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7)
- 2023(15396)
- 2022(12792)
- 2021(11727)
- 2020(9543)
- 2019(21965)
- 2018(21123)
- 2017(40349)
- 2016(21893)
- 2015(24644)
- 2014(24740)
- 2013(24554)
- 2012(23385)
- 2011(21285)
- 2010(21953)
- 2009(20591)
- 2008(19915)
- 2007(18016)
- 2006(16001)
- 2005(14907)
- 学科
- 济(98534)
- 经济(98436)
- 业(56321)
- 管理(55764)
- 企(42551)
- 企业(42551)
- 方法(36264)
- 中国(34347)
- 数学(31561)
- 数学方法(31283)
- 地方(30244)
- 融(29179)
- 金融(29176)
- 农(28996)
- 银(27207)
- 银行(27173)
- 行(26355)
- 财(23427)
- 业经(22396)
- 制(20444)
- 农业(20128)
- 贸(19582)
- 贸易(19566)
- 易(18906)
- 学(18774)
- 地方经济(15849)
- 环境(15807)
- 发(14668)
- 和(14158)
- 理论(13949)
- 机构
- 学院(314857)
- 大学(312214)
- 济(134110)
- 经济(131179)
- 研究(115103)
- 管理(113706)
- 理学(95928)
- 理学院(94697)
- 管理学(93217)
- 中国(92623)
- 管理学院(92610)
- 科学(69095)
- 京(67555)
- 财(62561)
- 所(59485)
- 农(55370)
- 中心(54227)
- 研究所(53768)
- 江(53191)
- 财经(48573)
- 业大(44862)
- 范(44296)
- 经(43889)
- 师范(43852)
- 农业(43287)
- 北京(42791)
- 经济学(42008)
- 院(41416)
- 州(40476)
- 经济学院(38067)
- 基金
- 项目(202565)
- 科学(158586)
- 研究(151834)
- 基金(143496)
- 家(124607)
- 国家(123497)
- 科学基金(104220)
- 社会(95948)
- 社会科(91039)
- 社会科学(91010)
- 省(81339)
- 基金项目(75540)
- 教育(68950)
- 划(67939)
- 自然(63973)
- 编号(62922)
- 自然科(62391)
- 自然科学(62374)
- 自然科学基金(61240)
- 资助(58160)
- 成果(51986)
- 发(50307)
- 重点(46721)
- 课题(44896)
- 部(44577)
- 创(42557)
- 发展(40826)
- 展(40152)
- 创新(39865)
- 国家社会(39443)
- 期刊
- 济(155465)
- 经济(155465)
- 研究(97974)
- 中国(69309)
- 农(51948)
- 学报(47343)
- 财(46935)
- 融(45825)
- 金融(45825)
- 科学(43623)
- 管理(40815)
- 教育(37341)
- 大学(35486)
- 农业(34835)
- 学学(33205)
- 技术(27352)
- 业经(26062)
- 经济研究(24651)
- 财经(23636)
- 问题(20740)
- 经(20365)
- 业(18881)
- 贸(18050)
- 国际(17284)
- 技术经济(15467)
- 世界(15418)
- 商业(15204)
- 理论(15128)
- 资源(14848)
- 图书(14646)
共检索到49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文全
利用引力模型计量上海和香港与泛珠三角等地区的相互引力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在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联系程度超过香港,并有加速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模和区位优势;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中南部和西部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先发优势;两地的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江西需要主动调整发展规划,靠拢增长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引力模型 江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中心 香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功能演进 动因 路径 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卫锋 赵福昌
笔者基于观察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同时伴随衍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一现象,以伦敦和纽约两个城市的竞争为切入点,考察衍生品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
北京 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 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选取英国伦敦金融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有效的数据和事实,验视伦敦金融城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进而从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伦敦 金融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卓群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支撑部分。本文深入研究了当前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最新发展趋向,并从提升市场交易效率、防控系统性风险和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产业三个层面剖析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关系的影响因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卓群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支撑部分。本文深入研究了当前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最新发展趋向,并从提升市场交易效率、防控系统性风险和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产业三个层面剖析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关系的影响因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主动金融 网络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斌
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金融、经济、城市、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制约。我们应坚持整体发展、重点倾斜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强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以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制约因素 金融市场 金融环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