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1)
2023(9194)
2022(7801)
2021(7577)
2020(6326)
2019(14448)
2018(14176)
2017(27154)
2016(14693)
2015(16975)
2014(16732)
2013(16628)
2012(16060)
2011(14794)
2010(15284)
2009(14601)
2008(14848)
2007(13439)
2006(12171)
2005(11443)
作者
(42056)
(35098)
(34748)
(33546)
(22905)
(16814)
(15902)
(13618)
(13458)
(12875)
(12142)
(11803)
(11609)
(11384)
(11331)
(10875)
(10541)
(10308)
(10116)
(9975)
(9162)
(8556)
(8496)
(8093)
(7990)
(7858)
(7800)
(7702)
(7131)
(7054)
学科
(64303)
经济(64231)
管理(43685)
(40971)
(34020)
企业(34020)
方法(27093)
数学(22769)
数学方法(22409)
中国(21177)
(17569)
贸易(17561)
(17259)
(16342)
(16274)
(14364)
业经(13535)
(12964)
(12733)
(12236)
银行(12227)
(12076)
金融(12075)
(11826)
理论(10838)
农业(10000)
(9863)
地方(9635)
(9551)
(9094)
机构
大学(225473)
学院(221466)
(102060)
经济(100193)
研究(81673)
管理(81277)
理学(68156)
理学院(67387)
管理学(66358)
管理学院(65925)
中国(65554)
(48839)
(48826)
科学(44820)
(41239)
财经(37789)
研究所(36802)
中心(35647)
(34407)
(33397)
经济学(32897)
北京(32085)
(30523)
师范(30322)
(30085)
经济学院(29404)
(28857)
财经大学(27748)
(26536)
业大(25825)
基金
项目(132770)
科学(105900)
研究(101090)
基金(98947)
(85123)
国家(84434)
科学基金(72052)
社会(66508)
社会科(63240)
社会科学(63228)
基金项目(49498)
(46758)
教育(46756)
自然(43515)
资助(42851)
自然科(42574)
自然科学(42564)
自然科学基金(41852)
(41057)
编号(39755)
成果(35571)
(31874)
重点(29892)
(28736)
国家社会(28591)
课题(28506)
中国(28180)
教育部(28025)
(26777)
(26751)
期刊
(117491)
经济(117491)
研究(77031)
中国(46453)
(37272)
管理(33334)
学报(31031)
科学(30062)
(27996)
教育(27240)
(25845)
金融(25845)
大学(24721)
学学(22737)
财经(20790)
经济研究(19486)
农业(19124)
技术(18747)
(18395)
(18148)
国际(18015)
问题(15905)
业经(15492)
世界(14305)
技术经济(11586)
图书(11182)
(11040)
统计(10593)
(10465)
论坛(10465)
共检索到358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志瑾  
自2011年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竞争中立概念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TPP、OECD都将竞争中立规则的制定作为重要的议题推出。本文对竞争中立概念的起源、规则的内涵、在TPP谈判中的地位以及在OECD语境下的涵义进行了梳理。在分析了竞争中立规则的国际造法过程后,本文对中国政府在国际投资法的新一轮国际造法中的立场以及对竞争中立具体问题的对策做出若干分析。中国政府应当尽早参与谈判,掌握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对国际投资法领域的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占据主导和主动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久琴  
竞争政策原属于一国国内的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日益深入,产生了加强竞争政策国际协调的需求,中国也逐步走上了竞争政策国际合作的探索之路。竞争政策与竞争中立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准确研究和把握两个概念的实质,研究竞争中立鼓吹和推动者背后的利益考量及战略部署,了解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在竞争政策和竞争中立方面的主要关切和诉求,把握未来竞争政策国际协调趋势,不仅对中国未来开展竞争政策国际合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更对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胡海涛  李晓阳  
国际竞争中立规则的建构离不开以正义为基础的价值目标。缺失正义维度的竞争中立规则,不仅无法在国际经贸交往中实现公平的秩序环境,而且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缔结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不信任感,从而导致规则难以有效运行,甚至是"破产"。以拉德布鲁赫公式作为竞争中立规则正义性的基本标准,展开对TPP中竞争中立核心条款的分析与评判,从现实的竞争中立规则创制实践中去探索正义的理念,为各缔结主体在国际经贸交往环境中建构相对完善之竞争中立规则有所裨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唐宜红  姚曦  
"竞争中立"规则强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竞争地位。2011年以来,美国高层多次在外交场合提及竞争中立概念,并积极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国际组织中推进有关"竞争中立"框架的制定和推广,试图在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中加入有关限制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条款,使得竞争中立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峻峰  
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与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兴起和新一代贸易议题的出现。随之而来,竞争中立国际法的演进及其在贸易投资规则中的强化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竞争中立规则强化既有助力开放型体制和制度升级的正效应,也存在阻碍国企和经济发展的负效应。权衡利弊,应构建与国际规则趋同的国内政策、通过"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战略突围、深入国企分类改革和减少政府补贴以及争夺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并适度妥协平衡的因应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婷  
