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2)
- 2023(4317)
- 2022(3513)
- 2021(3180)
- 2020(2675)
- 2019(6145)
- 2018(5644)
- 2017(11092)
- 2016(5463)
- 2015(6256)
- 2014(6198)
- 2013(6068)
- 2012(5606)
- 2011(4987)
- 2010(5458)
- 2009(5444)
- 2008(4358)
- 2007(3890)
- 2006(3593)
- 2005(3470)
- 学科
- 融(25544)
- 金融(25544)
- 银(21674)
- 银行(21674)
- 济(21190)
- 经济(21171)
- 行(21168)
- 业(16173)
- 中国(14911)
- 管理(13918)
- 企(13799)
- 企业(13799)
- 中国金融(10881)
- 财(8253)
- 制(8217)
- 方法(7760)
- 地方(7258)
- 数学(6623)
- 贸(6568)
- 数学方法(6559)
- 贸易(6559)
- 易(6451)
- 务(5959)
- 财务(5943)
- 财务管理(5935)
- 企业财务(5720)
- 业经(5586)
- 农(4946)
- 体(4819)
- 理论(4590)
- 机构
- 大学(73364)
- 学院(72918)
- 济(35616)
- 经济(34777)
- 中国(27260)
- 管理(26650)
- 研究(25003)
- 理学(22072)
- 理学院(21874)
- 管理学(21655)
- 管理学院(21518)
- 财(18042)
- 银(15622)
- 融(15301)
- 银行(15112)
- 金融(15028)
- 中心(14307)
- 京(14290)
- 行(14189)
- 财经(14158)
- 经(12857)
- 经济学(12256)
- 人民(12012)
- 所(11749)
- 科学(11606)
- 经济学院(11182)
- 国人(11019)
- 中国人(10958)
- 中国人民(10872)
- 财经大学(10858)
- 基金
- 项目(44641)
- 科学(35102)
- 研究(34968)
- 基金(32878)
- 家(27163)
- 国家(26943)
- 科学基金(23509)
- 社会(23006)
- 社会科(22103)
- 社会科学(22096)
- 基金项目(16708)
- 省(16475)
- 教育(15523)
- 资助(14101)
- 划(14026)
- 编号(13957)
- 自然(13410)
- 自然科(13134)
- 自然科学(13130)
- 自然科学基金(12905)
- 成果(12059)
- 融(10719)
- 发(10465)
- 重点(10254)
- 创(10107)
- 课题(9985)
- 部(9958)
- 性(9942)
- 国家社会(9886)
- 创新(9471)
共检索到125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唐朱昌 孙加韬
基于对世界金融体系、区域金融布局、本国经济金融发展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考虑,中俄两国相继提出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对两国经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现状比较可以发现,上海相对于莫斯科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但作为战略目标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大国,在未来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对于战略空间、金融资源、金融创新和货币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因此,建议在竞争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资本市场、货币领域的合作,力争实现错位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中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 金融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彪如 连平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这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联系的需要,是推进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需要。这不是一般的工作部署,也不是区域性发展对策,而是关系到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聪 孙超波
十四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这对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思路和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上海构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 尽管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类型多种多样,但凡称得上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