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0)
- 2023(14515)
- 2022(12673)
- 2021(11852)
- 2020(10110)
- 2019(23468)
- 2018(23180)
- 2017(44629)
- 2016(24377)
- 2015(27559)
- 2014(27585)
- 2013(27295)
- 2012(25239)
- 2011(22657)
- 2010(22813)
- 2009(21428)
- 2008(19975)
- 2007(17656)
- 2006(15683)
- 2005(13825)
- 学科
- 济(94197)
- 经济(94085)
- 管理(67364)
- 业(64659)
- 企(54919)
- 企业(54919)
- 方法(43489)
- 数学(36912)
- 数学方法(36326)
- 中国(30108)
- 融(28659)
- 金融(28655)
- 银(26378)
- 银行(26323)
- 行(25365)
- 财(25265)
- 农(24370)
- 学(22816)
- 地方(21899)
- 业经(21526)
- 制(19796)
- 理论(18644)
- 贸(17332)
- 贸易(17316)
- 易(16790)
- 农业(16680)
- 务(16561)
- 财务(16484)
- 财务管理(16449)
- 和(15833)
- 机构
- 大学(344728)
- 学院(340676)
- 管理(131297)
- 济(130111)
- 经济(126959)
- 研究(116191)
- 理学(112828)
- 理学院(111511)
- 管理学(109314)
- 管理学院(108737)
- 中国(92067)
- 京(74938)
- 科学(74284)
- 财(61294)
- 所(59367)
- 农(57083)
- 中心(54397)
- 研究所(54297)
- 业大(52202)
- 江(50096)
- 财经(48994)
- 北京(47738)
- 范(46585)
- 师范(46108)
- 农业(44965)
- 经(44300)
- 院(42338)
- 州(41939)
- 经济学(38610)
- 师范大学(37415)
- 基金
- 项目(231536)
- 科学(179768)
- 研究(167687)
- 基金(165791)
- 家(145196)
- 国家(143968)
- 科学基金(122326)
- 社会(102526)
- 社会科(97037)
- 社会科学(97005)
- 省(91194)
- 基金项目(87854)
- 自然(81034)
- 自然科(79106)
- 自然科学(79083)
- 自然科学基金(77624)
- 划(77356)
- 教育(76869)
- 资助(69787)
- 编号(68879)
- 成果(56783)
- 重点(52201)
- 部(50285)
- 发(49394)
- 课题(48121)
- 创(47667)
- 科研(44601)
- 创新(44474)
- 大学(42834)
- 教育部(42598)
- 期刊
- 济(142333)
- 经济(142333)
- 研究(103033)
- 中国(66574)
- 学报(58100)
- 科学(51684)
- 农(50855)
- 管理(47020)
- 财(46722)
- 大学(43371)
- 融(41261)
- 金融(41261)
- 学学(40422)
- 教育(40337)
- 农业(34846)
- 技术(29401)
- 财经(24010)
- 业经(21781)
- 经济研究(21671)
- 经(20433)
- 图书(20265)
- 问题(18785)
- 业(18230)
- 理论(17957)
- 实践(16664)
- 践(16664)
- 科技(16341)
- 技术经济(16251)
- 版(16230)
- 现代(15113)
共检索到511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真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尚无客观、明确且单一的衡量标准,大都来自第三方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对两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即IFCD指数和GFCI指数进行对比,然后分别从指标体系、方法论以及受访者样本三个方面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种方法的共性和优点,提出一套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框架。该评价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金融中心的市场性和国际性,环境因素考虑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以及其他一般因素,评价过程完全采用客观数据或相对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最后文章还指出,考虑社会网络分析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IFCD指数 GFCI指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
GFCI 国际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IFCD指标体系是全面、综合、科学分析金融中心排名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IFCD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预测金融中心的发展潜力,规划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距离成熟发达金融中心,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GFCI IFCD 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乔章凤
金融中心评价指数对于度量评估现有金融中心、预测其发展潜力、判别新金融中心的产生,以及决定国际市场对金融要素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成熟型金融中心评价指数CFCI和IFCD INDEX的对比分析,从理论基础、指标体系以及排位次序等方面进行评述,进而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核心类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营造、人力资源体系构建、专业服务提供、监管框架搭建以及税收支持政策等核心要素下,突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与创新三个重要的评价因素,以期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洵 戴新竹
法律环境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司法通过自身功能的能动匹配,促进金融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进而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是尽快建立公平、高效的金融司法体系,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司法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司法 能动司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优劣势 上海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全球经济的焦点。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从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等各方面达到特定的条件及指标,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已有了相应变化。本文通过研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新型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发展情况,分析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条件和指标以及新旧两种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探讨在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条件,以促进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条件 指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 金融一体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朱喜
2010年笔者等人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评价和期望为主题对上海金融业界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业界对于政府近五年来在金融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和发展措施的绩效持肯定态度。在发展重点方面,业界认为上海应当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适时推出债券或货币衍生品。在沪港关系方面,业界认为两地分工合作的机会多于竞争。此外,受访者还特别强调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问题的重要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泽慧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战略需要,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决定了地方保护主义在金融中心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出现所谓的多中心论就是其典型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认识所谓金融中心的标志性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中心外部环境促使各金融中心通过功能划分和优势互补,采取在国内金融服务的增量中寻求最大的份额办法,由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去调整和构建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环境 国际金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蓉
理论上来说,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应该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了四个具体的经济金融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投资率、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和股票交易额/GDP进行实证分析。按金融中心的类别划分,本文选用了18个国际金融中心与6个非金融中心国家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与股票交易额/GDP对于度量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见,判断和发展金融中心都应该格外注意当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相关情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方简
突破以往PERT模型中工期必须符合正态分布的传统思路,提出工期符合概率分布P的假设。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进度控制为例,分解调整项目工序的逻辑关系,将三时法运用到PERT方法中,计算得出对定目标的实现概率,并调整优化得到可实现性强的项目工期排布,为应用较多新工艺的复杂项目进度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期 PERT技术 进度计划 工程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