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0)
2023(13651)
2022(11537)
2021(10771)
2020(9029)
2019(20721)
2018(20386)
2017(39778)
2016(20958)
2015(23679)
2014(23401)
2013(23017)
2012(20862)
2011(18647)
2010(18785)
2009(17502)
2008(15833)
2007(13333)
2006(11482)
2005(10092)
作者
(56321)
(47140)
(46564)
(44300)
(29906)
(22569)
(21358)
(18375)
(18071)
(16507)
(16064)
(15829)
(14908)
(14828)
(14685)
(14294)
(13870)
(13864)
(13397)
(13334)
(11705)
(11386)
(11195)
(10906)
(10718)
(10580)
(10271)
(10121)
(9409)
(9180)
学科
(89002)
经济(88926)
管理(57986)
(56266)
(47390)
企业(47390)
方法(43044)
数学(38841)
数学方法(38173)
(28647)
金融(28645)
中国(26879)
(25958)
银行(25947)
(25051)
(22358)
(20902)
地方(20192)
(18036)
业经(17995)
(17399)
贸易(17380)
(16935)
理论(15378)
(15057)
财务(14992)
财务管理(14964)
企业财务(14249)
农业(14196)
(13858)
机构
学院(284076)
大学(283108)
(120860)
经济(118448)
管理(112538)
理学(97707)
理学院(96728)
管理学(94762)
管理学院(94243)
研究(92142)
中国(78046)
(57554)
(54838)
科学(52882)
中心(46538)
财经(44629)
(44110)
(41589)
(40793)
(40394)
研究所(40159)
业大(39357)
经济学(38249)
北京(35702)
(34998)
经济学院(34757)
师范(34650)
(33853)
财经大学(33800)
(33391)
基金
项目(197369)
科学(157502)
基金(145520)
研究(144740)
(126151)
国家(125207)
科学基金(109191)
社会(93112)
社会科(88655)
社会科学(88632)
(76639)
基金项目(76206)
自然(70699)
自然科(69166)
自然科学(69154)
教育(68298)
自然科学基金(67865)
(64827)
资助(60795)
编号(58275)
成果(46013)
重点(44943)
(44380)
(42747)
(42261)
课题(40123)
创新(39518)
国家社会(39265)
教育部(38831)
科研(38333)
期刊
(121577)
经济(121577)
研究(80899)
中国(52381)
(43701)
金融(43701)
(41805)
管理(40974)
学报(39020)
科学(37359)
(36461)
大学(31374)
学学(29647)
教育(29423)
技术(27223)
农业(24370)
财经(21594)
经济研究(20138)
业经(18772)
(18552)
统计(16177)
问题(15784)
国际(15536)
(14705)
(14639)
理论(14324)
技术经济(13607)
(13277)
决策(13179)
实践(13026)
共检索到41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蕊  刘力臻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东亚经济体呈现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格局,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层次有待重新考察和安排。本文通过构建东亚OCA指数模型,根据OCA指数方程计算了东亚区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OCA指数,进而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层次安排。结果表明,近期内,东盟主导东亚货币合作的格局仍将持续;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具备主导亚元模式货币合作的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春江  
经历两次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0~2010年的数据对各个经济体之间的OCA指数进行了测算,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后,各个经济体间的OCA指数以下降为主,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间的OCA指数反而上升。各个经济体之间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差异明显。此外,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大国间货币合作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提高。应按照建立危机救助机制、汇率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共同的汇率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单一货币四个阶段,分步骤、多层次地推动强东亚货币合作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习辉  
东亚各经济体过去高度依赖美元,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其实质是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货币扩张,向东亚国家征收铸币税。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发展,欧美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其结果意味着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通货膨胀税,将危机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在这种货币竞争格局之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浩余  
近年来,发生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引起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与股市很大的波动,它是继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风暴。本文阐述了次贷危机它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提出东亚各经济体应对次贷危机所应采取的措施:只有进一步推进东亚货币合作进程,才能最为有效地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保证东亚地区经济的稳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瑾  卫平东  罗嘉豪  
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OCA指数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中国与各国的宏观和微观OCA指数进行测算,旨在探究中国与哪些国家具有良好的货币金融合作基础与最优的合作成本收益。研究发现,在东南亚区域,中国与马来西亚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最优;在东欧区域,波兰和克罗地亚是与中国开展金融货币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中亚和中东区域目前还不具备货币金融合作的条件与潜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盛斌  
一、货币预期性冲击模型——理论框架90年代的货币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联盟、1994年的墨西哥和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引发了人们对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预期性冲击(speculativeatack)模型的关注。它的核心思想是用来解释外汇投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10+3"等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合作的深入使东亚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关系日益深化。文章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如何在相互依赖中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当前的"美元体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持续性。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美元体制"下,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者,也自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现阶段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东亚各经济体尚不具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同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改变应对危机的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进行更加长远的路径设计,在区域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个层次上加快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使中国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进行顺利的调整,使中国成为能够替代美国的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比较顺利地开展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式的货币合作模式。因此,中日两国的协调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强  
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以美联储为主导的金融调控方式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固有缺陷。化解本次金融危机的出路在于,各国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进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各国央行要采取协调合作的干预措施,共同制订新的国际金融条例,建立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货币的发展及其监管困境,接着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斯坦利·费希尔  萨莫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马丁·费尔德斯坦  杰弗里·萨克斯  
东亚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国际讨论国际争论带来令人深思的问题本刊编辑部发端于1997年7月泰国货币动荡的东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之多,堪称战后之冠。在过去的十多年到二十年的时间中,东亚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几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东  
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到导致一国货币政策公信力的丧失,如何在危机发生后尽快稳定人们的预期,避免本国经济陷入汇率贬值——通货膨胀——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和长期的萧条之中,并尽快重新恢复货币政策效力,促进本国经济恢复增长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东亚发生危机的部分国家在危机发生之后较快地稳定了汇率和通胀,重新建立了可信的货币政策名义锚,货币政策的操作是比较成功的,本文对它们共性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得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佳  陈冬兰  
以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视角,采用2007~2017年欧元区13个成员国的季度数据,构建混合截面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对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指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走势特征相似,但影响程度和响应期限出现明显异质性;从累积响应稳定值来看,对于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等,其稳定值较低,它们能很好地消化货币政策冲击带来的影响,而对相对落后的希腊、爱尔兰等结果相反;各成员国对长期利率冲击的敏感度大于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敏感度;在欧盟稳定机制(ESM)作用下,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有所降低。此研究有助于了解欧洲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各成员国之间传导的异质性以及财政联盟对弱化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一、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及其与金融全球化的主要矛盾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沿袭了五十年前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但却在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秩序和纪律,于是,秩序弱化而又缺乏新的原则和理念支撑的“现存的无体系的体系”已经“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