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5)
2023(5733)
2022(4384)
2021(4160)
2020(3317)
2019(7280)
2018(6683)
2017(13319)
2016(6533)
2015(7290)
2014(6954)
2013(6744)
2012(6327)
2011(5603)
2010(6018)
2009(6047)
2008(4936)
2007(4357)
2006(3962)
2005(3754)
作者
(17151)
(14078)
(13932)
(13284)
(8840)
(6704)
(6401)
(5539)
(5362)
(4927)
(4714)
(4684)
(4473)
(4471)
(4308)
(4291)
(4180)
(4079)
(3935)
(3844)
(3596)
(3372)
(3248)
(3240)
(3231)
(3203)
(3095)
(3006)
(2847)
(2795)
学科
(25670)
金融(25670)
(24947)
经济(24919)
(21956)
(21852)
银行(21850)
(21314)
管理(19674)
(19281)
企业(19281)
中国(15281)
中国金融(10920)
(10544)
(9607)
方法(9494)
数学(7903)
(7862)
数学方法(7850)
财务(7848)
财务管理(7839)
企业财务(7598)
业经(7368)
地方(6918)
(6781)
贸易(6773)
(6694)
(6684)
(6222)
体制(5464)
机构
学院(89485)
大学(89050)
(41254)
经济(40427)
管理(33960)
中国(31012)
理学(28941)
研究(28795)
理学院(28666)
管理学(28341)
管理学院(28185)
(21499)
(17433)
财经(16906)
(16233)
(16216)
金融(15915)
中心(15906)
银行(15710)
(15401)
(14740)
科学(13881)
经济学(13814)
(13264)
人民(13181)
财经大学(12900)
经济学院(12563)
(12380)
国人(12120)
中国人(12055)
基金
项目(56956)
科学(45744)
研究(44441)
基金(42855)
(35940)
国家(35599)
科学基金(31409)
社会(30306)
社会科(28998)
社会科学(28992)
基金项目(22132)
(21550)
教育(19644)
自然(18068)
编号(17840)
(17729)
自然科(17706)
自然科学(17703)
自然科学基金(17415)
资助(16894)
成果(15001)
国家社会(13247)
(12987)
(12830)
重点(12806)
(12775)
(12561)
(12554)
创新(12046)
课题(11934)
期刊
(43394)
经济(43394)
研究(29439)
(28693)
金融(28693)
中国(17696)
(16784)
管理(12338)
(11701)
学报(10917)
科学(10585)
大学(9262)
学学(8869)
财经(8695)
国际(8098)
(7398)
教育(7319)
经济研究(7299)
农业(6931)
业经(6831)
(6569)
技术(5960)
问题(5733)
理论(5344)
中国金融(5142)
实践(4816)
(4816)
世界(4794)
财会(4431)
商业(4107)
共检索到145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应华  王仁祥  
国际金融主导权历来是世界强国间角力的重点,当今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形成、获取和认可有其内在逻辑。国际金融主导权的产生与形成是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获取是世界强国间博弈的结果;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认可是国际社会基于公共利益选择的过程。国际金融主导权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具有积极和破坏的两面性,主要在供给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主导国际金融事务和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运行机理主要包括四个机制:货币机制、市场机制、信息机制和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林  邹江  
文章从乡村产业可持续兴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三个角度探究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农业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搭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生态宜居的"软件"配套设计、乡村绿色金融供需环境改良、乡村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协同四个方面切入构建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以此来解决研究中发现的乡村绿色金融政策指引缺位、金融机构没有从产业链的角度创新形成绿色金融产品线、乡村绿色金融供需排斥共存等问题,供相关部门和"三农"主体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问陶  田晔  
目前 ,我国尚缺乏成熟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因此 ,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种类的共同基金暂不能替代银行。从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出发 ,“市场主导型”模式在中国还远未成熟。作者认为 ,我国金融体系的演进方向———金融中介 (银行 )主导型模式是符合实际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玲  
探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教育家精神的道德引领和工匠精神的技能追求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不仅共同塑造着职业教育教师道德引领与技能追求的整体精神气质,同时还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实现技能传承与弘扬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责任感、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尽管历史演进为这两种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提供了文化基础,院校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将两种精神融入师资培育全过程的成熟培养模式尚待形成。建议通过价值文化引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企协同培育以及持续发展与评估等四条路径,实现这两种精神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全面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书桂  
一、政府主导是当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金融市场作为当代经济的灵魂和神经中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内在缺陷,当代金融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也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克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资本具有私人性,但为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断调整自身。它在当代的显著变化是借用金融筹集和调配社会资本的功能,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开来,拓宽了资本的私人边界,打造了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资本的扩张速度,企业通过金融渠道使用了大量外部资本,使扩张方式杠杆化;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增多,多元利益主体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的重要性,使得衡量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现金流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看,资本运行机制被金融逻辑所主导是资本对自身矛盾的又一次克服。然而,金融所打造的这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资本具有私人性,但为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断调整自身。它在当代的显著变化是借用金融筹集和调配社会资本的功能,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开来,拓宽了资本的私人边界,打造了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资本的扩张速度,企业通过金融渠道使用了大量外部资本,使扩张方式杠杆化;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增多,多元利益主体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的重要性,使得衡量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现金流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看,资本运行机制被金融逻辑所主导是资本对自身矛盾的又一次克服。然而,金融所打造的这种资本社会化只存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在分配领域则充分发挥了资本的私人性,导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渊  杨朝军  
文章从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以及居民资产结构现状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三者关系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由以低风险的传统产业为主向以高风险的新兴产业为主的转型过程中,通过积极发展资本市场,从而提高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是提高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投融资效率,助力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而居民部门作为社会主要的资金供给部门,提高风险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结构中的占比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目标的早日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骋骋  
本文将我国金融改革放在30年和60年的历史框架下分析,认为中国金融改革从逻辑上讲呈"机构改革→市场改革→制度改革"这样一个强制变迁路径。这种路径是"演绎式决策"(以国外成功经验或经典理论为依据)与"归纳式决策"(以事实及特殊国情为依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改革除了金融自身在改革中获得发展以外,也在支持国企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贡献甚大。肯定成绩,我们也应认识金融改革的不足。根据这种不足,作者认为今后金融改革将在三个方面突破,而重点可能是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提高股权融资结构比例及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夏雨  方磊  魏明侠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渗透催生了供应链金融,并使之成为运营管理和金融等相关领域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引起了多层面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应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以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脉络,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供应链金融的缘起、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不同融资服务的比较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等五大理论模块;其演进的内在逻辑链为逻辑起点、逻辑基石、逻辑主线和逻辑拓展;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供应链金融的内涵拓展、融资创新、风险深化和线上融合等,核心问题是考虑多周期、多主体和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魏国雄  
<正>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这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