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5)
- 2023(8870)
- 2022(7213)
- 2021(6739)
- 2020(5624)
- 2019(12511)
- 2018(12017)
- 2017(23970)
- 2016(12796)
- 2015(14080)
- 2014(13958)
- 2013(13994)
- 2012(13042)
- 2011(11787)
- 2010(12402)
- 2009(11831)
- 2008(10667)
- 2007(9585)
- 2006(8602)
- 2005(7917)
- 学科
- 济(52206)
- 经济(52150)
- 业(45894)
- 农(45233)
- 农业(30202)
- 管理(27947)
- 融(27019)
- 金融(27018)
- 企(24149)
- 企业(24149)
- 银(24072)
- 银行(24065)
- 行(23371)
- 中国(22138)
- 方法(18787)
- 数学(16689)
- 数学方法(16555)
- 业经(16394)
- 制(15417)
- 财(14869)
- 地方(12645)
- 贸(11426)
- 贸易(11416)
- 易(11279)
- 中国金融(11180)
- 体(10453)
- 农业经济(10269)
- 务(9434)
- 财务(9417)
- 财务管理(9398)
- 机构
- 学院(179067)
- 大学(173152)
- 济(80664)
- 经济(79157)
- 管理(65817)
- 研究(62021)
- 理学(56704)
- 理学院(56166)
- 中国(56093)
- 管理学(55287)
- 管理学院(54984)
- 农(51420)
- 农业(39219)
- 财(36578)
- 科学(35218)
- 京(34833)
- 业大(32527)
- 中心(31846)
- 所(31524)
- 财经(28868)
- 研究所(28426)
- 江(26864)
- 经(26485)
- 经济学(25063)
- 农业大学(23708)
- 经济学院(22832)
- 银(22366)
- 州(22056)
- 融(21605)
- 银行(21543)
- 基金
- 项目(117120)
- 科学(92154)
- 研究(87982)
- 基金(85621)
- 家(74226)
- 国家(73466)
- 科学基金(62598)
- 社会(57748)
- 社会科(54550)
- 社会科学(54535)
- 省(46748)
- 基金项目(45206)
- 教育(38405)
- 自然(38232)
- 划(37808)
- 自然科(37375)
- 自然科学(37366)
- 自然科学基金(36734)
- 编号(36284)
- 资助(34663)
- 农(29946)
- 成果(29153)
- 发(26839)
- 部(26730)
- 重点(26040)
- 性(25690)
- 创(24729)
- 国家社会(24406)
- 课题(24314)
- 业(23517)
共检索到27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文良 米运生 邹海英
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他国的就业形势,但其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农民技能较低且主要就业于非正规部门,其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强烈。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延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等途径而给农民就业带来负面冲击。本文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总就业人口中,农民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为-0.06%,而同期城镇就业增长率为3.67%;具体就行业来说,建筑业、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就业机会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危机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存在2~3年的时滞效应。总体上,2007年夏季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盛来运 王冉 阎芳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出农民工在2009年春节前后流动就业的变化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民工返乡和继续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确实对农民工流动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不过,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大量返乡农民工在2009年春节后继续选择外出从业。从长期看,农民工进城就业依然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今后农民工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加快推进农民工的城市化、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建立一体化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海峰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指出要切实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转"危"为"机",扎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激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解培东
2008年,尽管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依然取得较好成绩: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同比增长5.4%,比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还增长300多亿斤,实现近40年来第一次连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德方 王国振 杨全社 段学智 杜英民 康金城 郑德刚 王静波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农村,但现有政策在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撬动农村内需市场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本文结合在农业大省河南和河北的实地调研情况,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两省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继而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从宏观制度建设、市场环境改善和农民培训三个层面探讨了继续推动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邹海英
国际市场的冲击影响他国农产品贸易,尤其是遭遇到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与工业品比较,伙伴国农产品贸易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为严重。当危机国—伙伴国的关系为中心—外围模式时,金融危机对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的非对称性影响尤其显著。其基本原理是,相对工业品,危机国对伙伴国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于工业品;相对于工业品,金融危机期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并恶化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危机国货币贬值也会相对恶化伙伴国农产品贸易收支。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推导上述理论假说,并以金融海啸为背景,以中国为案例,对理论假说予以实证检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童文胜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作为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新型产业工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首当其冲遭受冲击。本文拟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价值链理论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瑞霖
在金融危机中,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等产业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农民工作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劳动力,就业形势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阐述金融危机与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了金融危机与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民工 就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丽丽 陈晓丽
通过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产出损失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实证分析影响产出损失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本轮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贸易结构、经常账户平衡状况以及金融危机发生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经济增长状况是影响一国产出损失的主要因素;且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多种力量的制约和博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出损失 初始条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辰利 邵红岭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直接影响就业,这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已经明显呈现,出口萎缩,出口部门就业量减少。遵循这种思路,利用河北省1989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分析了出口和第二产业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验证了经济危机对出口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工业部门就业的事实。同时将中国各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数据作了横向比较验证,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与国外一些研究结论相符。在对地区历史数据的回归和地区之间数据的比较基础上,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就业作了影响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大致预测。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出口 就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庆云
一、导言1997年12月24日,韩元在一天之中由1715兑换1美元跌至1962兑换1美元,当日跌幅达12.5%(美元升值为14.4%),与1996年底相比,韩元跌幅达132%。韩国股市当日下跌7.49%。金融市场一片恐慌。再综观亚洲诸国的表现,货币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傅铭深 米运生
"二战"后,新兴市场经济(EMS)也存在广泛的金融抑制。抑制政策可能有短期增长效应;但本文理论模型显示,长期内,竞争机制会耗散金融租金,EMS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障和自然的增长率。70年代末期以来,EMS放松了金融规制。因价格调整快于数量调整、金融市场调整快于产品和劳动力市场,金融自由化产生负产出效应。负产出是基本的风险源。来自于金融、实际部门的任何冲击以及制度与政策失灵,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抑制程度越深,负产出效应越大,人均产出越低,自由化过程中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也越大。本文使用25个国家1980~2001年的数据,以二元选择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刘起运 佟仁城
本文分别利用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引入非线性因子的局部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在最近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非线性就业弹性能够更准确的反应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其引入投入产出经典模型能使模型更好地反映真实经济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