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3)
2023(10915)
2022(8959)
2021(7960)
2020(6697)
2019(14955)
2018(14002)
2017(27229)
2016(14326)
2015(15774)
2014(15199)
2013(15052)
2012(13902)
2011(12393)
2010(12649)
2009(11911)
2008(10750)
2007(9290)
2006(8122)
2005(7149)
作者
(42011)
(34889)
(34859)
(32837)
(22105)
(16937)
(15819)
(13563)
(13400)
(12163)
(11877)
(11816)
(10920)
(10860)
(10836)
(10829)
(10490)
(10240)
(10139)
(10138)
(8642)
(8542)
(8391)
(7961)
(7916)
(7706)
(7577)
(7573)
(6898)
(6829)
学科
(61926)
经济(61859)
(42833)
管理(40601)
(34596)
企业(34596)
方法(33070)
数学(30282)
数学方法(30123)
(27384)
金融(27384)
(23890)
银行(23849)
(23089)
中国(21551)
(18875)
(15112)
(15084)
贸易(15076)
(14731)
(13731)
业经(13173)
(12719)
财务(12702)
财务管理(12680)
地方(12570)
企业财务(12249)
中国金融(11224)
农业(10992)
(9934)
机构
大学(205456)
学院(203721)
(91267)
经济(89756)
管理(78435)
理学(69096)
理学院(68413)
管理学(67428)
管理学院(67081)
研究(66858)
中国(56964)
(41832)
(40511)
科学(39047)
(38698)
财经(34688)
中心(33558)
业大(32766)
(32763)
(31921)
农业(31046)
经济学(30620)
研究所(30166)
经济学院(28299)
(27940)
财经大学(26498)
(25025)
北京(24638)
金融(24596)
(23680)
基金
项目(143861)
科学(113813)
基金(108318)
研究(99349)
(96070)
国家(95312)
科学基金(81930)
社会(67602)
社会科(64720)
社会科学(64704)
基金项目(57404)
(54910)
自然(53133)
自然科(52050)
自然科学(52036)
自然科学基金(51184)
(46621)
教育(45686)
资助(44277)
编号(36739)
重点(32600)
(32434)
(31245)
(30687)
国家社会(29686)
创新(29248)
成果(28662)
科研(28394)
教育部(28285)
人文(27345)
期刊
(85582)
经济(85582)
研究(57001)
学报(37053)
(35951)
金融(35951)
中国(34228)
(33341)
(30991)
科学(30762)
大学(27947)
学学(26808)
管理(26144)
农业(21683)
财经(17909)
经济研究(15984)
(15254)
技术(14082)
教育(13612)
业经(13189)
(12454)
国际(12387)
问题(11884)
(11682)
商业(10117)
理论(9992)
统计(9859)
(9667)
技术经济(9511)
业大(9422)
共检索到29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军山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因素都可以分为基础性因素、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本文分析了三种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根据和意义。在实证上检验了上海自身的基础以及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在三种因素上的差距所在,最后着重从产品市场建设以及诚信体系和商务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立峰  潘英丽  
本文利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及其相应国家的大量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水平与东道国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发展会对东道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证券业的发展对东道国福利水平的效应不明显,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对降低东道国失业率也没有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蓉  
理论上来说,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应该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了四个具体的经济金融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投资率、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和股票交易额/GDP进行实证分析。按金融中心的类别划分,本文选用了18个国际金融中心与6个非金融中心国家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与股票交易额/GDP对于度量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见,判断和发展金融中心都应该格外注意当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相关情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薇  冯邦彦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已成为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以竞争力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并从各自得研究目的出发,得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各具特色的研究框架。以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内涵、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全球比较等三个方面为视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与评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瑞德  
战前,香港只是一个从事转口贸易的商埠,经过战后30多年,特别是7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发展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有何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对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进入7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的。 5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的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工业化的转变而得到迅速发展,到1961年底,香港大小规模的注册银行已发展到85家,共开设分支机构101个。由于香港政府采取保守的金融政策,认为当时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少强  
一般认为,经济实力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条件。但从历史的变迁看,经济实力也许仅仅是基础而已,并非是最重要的条件。而金融政策即金融管制放松及金融开放的程度将最终决定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从而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成长  单豪杰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几个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接着,在探讨了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几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践状况,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安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朱雅崴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否抓住低碳经济以及碳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认为上海要以碳金融的发展为契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并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金融业产值、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方面着重分析碳金融发展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最后从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法律法规等视角对于发展碳金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