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6)
- 2023(7983)
- 2022(6416)
- 2021(5919)
- 2020(4926)
- 2019(10816)
- 2018(10041)
- 2017(20146)
- 2016(10203)
- 2015(11258)
- 2014(10884)
- 2013(10597)
- 2012(9732)
- 2011(8525)
- 2010(8907)
- 2009(8847)
- 2008(7679)
- 2007(6509)
- 2006(5715)
- 2005(5349)
- 学科
- 济(35476)
- 经济(35430)
- 业(33497)
- 管理(29737)
- 融(27678)
- 金融(27678)
- 企(27100)
- 企业(27100)
- 银(25173)
- 银行(25169)
- 行(24378)
- 中国(19935)
- 财(15152)
- 方法(15140)
- 制(13954)
- 数学(12748)
- 数学方法(12650)
- 中国金融(11253)
- 务(10922)
- 财务(10909)
- 财务管理(10887)
- 险(10877)
- 保险(10786)
- 企业财务(10472)
- 农(10131)
- 业经(9736)
- 贸(9228)
- 贸易(9219)
- 易(9094)
- 体(8445)
- 机构
- 学院(134742)
- 大学(134114)
- 济(60783)
- 经济(59611)
- 管理(52853)
- 中国(45038)
- 理学(44443)
- 理学院(44090)
- 管理学(43622)
- 管理学院(43370)
- 研究(41984)
- 财(34231)
- 财经(26713)
- 京(26412)
- 经(24438)
- 中心(23116)
- 融(22647)
- 金融(22265)
- 银(21271)
- 经济学(20578)
- 财经大学(20528)
- 银行(20417)
- 科学(19973)
- 行(19164)
- 江(18853)
- 经济学院(18845)
- 所(18649)
- 人民(17644)
- 北京(16777)
- 国人(16665)
- 基金
- 项目(86778)
- 科学(69606)
- 研究(67799)
- 基金(65099)
- 家(54723)
- 国家(54241)
- 科学基金(47808)
- 社会(45967)
- 社会科(43742)
- 社会科学(43732)
- 基金项目(33711)
- 省(32146)
- 教育(30148)
- 自然(28197)
- 自然科(27589)
- 自然科学(27584)
- 自然科学基金(27101)
- 编号(27094)
- 划(27080)
- 资助(26058)
- 成果(22605)
- 部(20124)
- 国家社会(19796)
- 重点(19517)
- 创(19095)
- 制(19042)
- 性(19031)
- 发(18397)
- 教育部(18342)
- 课题(18193)
共检索到213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明华 赵峰
现行的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观点多达十几种,然而,鲜有研究从治理风险角度来诠释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从更微观的公司治理视角来解读金融危机,结合一个治理风险的分析框架,将金融危机演变过程划分为:治理风险累积、治理风险放大和治理风险爆发三个阶段,系统阐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作用机理,并着重分析了内部和外部治理风险的累积。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治理风险 微观剖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娟 何泽荣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其基本矛盾长期积累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深入探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演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芹 陆静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明坤 邱兆祥
论文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分别基于金融体系、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国际环境和马克思经济理论等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基于金融体系展开的研究分别从金融体系运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顺周期因素和金融监管等视角进行探讨。基于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展开的研究分别从失衡本身、联储货币政策和政府经济政策等视角展开论述。基于国际环境展开的研究则分别从国际失衡本身、国际货币体系和新兴国家责任等视角进行分析。论文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成因 金融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易纲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集中地体现了一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通过迅速地传导,爆发在美国这样的世界金融中心,波及到全球各地,对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有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使世界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认真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原因 启示 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传兵
对于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成因诸说纷纭,但是对于此次危机中无形资本这种新的资本形态发挥了什么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力图通过对无形资本在微观层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探求这种新资本形态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无形资本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具有正向放大能力,无形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无形资本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我们要注意观察金融危机发展的新特点,尤其是新资本形态——无形资本的作用,并据此在今后的金融改革和反经济危机的对策中,加大对无形资本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
无形资本 金融危机 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杨丰
现代金融危机破坏性之所以越来越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紧耦合度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各类风险的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并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的形成。该文基于工程学视角描述了这一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并提出松弛金融系统紧耦合性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
紧耦合 流动性 正常事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健 蒲姝
1994-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大约每年增长30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超过两位数。1998-2000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量明显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减缓,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广奇 马丹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风险投资业赖以生存的金融环境受到破坏,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在论述金融危机对风险投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风险投资业发生的新变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风险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克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特立于世,是高度出口依赖、本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出口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运营是主要经济支柱,国际人才战略是新加坡立于不败的根本。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新加坡应对措施及时、适当,加之国企公司治理制度的良好基础,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复元气。新加坡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 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 消费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平 陶玲 刘卫江
始终坚守市场信用和社会诚信,稳健经营,谨慎维护各相关利益者权益,不仅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