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6)
- 2023(10738)
- 2022(8816)
- 2021(8122)
- 2020(6763)
- 2019(15456)
- 2018(14698)
- 2017(27789)
- 2016(14901)
- 2015(16859)
- 2014(16032)
- 2013(16286)
- 2012(15270)
- 2011(13754)
- 2010(13501)
- 2009(12546)
- 2008(12164)
- 2007(10321)
- 2006(8922)
- 2005(8006)
- 学科
- 济(70246)
- 经济(70169)
- 业(41693)
- 管理(41455)
- 方法(36022)
- 企(32643)
- 企业(32643)
- 数学(32625)
- 数学方法(32485)
- 中国(20640)
- 贸(18892)
- 贸易(18882)
- 易(18511)
- 财(16994)
- 农(16592)
- 业经(13504)
- 融(12168)
- 金融(12166)
- 制(11967)
- 学(11305)
- 农业(11304)
- 银(11168)
- 银行(11135)
- 行(10695)
- 地方(10369)
- 环境(10203)
- 出(10005)
- 技术(9696)
- 务(9597)
- 财务(9581)
- 机构
- 大学(222805)
- 学院(217820)
- 济(105435)
- 经济(104093)
- 管理(84880)
- 研究(79647)
- 理学(74729)
- 理学院(73923)
- 管理学(73104)
- 管理学院(72709)
- 中国(61711)
- 京(45987)
- 科学(45206)
- 财(44922)
- 所(39627)
- 农(38823)
- 财经(37237)
- 研究所(36493)
- 经济学(35022)
- 中心(34875)
- 经(34565)
- 业大(32826)
- 经济学院(31973)
- 农业(31040)
- 北京(29109)
- 财经大学(28384)
- 院(28310)
- 江(28202)
- 范(25243)
- 师范(24896)
- 基金
- 项目(151749)
- 科学(121286)
- 基金(116512)
- 研究(105789)
- 家(103884)
- 国家(103135)
- 科学基金(87990)
- 社会(73461)
- 社会科(70187)
- 社会科学(70173)
- 基金项目(60973)
- 自然(56346)
- 自然科(55179)
- 自然科学(55162)
- 自然科学基金(54311)
- 省(54086)
- 资助(47774)
- 教育(47743)
- 划(47609)
- 编号(37697)
- 部(35940)
- 重点(34619)
- 国家社会(32984)
- 发(32259)
- 创(32000)
- 教育部(31254)
- 中国(30497)
- 创新(30051)
- 成果(29762)
- 科研(29666)
共检索到314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大,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国际运输通道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需要扩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和对外辐射能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制定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自"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提升了双边贸易便利化和经贸合作水平,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中欧班列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机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区域技术进步实现传导作用;(3)中欧班列开通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且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4)中欧班列的开通次数、途径站点数量和发达国家目的地对国际运输通道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5)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辐射作用,其辐射范围大致位于250公里以内。本文揭示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婧文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发挥跨国运输通道的纽带作用,紧密衔接国内国际双重市场。文章依据中欧班列在双循环通道的理论与现实证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从数量、结构、综合水平3个维度带动了沿线区域技术创新,但受市场分割约束可能产生技术“掩蔽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班列通过国内循环通道的研发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国际循环通道的商品跨国流动,以“人才流”和“商品流”为媒介驱动地区技术创新,形成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双循环”驱动机制,但通道间的联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青松 张玉肖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分析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了解该国十分重要。从中国2002年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入手,可以看到中国的综合水平以及各项具体的竞争力要素的变动情况,从而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中国 国际竞争力 变动 提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丹 许少强
采用制造业部门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UnitLaborCost,ULC)测算的一国实际有效汇率(REER-ULC)经常被用来衡量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鉴于此,本文首先测算了1980 ̄2002年期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然后采用该指数测算了同时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时期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冲击来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实际有效汇率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青
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人力资源质量水平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人力资源 劳动力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华 郭晶
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的主要经济体,欧盟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是中国厂商较强的竞争对手之一。虽然中国在纺织服装生产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欧盟在纺织服装产品的现实竞争力上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很难确定中欧纺织服装产业的真正实力。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测度中欧纺织服装的潜在国际竞争力,以找出其长远的趋势,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安 宋帅琦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劳动收入和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水平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越高,中欧班列开通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越明显,即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由于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程度存在差异,中欧班列开通仅对内陆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本研究为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欣 杨亚丽
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交通纽带和空间载体,不仅提高了开通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加速了所在区域的要素资源流动,为城市创业活动注入新的动能。本文利用2004—2019年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欧班列显著促进了开通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在于,中欧班列通过贸易开放效应丰富了创业机会并通过金融发展效应缓解了创业融资约束,从而使开通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本文补充了中欧班列在城市创业层面经济溢出效应的经验证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加速将中欧班列带来的机遇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直庆 陈锐
出口品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关注的焦点,技术进步已成为出口品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而国际贸易领域文献并未从技术水平视角考察出口品国际竞争力。为此,本文首次基于技术水平构建国际竞争力指数,考察我国出口品和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内各类出口品技术含量和出口贸易技术水平增长趋势明显,不同技术含量出口品国际竞争力及其增长趋势出现分化,中等、高等和低等技术含量出口品国际竞争力依次递减。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技术水平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京文,李文军,李仁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甄峰
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在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世界排名是第31位,比2001年提高两个位次。根据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近年来世界竞争力主流要素趋势,中国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普及全民的市场经济知识,提升企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世界排名 优势和劣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丹
本文首先测算了1994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然后考察了这一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与中国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与中国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是导致中国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具体来说,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会导致中国国际竞争力下降。
关键词:
均衡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失调 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晓梅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评介徐晓梅由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研究组推出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度和1997年度报告已同读者见面,今后每年将定期出版。该报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