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2)
2023(8918)
2022(7235)
2021(6710)
2020(5626)
2019(12568)
2018(12105)
2017(23478)
2016(12673)
2015(14060)
2014(14207)
2013(13724)
2012(12783)
2011(11400)
2010(11794)
2009(11142)
2008(10135)
2007(9079)
2006(7992)
2005(7463)
作者
(37055)
(30775)
(30050)
(29176)
(19411)
(14809)
(14016)
(11765)
(11742)
(11039)
(10380)
(10324)
(9946)
(9911)
(9836)
(9559)
(9166)
(8910)
(8870)
(8555)
(7931)
(7477)
(7459)
(7104)
(6988)
(6982)
(6682)
(6644)
(6336)
(6297)
学科
(46752)
经济(46691)
(34115)
管理(33330)
(28443)
企业(28443)
(27217)
金融(27210)
(24127)
银行(24098)
(23397)
中国(20744)
方法(19222)
(17102)
数学(16514)
数学方法(16340)
(15902)
(12140)
地方(11683)
(11581)
(11436)
(11372)
财务(11337)
财务管理(11316)
中国金融(11274)
企业财务(10934)
业经(10772)
(10230)
贸易(10221)
(10020)
机构
学院(173872)
大学(173431)
(72654)
经济(71032)
研究(63377)
管理(60363)
中国(54506)
理学(51193)
理学院(50572)
管理学(49629)
管理学院(49304)
科学(37742)
(37193)
(36781)
(32679)
(32264)
中心(30691)
研究所(29758)
财经(29117)
(26511)
(26504)
业大(25855)
农业(25420)
经济学(23829)
北京(23176)
(23133)
(22037)
财经大学(21991)
经济学院(21622)
(21591)
基金
项目(114984)
科学(89609)
基金(83167)
研究(83137)
(73634)
国家(73037)
科学基金(61335)
社会(52489)
社会科(50013)
社会科学(50000)
(45390)
基金项目(43066)
自然(39018)
(38280)
教育(38276)
自然科(38174)
自然科学(38157)
自然科学基金(37514)
资助(34946)
编号(32586)
成果(27681)
重点(26739)
(25420)
(25242)
(24349)
课题(24063)
(23665)
创新(22883)
国家社会(22250)
科研(22216)
期刊
(77871)
经济(77871)
研究(54455)
中国(36996)
(34588)
金融(34588)
学报(31435)
(29367)
(29231)
科学(26195)
大学(23440)
管理(22522)
学学(22419)
教育(19145)
农业(18593)
财经(15023)
经济研究(13686)
技术(13458)
(12926)
业经(11815)
国际(10899)
问题(10363)
(10121)
(9730)
(8518)
理论(8459)
世界(7989)
业大(7818)
统计(7690)
实践(7484)
共检索到273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宪  陶冬  
受世界金融动荡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将会产生。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世界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力争占据有利位置,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格平  殷剑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相龙  
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是由国际货币、跨国金融企业集团、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重大问题协调机制等构成。国际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金融全球化,服务于全球经济的交流和合作,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称为现代全球经济的核心。正确认识国际金融体系和各个组成部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各类企业和各种基金,其中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参与国际金融交流和投资合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远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风险累积、爆发和传导机制的新特征,表明国际金融体系正在变化。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是治理金融风险的前提。本文在归纳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国际金融体系应当关注美元地位不稳、金融集中化、金融活跃和风险并行等方面;并重点分析了储备货币安排、宏观政策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前景。最后,对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积极发挥作用提出了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理查德·N·库珀  陈晋  蔡剑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谢晓光  周帅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进行外交大战略布局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强调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这对迟滞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对货币权力、国家间货币关系的演变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外交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演变,为中国将国家实力转化成货币权力及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本文对金融开放的界定本文将金融开放界定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的过程,其反映的是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规则、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内容上看,包括作为服务贸易开放内容的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货币的国际使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式的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自由化遭到广泛质疑,国内外普遍把金融危机归因于金融业过快膨胀、金融衍生工具的花样翻新以及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等。对危机经验的上述认识,很容易推导出谨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和强化金融管制的政策主张。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恰恰要立足建设开放的现代金融体系目标,化"危"为"机",变被动开放为积极融入和介入,谋求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迈进做必不可少的金融开放准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继祖  翟金林  宋秀梅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日益激烈。在这些争论中,欧美的观点迥异,对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布局与影响最大。欧美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争论的焦点是关于IMF及世界银行的功能与作用,但其实质是对国际金融领导权及国际经济与金融利益的争夺。就目前而言,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还是虚幻的改革,改革将是“一个长远的计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兰健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沿用了50多年前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现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之后,论述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能稳定国际货币、防范国际金融危机、高效灵活、公平合理的新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鹏  魏蓉蓉  甘静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使国际社会清晰认识到世界金融动荡的根源在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这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大多数国家强烈呼吁改革当前金融体系,化危为机,改变在现行金融体系下的困境,通过必要的策略性选择,实现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成功破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分析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远虑即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长期政策取向,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两轮驱动、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九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近忧则是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认为近期保持主要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强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和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