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7)
- 2023(9883)
- 2022(8491)
- 2021(7571)
- 2020(6799)
- 2019(15953)
- 2018(15429)
- 2017(30626)
- 2016(16403)
- 2015(18971)
- 2014(19251)
- 2013(19342)
- 2012(18177)
- 2011(16402)
- 2010(16829)
- 2009(16251)
- 2008(15399)
- 2007(13973)
- 2006(11957)
- 2005(10741)
- 学科
- 济(75725)
- 经济(75651)
- 业(48245)
- 管理(46537)
- 方法(40294)
- 企(39789)
- 企业(39789)
- 数学(36503)
- 数学方法(36213)
- 融(28145)
- 金融(28143)
- 银(25208)
- 银行(25187)
- 行(24292)
- 中国(24217)
- 财(22258)
- 农(18214)
- 制(16162)
- 地方(16108)
- 贸(15638)
- 贸易(15630)
- 易(15210)
- 务(15053)
- 财务(15022)
- 财务管理(14980)
- 业经(14590)
- 企业财务(14331)
- 学(12792)
- 农业(12524)
- 中国金融(11263)
- 机构
- 大学(242094)
- 学院(240155)
- 济(105422)
- 经济(103248)
- 管理(93680)
- 理学(80485)
- 理学院(79677)
- 研究(78794)
- 管理学(78551)
- 管理学院(78114)
- 中国(67066)
- 财(49991)
- 京(49736)
- 科学(45632)
- 财经(40203)
- 中心(39691)
- 农(39623)
- 所(39480)
- 经(36448)
- 研究所(35766)
- 江(35355)
- 业大(34320)
- 经济学(33950)
- 北京(31399)
- 农业(31373)
- 经济学院(31121)
- 财经大学(29980)
- 范(29150)
- 师范(28854)
- 州(28762)
- 基金
- 项目(156809)
- 科学(122917)
- 研究(114696)
- 基金(114074)
- 家(98002)
- 国家(97205)
- 科学基金(83359)
- 社会(73355)
- 社会科(69899)
- 社会科学(69872)
- 省(61352)
- 基金项目(60096)
- 教育(53295)
- 自然(52610)
- 划(51436)
- 自然科(51412)
- 自然科学(51395)
- 自然科学基金(50481)
- 资助(48550)
- 编号(46304)
- 成果(37984)
- 部(36146)
- 重点(35476)
- 发(34018)
- 创(32680)
- 课题(32156)
- 教育部(31235)
- 创新(30667)
- 科研(30528)
- 国家社会(30425)
- 期刊
- 济(107958)
- 经济(107958)
- 研究(70602)
- 中国(43505)
- 财(39522)
- 融(38952)
- 金融(38952)
- 学报(35188)
- 农(34158)
- 科学(31648)
- 管理(30520)
- 大学(26681)
- 学学(25177)
- 农业(22077)
- 教育(20696)
- 技术(20528)
- 财经(20405)
- 经济研究(17942)
- 经(17373)
- 业经(16182)
- 问题(14843)
- 贸(14112)
- 统计(14038)
- 国际(13307)
- 技术经济(13037)
- 理论(12721)
- 业(12511)
- 策(12478)
- 决策(11558)
- 实践(11518)
共检索到357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蓉
理论上来说,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应该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了四个具体的经济金融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投资率、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和股票交易额/GDP进行实证分析。按金融中心的类别划分,本文选用了18个国际金融中心与6个非金融中心国家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与股票交易额/GDP对于度量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见,判断和发展金融中心都应该格外注意当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相关情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军山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因素都可以分为基础性因素、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本文分析了三种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根据和意义。在实证上检验了上海自身的基础以及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在三种因素上的差距所在,最后着重从产品市场建设以及诚信体系和商务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理解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的核心因素。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便十分重要。从香港产业的整体结构、贡献率以及计量分析角度进行研究验证,可以较全面地论证香港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贡献,但也导致其经济的独立性不强且极不稳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理解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的核心因素。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便十分重要。从香港产业的整体结构、贡献率以及计量分析角度进行研究验证,可以较全面地论证香港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贡献,但也导致其经济的独立性不强且极不稳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金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
GFCI 国际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优势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德连 葛文静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流派主要有规模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及金融产品流动性理论,其成长的动力机制就是回答由哪些力量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成长,这也是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政策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机制,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主要有两种拉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三种推力(供给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动力机制 轮式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全球经济的焦点。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从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等各方面达到特定的条件及指标,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已有了相应变化。本文通过研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新型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发展情况,分析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条件和指标以及新旧两种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探讨在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条件,以促进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条件 指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