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2)
2023(14287)
2022(12168)
2021(11279)
2020(9402)
2019(21661)
2018(21342)
2017(41445)
2016(21938)
2015(24844)
2014(24900)
2013(24718)
2012(22911)
2011(20948)
2010(21377)
2009(20123)
2008(18536)
2007(16139)
2006(14542)
2005(13169)
作者
(62946)
(52188)
(51790)
(49431)
(33341)
(24929)
(23593)
(20404)
(19928)
(18607)
(17754)
(17609)
(16621)
(16507)
(16238)
(15882)
(15268)
(14908)
(14862)
(14854)
(13117)
(12629)
(12512)
(11938)
(11835)
(11663)
(11515)
(11243)
(10589)
(10084)
学科
(106865)
经济(106758)
管理(62667)
(58757)
(49970)
企业(49970)
方法(42238)
数学(35835)
数学方法(35486)
中国(30090)
(28596)
金融(28595)
(25852)
银行(25820)
地方(25333)
(24966)
(23508)
业经(22408)
(22373)
(21503)
(19351)
理论(17623)
(16979)
贸易(16965)
(16412)
农业(15614)
(15600)
(14923)
财务(14859)
财务管理(14834)
机构
大学(320474)
学院(316809)
(137705)
经济(134819)
管理(124972)
研究(108937)
理学(107617)
理学院(106457)
管理学(104819)
管理学院(104253)
中国(86247)
(67983)
科学(63539)
(62141)
(53825)
财经(49969)
中心(49778)
研究所(48879)
(45340)
(44667)
(44331)
北京(43549)
经济学(43008)
业大(42733)
(41535)
师范(41234)
(39132)
经济学院(38439)
(37306)
财经大学(37302)
基金
项目(209639)
科学(164804)
研究(156913)
基金(152340)
(130750)
国家(129646)
科学基金(111713)
社会(100067)
社会科(94989)
社会科学(94961)
基金项目(80513)
(80395)
教育(70990)
自然(70182)
自然科(68486)
自然科学(68473)
自然科学基金(67237)
(67231)
编号(64119)
资助(63081)
成果(52984)
重点(46580)
(46537)
(45487)
课题(43874)
(43298)
国家社会(41203)
教育部(40620)
创新(40342)
项目编号(40153)
期刊
(155193)
经济(155193)
研究(101717)
中国(57641)
管理(46647)
(45818)
学报(45641)
科学(42812)
(41181)
金融(41181)
(40194)
大学(35347)
教育(33749)
学学(33061)
农业(27532)
技术(26897)
经济研究(25579)
财经(25347)
业经(22181)
(21743)
问题(19768)
理论(16996)
技术经济(16451)
图书(16091)
(15607)
实践(15293)
(15293)
国际(15200)
现代(14718)
世界(14350)
共检索到479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俊新  王鹤菲  何平  李稻葵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学者们对过去30年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可以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利于我们判断西方主流学界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把这些反思按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即认为:(1)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应该更加强调金融部门的作用;(2)应该更加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后果的研究;(3)应该重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以使之与经济发展现实相适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王露璐  
本文主要对巴塞尔协议指引下的资本监管模式在这场危机中的负面作用进行理论研究的梳理,并提出我们的观点。尽管巴塞尔协议在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上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认为,该协议倡导的以资本充足率为导向的金融监管却出现了三个未曾预料的负面效应,即"监管套利效应"、"信贷紧缩效应"和"亲经济周期效应"。它们在客观上参与酿成这场特殊的金融危机,并推动了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协议进行反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刘迎秋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既有左翼、右翼之分,又有广义、狭义之别,还呈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社会思潮三种存在形态。新自由主义的兴衰均源于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对于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因此而证明了它的失败。反思当前这场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其发生原因与机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继续长期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艳红  潘宏胜  
文章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失衡有可能继续改善,但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宇彪  
社会学者认为,经济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社会政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的危机。对此,本文回顾了社会政策在以往历次重大经济危机中的突出作用,并对为解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所采取的社会政策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社会政策在摆脱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政策是社会经济顺利运行的保证;其次,社会政策是居民消费信心和企业家生产信心维持的保证;最后,社会政策本身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斌  任泽平  
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上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应与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理解相结合,与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全面认识相结合。当前亟需系统总结在应对这次危机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所显现出的基本逻辑及其深层次原因,改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善宏观调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惠珍  
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一直是学者、媒体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严重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传染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首先对国际金融危传染机制的理论进行了相关阐述;其次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传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危机传染的有效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红芳  
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东亚经济发展的逆向转变引发了有关国际经济理论的纷争并促使各种理论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组合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璐  金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凸显了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二重效应"。本文借鉴马克思提出的"虚拟经济"内涵,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予以剖析和解释,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虚拟经济必须合理利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10+3"等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合作的深入使东亚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关系日益深化。文章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如何在相互依赖中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形势调查,在第二季度,23%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好转,仍有39%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处于低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