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2)
2023(9624)
2022(8031)
2021(7474)
2020(6171)
2019(13800)
2018(13155)
2017(25218)
2016(12789)
2015(14427)
2014(13572)
2013(13374)
2012(12158)
2011(11020)
2010(11046)
2009(10730)
2008(9536)
2007(7966)
2006(7152)
2005(6712)
作者
(32650)
(26935)
(26654)
(25484)
(17009)
(12850)
(12170)
(10402)
(10221)
(9374)
(9183)
(8944)
(8530)
(8510)
(8292)
(8194)
(7881)
(7869)
(7663)
(7338)
(6741)
(6303)
(6293)
(6151)
(6118)
(6005)
(5856)
(5654)
(5333)
(5281)
学科
(52217)
经济(52165)
管理(32371)
(31966)
(27089)
金融(27088)
(25295)
企业(25295)
中国(24903)
(23870)
银行(23869)
(23264)
方法(21505)
数学(19273)
数学方法(19151)
(15814)
贸易(15799)
(15591)
(14610)
(13923)
(13381)
业经(11580)
中国金融(11274)
地方(10149)
农业(9273)
(9101)
财务(9080)
财务管理(9067)
企业财务(8624)
(8613)
机构
学院(171567)
大学(171019)
(85091)
经济(83777)
研究(62908)
管理(62130)
中国(57673)
理学(52659)
理学院(52158)
管理学(51520)
管理学院(51218)
(38264)
(35634)
科学(32034)
财经(30730)
中心(30281)
(30075)
经济学(29218)
(28289)
研究所(27185)
经济学院(26443)
财经大学(23230)
北京(23144)
(22607)
(22552)
(22423)
(22348)
金融(22223)
(20578)
师范(20420)
基金
项目(110907)
科学(88637)
研究(85789)
基金(83269)
(71316)
国家(70793)
科学基金(60833)
社会(58173)
社会科(55547)
社会科学(55540)
基金项目(42332)
(39773)
教育(38530)
自然(35182)
资助(34665)
自然科(34451)
自然科学(34443)
(34047)
自然科学基金(33850)
编号(33827)
成果(27722)
(26186)
国家社会(25899)
(25418)
重点(25365)
中国(24677)
(24028)
教育部(23379)
课题(23302)
(22974)
期刊
(90067)
经济(90067)
研究(57709)
(34345)
金融(34345)
中国(34056)
(28058)
管理(23598)
科学(21290)
(21286)
学报(20773)
经济研究(17077)
大学(16843)
学学(15884)
教育(15855)
财经(15597)
国际(15100)
(14567)
农业(14462)
(13594)
技术(13049)
业经(12990)
世界(11951)
问题(11757)
(8288)
理论(8019)
技术经济(7851)
统计(7676)
现代(7384)
(7082)
共检索到271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杨丹辉  黄速建  张其仔  罗仲伟  陈耀  吕铁  刘楷  
本文根据目前各种统计数据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外部需求萎缩致使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明显减少。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工业增长的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增大。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发展路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政府尚须出台更有效的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工业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从2008年开始,震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汹汹来势冲击中国经济,使得开放度很高的中国经济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中国工业经济,在应对危机和实现2009年国民经济增长"保八"目标上,继而在2010年经济增长率的强劲回升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国工业化仍然具有广阔空间,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乐观前景。当然,中国工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结构失衡、民生欠账,都是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更显著地表现出来,而有些问题(例如结构调整)的解决则因应对金融危机而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在极度逆境中,中国工业不仅实现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刘建丽  王钦  
本文通过详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一系列经济监测指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宏观运行面、运营状况和企业行为的影响,总结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影响的若干基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金融危机的后势影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企业采取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兼并收购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管理等多项应对策略,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具体包括:企业景气状况稳步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增强;企业产销形势持续好转,库存再次出现攀升;企业出口扭转下滑势头,出口的根本性好转尚待时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改观。尽管如此,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旧突出、招工难和用工紧张问题再次出现,新一轮的成本上升压力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待破解,部分行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要破解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进行主动"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文君  李博  
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举措。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基本没有改变,金融危机使工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增强,使产业梯度转移得以加速,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经济增长周期,认为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第五个周期。文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并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全保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后已广泛影响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西方有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采取以下措施:精简产品组合;改进产品定价;加强信任。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营销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调低价格;开拓融资,力保生存。其相应效果依次呈递减状态。在加强信任、增强信心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不够,而政府层面较为重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邱少明  
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自由市场的全球扩张,致使寰宇经济"无处不寒冬"。马克思早已深刻析论并惊人预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层本质及其周期性必然的历史存在。笔者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真实面深切担忧,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仔细做下面诸方面的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洪范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所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原磊  
2008—2009年,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热度却不降反升。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表现积极,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意识到,我国企业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以规模为导向的企业并购有可能会导致合并后企业的资产效率降低;二是企业并购被政府赋予了过多的产业政策使命;三是企业并购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部分企业在并购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此,应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二是合理定位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提高企业在并购中的风险意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雪萍  
无论是从顺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还是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中国都有必要加快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在现行的谨慎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一个适度均衡的融会点。在对消费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目标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广奇  马丹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风险投资业赖以生存的金融环境受到破坏,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在论述金融危机对风险投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风险投资业发生的新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