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4)
2023(7426)
2022(5969)
2021(5708)
2020(4861)
2019(11451)
2018(11254)
2017(22326)
2016(11626)
2015(13323)
2014(13322)
2013(12897)
2012(11632)
2011(10449)
2010(11199)
2009(10638)
2008(9558)
2007(8403)
2006(7458)
2005(6925)
作者
(31447)
(25660)
(25464)
(24463)
(16577)
(12296)
(11883)
(9921)
(9881)
(9212)
(8885)
(8608)
(8199)
(8089)
(8081)
(7777)
(7578)
(7566)
(7305)
(7212)
(6481)
(6240)
(6064)
(6060)
(5820)
(5799)
(5701)
(5637)
(5237)
(5040)
学科
(46830)
经济(46781)
(30581)
管理(29282)
(27210)
金融(27209)
(26092)
企业(26092)
(23571)
银行(23562)
方法(23166)
(22912)
数学(20630)
数学方法(20089)
中国(19548)
(12541)
(11646)
中国金融(11077)
(10994)
业经(10571)
(10525)
贸易(10514)
地方(10311)
(10307)
理论(10198)
(8290)
财务(8250)
财务管理(8236)
企业财务(7823)
(7741)
机构
大学(159150)
学院(158867)
(67635)
经济(66133)
管理(60814)
理学(52020)
理学院(51493)
研究(51208)
管理学(50372)
管理学院(50091)
中国(47320)
(33027)
(32142)
科学(28197)
中心(26364)
财经(25504)
(24848)
(23114)
(22736)
研究所(22437)
经济学(21812)
(21515)
北京(21279)
(20239)
(20229)
业大(20139)
师范(20027)
金融(19853)
经济学院(19679)
(19623)
基金
项目(102364)
科学(80511)
研究(77019)
基金(73818)
(63163)
国家(62663)
科学基金(54107)
社会(48397)
社会科(46163)
社会科学(46151)
(39579)
基金项目(37634)
教育(36522)
自然(33863)
(33409)
自然科(33176)
自然科学(33174)
自然科学基金(32563)
资助(32420)
编号(31898)
成果(26846)
重点(23128)
(22822)
(22283)
课题(22231)
(22044)
创新(20578)
项目编号(20193)
教育部(20134)
国家社会(20020)
期刊
(69634)
经济(69634)
研究(48746)
(32786)
金融(32786)
中国(31330)
(23849)
管理(23106)
学报(19844)
(19742)
教育(19380)
科学(19030)
大学(16218)
学学(15068)
技术(15055)
农业(13037)
财经(12271)
经济研究(11778)
(10470)
国际(10425)
业经(10257)
统计(9669)
(9171)
问题(8904)
(8714)
理论(8492)
世界(8206)
决策(7843)
实践(7687)
(7687)
共检索到245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  孙桂芳  程丽萍  
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或市场主导型)和国家建设模式(或政府主导型),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选择,并通过重点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多种因素和条件,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传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国家建设模式和自然形成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彦明  何丽  田田  
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其中对发展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政府、市场这两类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各种发展模式相应地体现出政府、市场各异的协同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从金融中心能级、主导驱动力两个维度,对各金融中心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管理模式的举措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玉  樊丽明  
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科学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和税收政策。根据形成动力的不同,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伦敦、纽约和东京为自然形成模式的典型代表,新加坡为政府引导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两种模式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政策的演进过程、特征及成因,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和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玉  樊丽明  
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科学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和税收政策。根据形成动力的不同,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伦敦、纽约和东京为自然形成模式的典型代表,新加坡为政府引导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两种模式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政策的演进过程、特征及成因,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和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褚伟  
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体系的比较分析来看,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是国际支付清算中心。当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集中呈现出“国际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银行化”五大趋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必须站在与国际接轨以及有效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高度来整体规划,为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以及我国投资者进入境外金融市场提供支付清算通道,使上海真正成为紧密联系境内各金融市场和连通境内境外金融市场的纽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巍  陈宇桦  李明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都致力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由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各种决定要素的交集度越高,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将加入这些新特征要素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本华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加坡提出在5到10年内建成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应发挥业界人士在金融中心战略规划中的作用,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加强软件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峰会,G20伦敦峰会对全球金融监管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G20伦敦峰会达成的最新国际金融监管共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和启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过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先行先试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应成为人民币相关产品的全球性交易支付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应实现金融产品业务创新与调控监管的同步创新、应同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机制、应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设、应重视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话语权、应强化征信建设和信用评级体系监管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