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6)
- 2023(13785)
- 2022(11391)
- 2021(10651)
- 2020(8681)
- 2019(19345)
- 2018(18911)
- 2017(35499)
- 2016(18703)
- 2015(20700)
- 2014(20143)
- 2013(19244)
- 2012(17607)
- 2011(15781)
- 2010(16566)
- 2009(15625)
- 2008(14865)
- 2007(13784)
- 2006(12619)
- 2005(11449)
- 学科
- 济(64490)
- 经济(64414)
- 管理(59071)
- 业(56948)
- 企(48626)
- 企业(48626)
- 中国(28827)
- 融(28292)
- 金融(28291)
- 银(28046)
- 银行(28040)
- 行(27160)
- 农(21617)
- 财(21482)
- 方法(20712)
- 制(20241)
- 业经(18548)
- 技术(18085)
- 地方(18052)
- 数学(16598)
- 数学方法(16303)
- 贸(15402)
- 贸易(15384)
- 易(14997)
- 农业(14252)
- 理论(13794)
- 策(13628)
- 务(12913)
- 财务(12864)
- 财务管理(12842)
- 机构
- 学院(244811)
- 大学(239981)
- 济(102239)
- 经济(99719)
- 管理(93817)
- 研究(81558)
- 理学(77820)
- 理学院(77068)
- 管理学(75974)
- 管理学院(75488)
- 中国(71935)
- 财(53228)
- 京(49853)
- 科学(43401)
- 中心(41485)
- 江(41004)
- 财经(39424)
- 所(38435)
- 经(35567)
- 州(33567)
- 研究所(33541)
- 范(33107)
- 师范(32855)
- 农(32228)
- 北京(31920)
- 经济学(30582)
- 院(30163)
- 银(29660)
- 财经大学(29004)
- 银行(28578)
- 基金
- 项目(151107)
- 研究(121545)
- 科学(120495)
- 基金(106848)
- 家(89488)
- 国家(88594)
- 科学基金(77832)
- 社会(76837)
- 社会科(72881)
- 社会科学(72868)
- 省(61227)
- 教育(56499)
- 基金项目(54952)
- 编号(51632)
- 划(50127)
- 自然(46129)
- 自然科(45121)
- 自然科学(45111)
- 自然科学基金(44307)
- 成果(44003)
- 资助(42439)
- 创(37370)
- 课题(37280)
- 发(34283)
- 重点(34138)
- 创新(33936)
- 部(32625)
- 项目编号(32168)
- 年(31943)
- 性(31850)
- 期刊
- 济(124857)
- 经济(124857)
- 研究(84131)
- 中国(60664)
- 融(45606)
- 金融(45606)
- 财(41528)
- 管理(39531)
- 教育(38138)
- 农(31380)
- 科学(27794)
- 学报(27031)
- 技术(23629)
- 大学(22329)
- 业经(21297)
- 农业(20131)
- 学学(20078)
- 经济研究(20000)
- 财经(19218)
- 经(16681)
- 国际(15110)
- 问题(15013)
- 贸(14837)
- 图书(14790)
- 坛(13643)
- 论坛(13643)
- 职业(12355)
- 理论(12354)
- 科技(12144)
- 技术经济(11900)
共检索到412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小和 邹江 汪办兴
当前,上海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于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波动性和非均衡性相对显著,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未充分发挥。票据市场还存在着法律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票据市场区域分割、缺少有形票据市场等制约因素。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完善票据市场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商业汇票业务发展;顺应上海金融业转型方向,促进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创新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票据 创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程艳 徐长乐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2011年下半年,温州集中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不仅是金融危机的"余震",更是转型期所面临的"阵痛"。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对如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晨 张智楠
2019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再度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可见,十年来,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但初心不变。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战略安排和重点突破?这是在动荡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瑛 马欣 殷林森 刘晓明
金融行业的人才数量、结构等状况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与上海GDP、人均GDP以及金融业增加值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预测上海市金融从业人员在未来五年的需求情况,同时从人才结构方面分析了相应的预期分布情况。
关键词:
金融业 人才需求 人才结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俊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主要不是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衡量标准后,探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以及制度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视发挥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市场经济 信用制度 上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朝峰 秦聪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竞争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给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点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定位
[期刊] 征信
[作者]
米文通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法制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以法制环境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目标聚焦如何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点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WTO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文件《金融服务协议》为脉络,以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操作性强、规范高效为原则,提出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立法需求和司法、执法策略,以促进和保障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关键词:
上海 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志
文章指出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诸多优势也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创新作用,进一步调动境内外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尽快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扩大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服务。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业 国际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权衡 李凌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掀起了一场资源配置革命。上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看,上海的领先优势正在弱化。其中既有互联网金融在资源配置和信息处理方式对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的弱化,又有金融业态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二者共同构成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挑战。该文基于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调研,提出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并举的发展新思路,以及"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调监管、协会监督"的监管新框架,主张在现阶段开展"信息披露和金融业务监管"双管齐下的监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本文针对上海国际建设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金融创新与对外开放、社区金融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海外投贷基金运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下一阶段有必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