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3)
2023(8564)
2022(7016)
2021(6225)
2020(5269)
2019(11995)
2018(11129)
2017(22324)
2016(11149)
2015(12702)
2014(12178)
2013(12079)
2012(11362)
2011(10135)
2010(10550)
2009(10081)
2008(8940)
2007(7772)
2006(6831)
2005(6171)
作者
(29793)
(24848)
(24608)
(23422)
(16040)
(11985)
(11342)
(9560)
(9379)
(8725)
(8534)
(8328)
(7864)
(7800)
(7782)
(7506)
(7299)
(7156)
(7115)
(6925)
(6085)
(6013)
(5773)
(5706)
(5705)
(5626)
(5386)
(5215)
(4899)
(4846)
学科
(54025)
经济(53943)
(35590)
管理(31960)
(29237)
企业(29237)
方法(28688)
(27381)
金融(27381)
数学(26288)
数学方法(26177)
(23346)
银行(23343)
(22655)
中国(20557)
(16818)
(12550)
贸易(12542)
(12441)
(12266)
(12236)
中国金融(11172)
地方(11148)
(10862)
财务(10845)
财务管理(10821)
业经(10692)
企业财务(10495)
农业(8721)
(7875)
机构
大学(161414)
学院(159113)
(78674)
经济(77429)
管理(63505)
理学(55294)
理学院(54837)
管理学(54238)
管理学院(53953)
研究(50553)
中国(46295)
(38438)
财经(31521)
(31166)
(28980)
经济学(27777)
中心(26574)
经济学院(25624)
科学(24344)
财经大学(24147)
(23623)
金融(23229)
(22773)
(21626)
研究所(20472)
(20109)
商学(19708)
(19602)
商学院(19540)
北京(19507)
基金
项目(107450)
科学(86947)
基金(82841)
研究(80646)
(71048)
国家(70078)
科学基金(61511)
社会(56613)
社会科(54271)
社会科学(54259)
基金项目(42980)
(39025)
教育(36932)
自然(36582)
自然科(35846)
自然科学(35840)
自然科学基金(35263)
资助(34604)
(32749)
编号(30334)
(25797)
国家社会(25435)
成果(24859)
重点(23765)
教育部(23560)
(23298)
(22992)
人文(22815)
创新(21744)
(21718)
期刊
(75825)
经济(75825)
研究(50825)
(34475)
金融(34475)
(28582)
中国(26840)
管理(22559)
学报(20437)
科学(18717)
(17505)
大学(16978)
财经(16578)
学学(16003)
(14177)
经济研究(14139)
国际(11671)
技术(11530)
(11488)
教育(11159)
农业(11060)
业经(10634)
问题(10461)
世界(8952)
理论(8645)
统计(8518)
商业(7850)
(7749)
实践(7637)
(7637)
共检索到239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立峰  潘英丽  
本文利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及其相应国家的大量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水平与东道国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发展会对东道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证券业的发展对东道国福利水平的效应不明显,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对降低东道国失业率也没有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军山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因素都可以分为基础性因素、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本文分析了三种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根据和意义。在实证上检验了上海自身的基础以及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在三种因素上的差距所在,最后着重从产品市场建设以及诚信体系和商务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蓉  
理论上来说,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应该包含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了四个具体的经济金融评价指标:GDP增长率、投资率、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和股票交易额/GDP进行实证分析。按金融中心的类别划分,本文选用了18个国际金融中心与6个非金融中心国家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值贡献率与股票交易额/GDP对于度量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见,判断和发展金融中心都应该格外注意当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相关情况。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戴国强  吴许均  卢向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发生金融危机,给受灾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金融安全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和比较新加坡与伦敦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危机中的表现后,指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薇  冯邦彦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已成为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以竞争力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并从各自得研究目的出发,得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各具特色的研究框架。以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内涵、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全球比较等三个方面为视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与评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旭祥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一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中心面临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时,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传递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我国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在风险承担和风险控制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肖本华  
金融中心的形成依托路径依赖,金融中心一旦确立,其地位难以撼动。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金融中心可以发生漂移。自贸区的设立,为上海承接这一"漂移"提供了可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以借助路径依赖和蝴蝶效应的耦合来提升金融中心本身能级,即通过路径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蝴蝶效应功能,借助自贸金融载体,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跨越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