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0)
- 2023(12022)
- 2022(10511)
- 2021(9935)
- 2020(8392)
- 2019(19601)
- 2018(19308)
- 2017(37710)
- 2016(20312)
- 2015(22903)
- 2014(22931)
- 2013(22695)
- 2012(20771)
- 2011(18496)
- 2010(18607)
- 2009(17405)
- 2008(15973)
- 2007(13764)
- 2006(12143)
- 2005(10613)
- 学科
- 济(78601)
- 经济(78513)
- 管理(56282)
- 业(55307)
- 企(47148)
- 企业(47148)
- 方法(38107)
- 数学(32920)
- 数学方法(32505)
- 融(27747)
- 金融(27746)
- 中国(25926)
- 银(25102)
- 银行(25064)
- 行(24191)
- 财(21389)
- 农(19549)
- 地方(18231)
- 业经(17862)
- 学(16697)
- 制(16359)
- 贸(15426)
- 贸易(15414)
- 易(15014)
- 理论(14619)
- 务(14507)
- 财务(14441)
- 财务管理(14414)
- 企业财务(13723)
- 农业(13422)
- 机构
- 大学(281396)
- 学院(278840)
- 管理(113544)
- 济(110481)
- 经济(107946)
- 理学(98498)
- 理学院(97451)
- 管理学(95824)
- 管理学院(95346)
- 研究(91711)
- 中国(73991)
- 京(59799)
- 科学(56502)
- 财(50637)
- 所(45365)
- 中心(43929)
- 农(42250)
- 研究所(41632)
- 财经(41139)
- 业大(41130)
- 江(38586)
- 北京(38044)
- 经(37362)
- 范(36299)
- 师范(35974)
- 院(33491)
- 农业(33089)
- 州(32847)
- 经济学(32757)
- 财经大学(30836)
- 基金
- 项目(193921)
- 科学(151465)
- 研究(142944)
- 基金(139527)
- 家(120639)
- 国家(119626)
- 科学基金(102808)
- 社会(88437)
- 社会科(83904)
- 社会科学(83879)
- 省(75970)
- 基金项目(74541)
- 自然(66902)
- 自然科(65329)
- 自然科学(65315)
- 教育(65010)
- 自然科学基金(64088)
- 划(63865)
- 编号(58892)
- 资助(58361)
- 成果(47621)
- 重点(43099)
- 部(42595)
- 发(41295)
- 创(40398)
- 课题(40304)
- 创新(37642)
- 科研(37214)
- 项目编号(36833)
- 教育部(36526)
- 期刊
- 济(114843)
- 经济(114843)
- 研究(82666)
- 中国(49889)
- 学报(42221)
- 管理(39365)
- 科学(38883)
- 融(37256)
- 金融(37256)
- 农(37138)
- 财(36780)
- 大学(31988)
- 教育(30325)
- 学学(29957)
- 农业(25843)
- 技术(23800)
- 财经(18914)
- 业经(18042)
- 经济研究(17998)
- 经(15962)
- 理论(15798)
- 图书(14944)
- 问题(14801)
- 实践(14777)
- 践(14777)
- 科技(13571)
- 技术经济(13364)
- 业(13356)
- 现代(12449)
- 统计(11963)
共检索到40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乔章凤
金融中心评价指数对于度量评估现有金融中心、预测其发展潜力、判别新金融中心的产生,以及决定国际市场对金融要素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成熟型金融中心评价指数CFCI和IFCD INDEX的对比分析,从理论基础、指标体系以及排位次序等方面进行评述,进而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核心类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营造、人力资源体系构建、专业服务提供、监管框架搭建以及税收支持政策等核心要素下,突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与创新三个重要的评价因素,以期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真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尚无客观、明确且单一的衡量标准,大都来自第三方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对两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数即IFCD指数和GFCI指数进行对比,然后分别从指标体系、方法论以及受访者样本三个方面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种方法的共性和优点,提出一套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框架。该评价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金融中心的市场性和国际性,环境因素考虑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以及其他一般因素,评价过程完全采用客观数据或相对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最后文章还指出,考虑社会网络分析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IFCD指数 GFCI指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优劣势 上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山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低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但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竞争力 指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山
目前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底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但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竞争力 指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加韬
中国相对于俄罗斯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综合优势(经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和人才等)更加明显,但作为战略目标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大国,在未来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对于战略空间、金融资源、金融创新和货币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建议在竞争的同时,要加强政策、资本市场、货币领域的合作,力争实现错位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竞争与合作 航运金融 卢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山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底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竞争力 指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于国栋
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分工合理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既是统筹国内外两大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和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已有14座城市入选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建设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美国现代金融发展的历史早于我国,通过对比分析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邦彦 彭薇
从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金融中心的运行体系以及金融中心的成长环境等三个方面将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寻香港的比较优势及劣势,并提出香港打造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 战略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借鉴性。
关键词:
香港 新加坡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倩 薛波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传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国家建设模式和自然形成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政府主导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