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0)
- 2023(9871)
- 2022(8176)
- 2021(7513)
- 2020(6303)
- 2019(14463)
- 2018(13864)
- 2017(27143)
- 2016(14578)
- 2015(16605)
- 2014(16711)
- 2013(16749)
- 2012(15722)
- 2011(14160)
- 2010(14677)
- 2009(14275)
- 2008(13264)
- 2007(11934)
- 2006(10289)
- 2005(9367)
- 学科
- 济(61976)
- 经济(61921)
- 业(40287)
- 管理(38504)
- 企(32298)
- 企业(32298)
- 方法(29120)
- 融(27593)
- 金融(27590)
- 数学(25701)
- 数学方法(25482)
- 银(24741)
- 银行(24719)
- 行(23938)
- 中国(22939)
- 财(18152)
- 农(17850)
- 制(14859)
- 地方(14379)
- 贸(14194)
- 贸易(14185)
- 业经(13878)
- 易(13853)
- 农业(12230)
- 务(11859)
- 财务(11834)
- 财务管理(11804)
- 学(11494)
- 企业财务(11229)
- 中国金融(11178)
- 机构
- 学院(210662)
- 大学(209637)
- 济(91274)
- 经济(89318)
- 管理(78163)
- 研究(71179)
- 理学(66708)
- 理学院(66013)
- 管理学(64984)
- 管理学院(64602)
- 中国(61102)
- 京(43231)
- 财(43121)
- 科学(41589)
- 所(36072)
- 农(35885)
- 中心(35383)
- 财经(34262)
- 研究所(32761)
- 江(31474)
- 经(31022)
- 业大(30296)
- 经济学(29515)
- 农业(28336)
- 北京(27492)
- 经济学院(27024)
- 范(26369)
- 师范(26109)
- 州(25960)
- 财经大学(25512)
- 基金
- 项目(135920)
- 科学(105918)
- 研究(101675)
- 基金(97325)
- 家(83738)
- 国家(83023)
- 科学基金(70269)
- 社会(64185)
- 社会科(61017)
- 社会科学(60996)
- 省(53740)
- 基金项目(51250)
- 教育(46723)
- 划(44920)
- 自然(43110)
- 编号(42503)
- 自然科(42069)
- 自然科学(42057)
- 自然科学基金(41281)
- 资助(40136)
- 成果(35105)
- 重点(31122)
- 发(30845)
- 部(30541)
- 课题(29258)
- 创(28889)
- 创新(27001)
- 性(26805)
- 国家社会(26514)
- 教育部(26284)
共检索到318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超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动态演进路径分为三个阶段:美国的次贷型金融危机(2008);"迪拜世界"的债务型金融危机(2009);欧洲的债务型金融危机(2010)。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制度的"初始状态"和"三周期"极为敏感;在全球化进程中,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中国虚拟经济体制的系统性风险亦较高。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虹
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导致金融危机暴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与基本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转化已经很难逆转。因为,投资者与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导致世界经济衰退,负财富效应的显现导致消费需求严重萎缩,金融危机会在不同类型国家逐次传递,先是传递到过度消费型国家,再传递到过度生产型国家,最后传递到过度资源供应型国家。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锐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愈演愈烈,对于未来的判断越发困难。通过分析美国房价变化趋势及房屋价格下降的结构性原因,本文尝试对次贷危机的内在经济逻辑进行梳理,并就此推导次贷危机中关键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衍生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祝小兵
本文从东亚金融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路径入手,分析了"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本质及缺陷,讨论了区域流动性安排的新制度——东亚外汇储备库其实质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能够建立起来,这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清迈倡议"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
关键词:
货币互换 东亚外汇储备库 危机救援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市场上复杂多变的金融产品的质疑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定位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作为已经融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国家,对金融创新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认识。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使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因此,应该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思考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大力开展积极的金融创新,抑制消极的金融创新,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较快发展和提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辰利 邵红岭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直接影响就业,这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已经明显呈现,出口萎缩,出口部门就业量减少。遵循这种思路,利用河北省1989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分析了出口和第二产业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验证了经济危机对出口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工业部门就业的事实。同时将中国各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数据作了横向比较验证,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与国外一些研究结论相符。在对地区历史数据的回归和地区之间数据的比较基础上,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就业作了影响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大致预测。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出口 就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平 陶玲 刘卫江
始终坚守市场信用和社会诚信,稳健经营,谨慎维护各相关利益者权益,不仅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添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铜价运行格局的产生的影响,提出金融危机导致支撑铜价持续上涨的三大基石明显松动,探讨了金融危机下铜价的未来走势,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铜价 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学臻 庞世伟
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很复杂,既有体制、政策层面的原因,又有基本制度方面的深层次根源。汲取西方国家引发危机的深刻教训,推进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不能踏入私有化的歧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决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侵害公众利益、危害经济安全;必须处理好储蓄与消费的关系,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原因 警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雪萍
无论是从顺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还是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中国都有必要加快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在现行的谨慎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一个适度均衡的融会点。在对消费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目标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 转型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成 王建军
本文用VAR系统检验金融危机的传染。通过对5国摩根史丹利MSCI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分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前的平稳期美国与其他4国间保持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与这些国家建立双向因果关系,危机传染存在反馈机制;金融危机在国家间的交叉传染导致危机程度不断加深;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即美国金融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强度加大,持续时间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沈春华
通过确立金融危机时点和经济刺激政策时点,构建干预分析模型推演刻画GDP序列的变动轨迹,并测算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三大产业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负面影响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1季度,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GDP拉动效应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3季度,经济刺激政策能够有效缓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政策时滞存在且大约为两个季度,实际GDP变动趋势仍与国际金融危机前高度拟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形势调查,在第二季度,23%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好转,仍有39%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处于低谷。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凤羊 刘建平
本文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π)序列进行了内生结构变动的单位根检验,证明了其数据生成过程(DGP)为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并运用考虑结构突变的时序模型对π序列进行了拟合,拟合优度达到了97.28%,克服了简单地用差分序列进行建模而造成数据信息大量损失的缺陷,同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RCH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的波动并不存在ARCH效应。
关键词:
结构突变 CPI涨跌 ARC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