"竞争中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不过,国际上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所谓竞争中立(Competitive Neutrality),是指政府的经营活动不得因其公共部门所有权地位而享受私营部门竞争者所不能享有的竞争利益,即各国政府应确保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公平竞争。近来,美欧在各种国际场合积极推动"竞争中立",并将矛头直指中国等国家,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这个问题是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日益重要的议题,与中国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吉鹏  李凝  
金融危机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为了加强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控制,美欧等发达国家力推以竞争中立规则为代表的新一代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在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以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中,竞争中立都是核心议题,美国在最新版本的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BIT)范本中也力推竞争中立条款。本质上,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琳  东艳  
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变化:竞争中立原则的提出"竞争中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澳大利亚提出,是指"政府的商业活动不得因其公共部门所有权地位而享受私营部门竞争者所不能享受的竞争优势";2011年以来,美国在多次政治、经济和外交活动中讨论"竞争中立",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白明  史晓丽  
一、竞争中立政策的提出与推动澳大利亚是最早提出竞争中立概念的国家,它在1992年发布的"希尔默报告"中正式提出竞争中立概念。澳大利亚认为,竞争中立是指"重要的政府商业活动在与私营部门进行竞争中,不能因政府所有或控制而享有净竞争优势"。在澳大利亚提出"竞争中立"概念后,欧美国家在多边层面积极推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对竞争中立政策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蓝庆新  王述英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并以此为分析框架 ,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以这些问题为基础 ,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宇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主张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竞争中立"根念引起了广泛讨论。解释和应对"竞争中立"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对"竞争中立"的主要内容、规则演变过程和国际实践作了简要分析,并借鉴国际组织对各国竞争政策评估的经验,构建了国际"竞争中立"水平衡量指标。最后,文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中国构建"竞争中立"制度的改革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仁曾  
国际化 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瑞士·日内瓦)和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瑞士·洛桑)从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准确地把握了衡量一国经济发展中创造增加值及财富之经济实力的经济理论、指标体系和统计学方法,将各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竞争力及其分项要素乃至几百个经济指标置于国际可比的统一评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舰  郑伟  王翔  
美国主管经济、能源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D.HoRmats)2011年5月在美国国务院的官方博客上发表的《竞争中立:为全球竞争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一文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霍马茨的文章系统阐述了美国实施的所谓"竞争中立"政策,主张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广该政策。特别是罗伯特·霍马茨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作为"改良"的主要目标。基于此,该文认为,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调整期的后危机时代,我们应密切关注美国"竞争中立"政策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应品广  
竞争中立要求政府在市场竞争问题上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国际上推广和实现竞争中立的形式有3种:一是国内立法,二是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或"指南",三是区域或自由贸易协定。不同形式体现了不同立场和诉求。中国可以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作出回应:在国际层面,中国可以主张全球竞争的实质公平,指出竞争中立作为国内措施和国际规则的不同,在参与双边或区域协定谈判时提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主张;在国内层面,短期内中国可以借助于国内自贸区试验探索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长期来看则需要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竞争中立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谭力文  
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发表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有关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实证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分析了这些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并就两个关键点进行了探讨一是在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时,应该如何选取方法和指标;二是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时,应当采用何种产业分类法。经过对产业竞争力四个层次的划分及与波特方法的比较,得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结论以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率三者为评价指标;用相当于ISIC二分位的国内28个制造业部门进行产业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