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3)
2023(16368)
2022(13717)
2021(12623)
2020(10550)
2019(23856)
2018(23264)
2017(44638)
2016(23648)
2015(26600)
2014(26534)
2013(25824)
2012(23862)
2011(21514)
2010(22038)
2009(20357)
2008(19077)
2007(16906)
2006(15275)
2005(13700)
作者
(64428)
(53876)
(53365)
(51124)
(34278)
(25496)
(24523)
(20746)
(20685)
(19247)
(18247)
(18081)
(16916)
(16905)
(16808)
(16576)
(15872)
(15523)
(15478)
(15416)
(13607)
(12978)
(12856)
(12512)
(12377)
(12107)
(11706)
(11682)
(10830)
(10557)
学科
(112207)
经济(112101)
管理(67652)
(62912)
(51060)
企业(51060)
方法(43166)
数学(38370)
数学方法(37886)
中国(33730)
(28867)
金融(28866)
(27972)
地方(27689)
(27441)
银行(27419)
(27045)
(26497)
业经(23330)
(22237)
(19267)
贸易(19249)
农业(18816)
(18694)
(18316)
理论(16112)
(16090)
财务(16024)
财务管理(15993)
环境(15713)
机构
学院(328191)
大学(326365)
(149069)
经济(146098)
管理(126862)
研究(110418)
理学(107945)
理学院(106867)
管理学(105159)
管理学院(104544)
中国(90846)
(69769)
(67006)
科学(60574)
中心(54361)
财经(54302)
(52294)
(50746)
(49272)
(47437)
经济学(47087)
研究所(46809)
业大(42774)
经济学院(42166)
北京(42074)
(42029)
师范(41675)
(40316)
财经大学(40181)
(39770)
基金
项目(212759)
科学(169375)
研究(161398)
基金(155158)
(132227)
国家(131091)
科学基金(114569)
社会(105217)
社会科(100049)
社会科学(100024)
(83058)
基金项目(80811)
教育(75042)
自然(70624)
自然科(69028)
自然科学(69014)
(68671)
自然科学基金(67778)
编号(65632)
资助(63594)
成果(53997)
(47796)
重点(47695)
(47294)
课题(45822)
(44716)
国家社会(44024)
教育部(42174)
创新(41809)
人文(41510)
期刊
(170148)
经济(170148)
研究(105066)
中国(67662)
(53434)
管理(48631)
(47413)
金融(47413)
(43204)
学报(41958)
科学(40387)
教育(36821)
大学(34292)
学学(31904)
技术(31686)
农业(28464)
经济研究(27914)
财经(27627)
业经(25581)
(23949)
问题(21857)
(18671)
国际(17886)
技术经济(17328)
统计(16336)
理论(16256)
图书(15767)
世界(15570)
(14717)
现代(14641)
共检索到515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少强  
一般认为,经济实力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条件。但从历史的变迁看,经济实力也许仅仅是基础而已,并非是最重要的条件。而金融政策即金融管制放松及金融开放的程度将最终决定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从而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主要不是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衡量标准后,探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以及制度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视发挥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晨  张智楠  
2019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再度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可见,十年来,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但初心不变。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战略安排和重点突破?这是在动荡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扬  
本文提出了中国需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观点,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流研究方法,分析了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从当前我国构建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角度,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发展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朝峰  秦聪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竞争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给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点战略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小和  邹江  汪办兴  
当前,上海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于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波动性和非均衡性相对显著,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未充分发挥。票据市场还存在着法律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票据市场区域分割、缺少有形票据市场等制约因素。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完善票据市场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商业汇票业务发展;顺应上海金融业转型方向,促进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创新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权衡  李凌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掀起了一场资源配置革命。上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看,上海的领先优势正在弱化。其中既有互联网金融在资源配置和信息处理方式对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的弱化,又有金融业态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二者共同构成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挑战。该文基于上海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调研,提出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并举的发展新思路,以及"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调监管、协会监督"的监管新框架,主张在现阶段开展"信息披露和金融业务监管"双管齐下的监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俊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志  
文章指出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诸多优势也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创新作用,进一步调动境内外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尽快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扩大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本文针对上海国际建设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金融创新与对外开放、社区金融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海外投贷基金运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下一阶段有必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泽慧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战略需要,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决定了地方保护主义在金融中心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出现所谓的多中心论就是其典型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认识所谓金融中心的标志性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中心外部环境促使各金融中心通过功能划分和优势互补,采取在国内金融服务的增量中寻求最大的份额办法,由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去调整和构建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