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8)
- 2023(11815)
- 2022(9795)
- 2021(8822)
- 2020(7268)
- 2019(16405)
- 2018(16074)
- 2017(31636)
- 2016(16698)
- 2015(18919)
- 2014(18988)
- 2013(19409)
- 2012(18795)
- 2011(17198)
- 2010(18076)
- 2009(17443)
- 2008(16308)
- 2007(14626)
- 2006(13765)
- 2005(13187)
- 学科
- 济(92471)
- 经济(92387)
- 业(43133)
- 管理(42245)
- 中国(32953)
- 企(31610)
- 企业(31610)
- 融(28674)
- 金融(28674)
- 方法(27716)
- 地方(27411)
- 银(26948)
- 银行(26928)
- 行(26213)
- 数学(24179)
- 数学方法(24051)
- 农(22375)
- 财(19720)
- 制(19172)
- 业经(18994)
- 贸(16805)
- 贸易(16786)
- 易(16257)
- 地方经济(15957)
- 农业(15727)
- 学(15651)
- 发(13335)
- 体(12662)
- 环境(12348)
- 中国金融(11489)
- 机构
- 学院(249799)
- 大学(248181)
- 济(119861)
- 经济(117491)
- 研究(95420)
- 管理(86223)
- 中国(80619)
- 理学(71046)
- 理学院(70184)
- 管理学(69291)
- 管理学院(68825)
- 财(57761)
- 京(53778)
- 科学(52607)
- 所(49323)
- 财经(44022)
- 研究所(43709)
- 中心(43367)
- 经(39712)
- 农(39623)
- 经济学(39178)
- 江(38936)
- 北京(35672)
- 经济学院(35067)
- 院(33413)
- 范(32706)
- 师范(32389)
- 财经大学(32387)
- 州(31932)
- 业大(30995)
- 基金
- 项目(144993)
- 科学(113215)
- 研究(110364)
- 基金(103502)
- 家(88637)
- 国家(87863)
- 科学基金(73702)
- 社会(71518)
- 社会科(68090)
- 社会科学(68077)
- 省(56684)
- 基金项目(53203)
- 教育(48835)
- 划(47136)
- 编号(44470)
- 资助(43074)
- 自然(42835)
- 自然科(41712)
- 自然科学(41702)
- 自然科学基金(40937)
- 发(38609)
- 成果(38392)
- 重点(33239)
- 课题(32346)
- 部(32177)
- 发展(32012)
- 展(31508)
- 国家社会(30072)
- 创(29965)
- 性(29348)
- 期刊
- 济(147791)
- 经济(147791)
- 研究(89903)
- 中国(56354)
- 融(44894)
- 金融(44894)
- 财(42872)
- 农(38169)
- 管理(34953)
- 学报(34151)
- 科学(31836)
- 大学(26409)
- 经济研究(25417)
- 农业(25189)
- 教育(25036)
- 学学(24931)
- 财经(23032)
- 业经(22142)
- 技术(21387)
- 经(19982)
- 问题(19656)
- 国际(17849)
- 贸(17806)
- 世界(14201)
- 技术经济(13753)
- 理论(13227)
- 商业(12710)
- 业(12539)
- 经济问题(12181)
- 统计(12089)
共检索到422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迅速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局面,实现了较快回升,目前已经呈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本文分别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产 需求 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春奕
欧元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间的融合虽在不断加强,但其在经济总量、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以及财政状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各国经济分化的趋势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欧元区体制的缺陷导致危机国家无法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二是危机导致资本大量流出危机国家;三是危机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
关键词:
欧债危机 经济分化 欧元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焦小平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国家开始迅速演变为一场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是有其广泛的国际经济背景的。如果在探讨和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不首先对其国际经济背景进行深刻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很难对这一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的反省。第二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杰 张海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错误,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金融监管失误,而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对美出口的显著影响,使用GTAP模型估算了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纺织、石化、电子等中国主要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建议我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扩大内需,并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涤龙 沈春华
通常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滞效应是国际金融危机自爆发至传导到我国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所需的时间。我们根据C-D生产函数,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时滞效应。一、生产函数时滞效应模型的构建考虑到生产函数的非线性特点,对时序式C-D生产函数进行对数转换,可得:lnGDPt=lnA0+αKlnKt+αLlnLt(1)式中,GDPt表示第t期的国内生产总值;A0表示全要素生产率;Kt表示第t期的资本存量;Lt表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雷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简单,它不仅仅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在更深的层面,还涉及两个重要的因果关联,即国际经济体系扩展、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变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与近3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重大变迁之间的关系。同时,此次危机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的范畴,导致了国家间权势的此消彼长,大国关系的明显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外交政策和战略的深刻调整。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其变迁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企业采取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兼并收购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管理等多项应对策略,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具体包括:企业景气状况稳步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增强;企业产销形势持续好转,库存再次出现攀升;企业出口扭转下滑势头,出口的根本性好转尚待时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改观。尽管如此,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旧突出、招工难和用工紧张问题再次出现,新一轮的成本上升压力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待破解,部分行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要破解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进行主动"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沈春华
通过确立金融危机时点和经济刺激政策时点,构建干预分析模型推演刻画GDP序列的变动轨迹,并测算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三大产业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负面影响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1季度,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GDP拉动效应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3季度,经济刺激政策能够有效缓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政策时滞存在且大约为两个季度,实际GDP变动趋势仍与国际金融危机前高度拟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王洛林,余永定,李薇一、当前日本面临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金融业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到1995年终于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1.金融机构受到不良债权的严重困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回溢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艳红 潘宏胜
文章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失衡有可能继续改善,但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失衡 前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回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进一步深化的体现,表明传统生产过剩危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是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首先是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干扰和影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二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改变过分依赖外需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三是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和贫富差距过大的分配结构,坚决而有效地遏止两极分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白暴力 刘永军
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和反映,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等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