
科学(193558)
研究(181033)
基金(179756)
(154641)
国家(153371)
科学基金(133515)
社会(115769)
社会科(110043)
社会科学(110018)
基金项目(95406)
(93864)
自然(86004)
自然科(84085)
自然科学(84066)
教育(83247)
自然科学基金(82554)
(78902)
资助(74748)
编号(74061)
成果(59049)
(54749)
重点(54052)
(51383)
(51055)
课题(49756)
教育部(47906)
国家社会(47821)
创新(47572)
人文(47107)
期刊
(155006)
经济(155006)
研究(107097)
中国(65783)
(53175)
学报(52733)
管理(50503)
科学(48013)
(46987)
(46667)
金融(46667)
大学(40856)
学学(38542)
教育(36469)
农业(32265)
技术(28916)
财经(27831)
经济研究(26181)
业经(25144)
(23677)
问题(20436)
(19545)
理论(18681)
国际(17730)
图书(17435)
实践(17023)
(17023)
(16434)
技术经济(16385)
商业(16256)
共检索到527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天栋  章洋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木亚  郭崇慧  
本文提出了基于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GARCH和VAR的金融风险多渠道协同传染模型。从中证行业指数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多个渠道影响我国股市的不同行业指数的波动率,并且波动溢出呈现集中性特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秋灵  赵蕊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和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发生前汇率是股价的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股价对汇率的波动影响很小。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汇率和股价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汇率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及股价对汇率波动的影响都较大。金融危机发生后汇市和股市的关联效应明显增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忠  张涤新  
本文建立了由上证综指、汇率、利率与道.琼斯指数构成的多变量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对股票价格有明显的短期作用,而股票价格变动对汇率没有影响;美国股市波动对我国股市的短期冲击超过人民币汇率对股市的冲击;我国的利率调整对汇率有短期效应,但对股票价格无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比以往更加紧密,文章通过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ECM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和香港、日本、美国、日本、欧洲以及新加坡等主要国际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股票价格和收益率两个方面研究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和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晴  石盈芳  孔玉生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晴  石盈芳  孔玉生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徐迪  左楠  
不同证券市场之间的波动存在时变、非对称、非线性相关的特性,尤其是在极端事件影响下,证券市场之间往往会表现出尾部相关的特性。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利用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证券市场间的波动溢出。结果发现无论是金融安全时期还是金融危机时期,均存在美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溢出,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艳  梁满发  
目前研究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工具之一有多元随机波动模型,由于此模型的参数估计相对困难而鲜见于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MCMC方法和WinBUGS软件使得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本文采用GC-MSV模型对国内外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除香港股市对上海股市存在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外,美国股市对上海股市也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英杰  
随着美国股市大幅波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已转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主要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结果的VAR结构化、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危机前和危机期间六个主要国家(地区)的股市进行联动性实证分析,发现危机期间股市联动性加强,美国股指对其他股指的影响增大;英美之间因实体经济竞争产生的联动在危机期间被全球风险导致的共同震荡所取代;危机期间日元套利资本在美日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加剧了美股波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日股波动;危机期间日经指数取代恒生指数而成为美股向亚洲市场的直接价格传导者;上证指数与世界股指的联动在危机期间显著增强,但仍然是六...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杨德礼  
为研究波动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于中英美股市问,若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如何,截取2005年7月22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共1045个日收盘数据,时间段分为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三元MGARCH-BEKK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发生前,中英美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为:先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中国;(2)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英美股市间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传导机制变为:先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2)中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