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0)
- 2023(4320)
- 2022(3477)
- 2021(3177)
- 2020(2711)
- 2019(6163)
- 2018(5752)
- 2017(11693)
- 2016(5888)
- 2015(6689)
- 2014(6435)
- 2013(6624)
- 2012(6126)
- 2011(5331)
- 2010(5917)
- 2009(5948)
- 2008(4581)
- 2007(3861)
- 2006(3608)
- 2005(3489)
- 学科
- 融(25909)
- 金融(25909)
- 银(21996)
- 银行(21994)
- 济(21477)
- 行(21472)
- 经济(21449)
- 业(16444)
- 中国(14704)
- 管理(14031)
- 企(13593)
- 企业(13593)
- 中国金融(10905)
- 财(8930)
- 制(8589)
- 地方(7603)
- 方法(7445)
- 贸(6385)
- 贸易(6377)
- 务(6324)
- 财务(6311)
- 数学(6310)
- 财务管理(6303)
- 易(6273)
- 数学方法(6261)
- 企业财务(6017)
- 业经(5755)
- 农(5744)
- 体(4959)
- 事业(4611)
- 机构
- 学院(74987)
- 大学(73891)
- 济(34999)
- 经济(34261)
- 中国(29105)
- 管理(26180)
- 研究(26011)
- 理学(21380)
- 理学院(21188)
- 管理学(20956)
- 管理学院(20818)
- 财(19068)
- 银(16444)
- 银行(15899)
- 融(15677)
- 金融(15394)
- 行(14937)
- 中心(14861)
- 京(14816)
- 财经(14639)
- 州(13784)
- 经(13262)
- 人民(12712)
- 科学(12418)
- 所(12357)
- 经济学(12150)
- 国人(11619)
- 中国人(11555)
- 江(11543)
- 中国人民(11440)
- 基金
- 项目(45276)
- 研究(35837)
- 科学(35105)
- 基金(32478)
- 家(26956)
- 国家(26706)
- 社会(23134)
- 科学基金(22887)
- 社会科(22152)
- 社会科学(22148)
- 省(17805)
- 基金项目(16676)
- 教育(15683)
- 编号(14723)
- 划(14429)
- 资助(13901)
- 自然(12950)
- 成果(12737)
- 自然科(12672)
- 自然科学(12668)
- 自然科学基金(12425)
- 融(10808)
- 发(10750)
- 性(10467)
- 课题(10452)
- 重点(10301)
- 部(10071)
- 创(10024)
- 国家社会(9681)
- 项目编号(9495)
共检索到130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纵观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历史,金融政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恰当的金融政策会带来危机隐患,危机爆发后金融政策又是重要的救助和复苏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虽有区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勇军 叶志鹏 陈宇峰
温州区域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上是由温州经济的人格化交易特征和关系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宏观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抑制等外部因素只是加剧危机爆发的催化剂。文章构建了交易方式—治理模式—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认为人格化交易特征的温州文化及其伴生的关系型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文章认为,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风险问题不能仅靠金融综合改革,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温州经济的交易治理模式由关系型向规则型转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勤星 刘晓静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于世界经济金融和中国经济金融影响的分析,评价了当前经济金融的现状和问题;从防范金融危机的角度论述加强金融监管、采取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欧债危机 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李丹红
此次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严重混乱,而且引发实体经济大面积衰退。这场危机突出暴露了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奉为楷模的美国经济模式、美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并再度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变革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杨兆坤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进而扩展成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和受波及的各国造成巨大损失和金融恐慌,而且还导致国际金融乃至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损失巨大,涉及范围广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此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4万亿美元。而据日本瑞穗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初现端倪,随后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始料未及。本刊在新年卷首,特推出由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撰写的三篇系列研究报告,以飨读者。这三篇报告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和警示,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刘建丽 王钦
本文通过详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一系列经济监测指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宏观运行面、运营状况和企业行为的影响,总结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影响的若干基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金融危机的后势影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工业企业 影响 成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一、物流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进入下行区间(一)物流业货运需求减少,运价下跌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同时,进出口需求萎缩导致海运、航空、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璐 金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凸显了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二重效应"。本文借鉴马克思提出的"虚拟经济"内涵,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予以剖析和解释,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虚拟经济必须合理利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虚拟资本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会娟 陈锡康 杨翠红
本文利用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GDP影响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永富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和经济贸易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各国纷纷出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措施,美国更是如此。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①使之正式成为法律生效,奥巴马"新政"由此也正式启航。然而,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出台前后,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轩然大波,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法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上。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出台,使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和泛滥,各国在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同时,不得不与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购买美国货”条款 策略选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奇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以华尔街为首的美欧金融体系违反了金融业3个基本原则:植根于工商产业,严格管控风险,杠杆率适度。我国金融体系要防止5个趋势:政策过度叠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老大"意识蔓延,收入过高,服务意识不强。规避危机要力求4个平衡:贷款余额与GDP大体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大体1∶1,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大体1∶1,国家主权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支出与GDP大体1∶1。化解金融危机,不能依靠金融业自我循环,而要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