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4)
- 2023(12590)
- 2022(10489)
- 2021(10053)
- 2020(8226)
- 2019(18560)
- 2018(17771)
- 2017(34255)
- 2016(18057)
- 2015(20305)
- 2014(19706)
- 2013(19397)
- 2012(17857)
- 2011(15788)
- 2010(16196)
- 2009(15368)
- 2008(14773)
- 2007(12659)
- 2006(11411)
- 2005(10510)
- 学科
- 济(68888)
- 经济(68818)
- 管理(53648)
- 业(51203)
- 企(41547)
- 企业(41547)
- 财(33091)
- 中国(30773)
- 融(28462)
- 金融(28461)
- 方法(27621)
- 银(26733)
- 银行(26732)
- 行(25851)
- 数学(24510)
- 数学方法(24264)
- 农(21202)
- 制(19975)
- 贸(18950)
- 贸易(18934)
- 易(18655)
- 务(17082)
- 财务(17050)
- 财务管理(17004)
- 企业财务(16205)
- 业经(15418)
- 地方(15284)
- 财政(14092)
- 农业(13599)
- 体(12816)
- 机构
- 学院(241851)
- 大学(239002)
- 济(113626)
- 经济(111593)
- 管理(90136)
- 研究(85260)
- 理学(76174)
- 中国(75718)
- 理学院(75472)
- 管理学(74549)
- 管理学院(74105)
- 财(61585)
- 京(49528)
- 财经(44938)
- 科学(44279)
- 所(41392)
- 经(40952)
- 中心(40786)
- 经济学(37241)
- 研究所(36699)
- 江(35206)
- 经济学院(33594)
- 财经大学(33277)
- 北京(32129)
- 农(32063)
- 院(30435)
- 范(29458)
- 师范(29262)
- 州(28617)
- 融(28241)
- 基金
- 项目(150614)
- 科学(120039)
- 研究(117973)
- 基金(111175)
- 家(94193)
- 国家(93402)
- 科学基金(80737)
- 社会(77818)
- 社会科(74102)
- 社会科学(74091)
- 基金项目(56260)
- 省(55788)
- 教育(53948)
- 编号(48169)
- 自然(47404)
- 划(46961)
- 资助(46881)
- 自然科(46345)
- 自然科学(46335)
- 自然科学基金(45529)
- 成果(40878)
- 部(35317)
- 重点(33986)
- 课题(33622)
- 发(33609)
- 国家社会(33266)
- 性(32373)
- 创(32058)
- 教育部(31458)
- 中国(30693)
- 期刊
- 济(126111)
- 经济(126111)
- 研究(83513)
- 中国(50910)
- 财(50531)
- 融(42952)
- 金融(42952)
- 管理(33751)
- 农(30341)
- 科学(28595)
- 学报(28350)
- 教育(25176)
- 大学(23201)
- 财经(22962)
- 经济研究(22953)
- 学学(21802)
- 农业(20278)
- 经(19791)
- 业经(18840)
- 技术(18838)
- 贸(18397)
- 国际(18000)
- 问题(16251)
- 世界(14409)
- 会计(11631)
- 理论(11355)
- 财会(11020)
- 技术经济(10963)
- 现代(10765)
- 业(10733)
共检索到389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洪范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所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洪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浩
本文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入分析,认为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导致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具有结构调整的功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优于货币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丛树海 郑春荣
我国长期面临劳动力相对过剩、储蓄资金过剩的不利局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仅出口需求锐减,"双过剩"矛盾也更加显现。这既是目前经济增长的障碍,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方面,要大力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推动内外需求,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储蓄资金充裕的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构建经济机制、完善税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双过剩 财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洪范
近代,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金融危机也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欧美国家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们认识与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早期金融狂热到1929年大萧条早期金融狂热荷兰郁金香狂热(1634~1637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1719~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1720年),是早期金融狂热的典型代表。郁金香狂热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路妍
本文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借鉴美、英、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重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增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合作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赵全厚 杨元杰 陈新平 马洪范 张立承 张询
金融危机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坏事件",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但仍未有效建立突发性经济事件的应急机制。本文在考察国外化解金融危机的制度安排和财政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化解金融危机应急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经国
本文在一个带有金融摩擦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并探讨了危机传染下一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另一国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通过贸易联系进行跨国传染,其传染效应又通过金融加速器被进一步放大。在此机制作用下,本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外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当外国量化宽松政策较弱时,本国财政政策可以较好地治理金融危机传染;但当外国量化宽松政策过强时,本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便会占主导,使得本国的投资波动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进而导致本国的财政政策失效。由此表明,在欧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彦荣 孙大海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G20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2009年第三季度,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进行了评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保持汇率稳定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并决定扩大财政支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里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作一介绍。一、采取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旺实 王桂娟 李欣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的地方政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方面财政收入由于金融危机而大幅缩水,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具有刚性,其中相当部分的支出压力还在增大,各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与中央政府一样的财政窘境。为应对危机,在财政政策的取向上同样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金华
为应对2008年以来不断恶化和蔓延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政策,包括增加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降低利息率的货币政策、扶持部分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等等。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文辉 楼东伟
首先,对中国目前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测算了4万亿元投资在2009~2010年的有效性;最后发现,1992年至今,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在逐年递减,金融危机使中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还有待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乘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曾芸
在中国经济发展总量得到实质性提高的今天,重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着眼点不仅在于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次契机化解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约束,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财政政策也因此面临着如何权衡缓解经济危机冲击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从中国财政政策实践来看,单纯的反周期调节可以拉动经济走出低迷,却无力恢复经济的自主增长动力,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长期内部失衡更需要财政政策着眼于整个改革过程和整个经济结构。本文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面临双重失衡的判断,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失衡的概念,并探讨了两种失衡条件下财政政策的运行原理,同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健 王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