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8)
- 2023(11328)
- 2022(9496)
- 2021(8391)
- 2020(6825)
- 2019(15441)
- 2018(14900)
- 2017(29144)
- 2016(15446)
- 2015(17442)
- 2014(17479)
- 2013(17643)
- 2012(17194)
- 2011(15879)
- 2010(16350)
- 2009(15041)
- 2008(14576)
- 2007(12967)
- 2006(11792)
- 2005(11095)
- 学科
- 济(96599)
- 经济(96525)
- 管理(42018)
- 业(39436)
- 方法(34032)
- 数学(30416)
- 数学方法(30276)
- 企(29148)
- 企业(29148)
- 地方(27298)
- 中国(25538)
- 农(20285)
- 业经(17870)
- 地方经济(16718)
- 财(16383)
- 贸(15830)
- 贸易(15819)
- 融(15620)
- 金融(15618)
- 易(15201)
- 学(14793)
- 农业(14576)
- 银(13406)
- 银行(13396)
- 环境(13380)
- 制(13296)
- 行(13067)
- 发(13052)
- 和(10902)
- 技术(10429)
- 机构
- 学院(233394)
- 大学(233129)
- 济(114284)
- 经济(112256)
- 研究(88201)
- 管理(86117)
- 理学(72861)
- 理学院(72004)
- 管理学(71174)
- 管理学院(70722)
- 中国(67718)
- 财(50274)
- 京(49847)
- 科学(48000)
- 所(44124)
- 财经(39495)
- 研究所(39340)
- 中心(38985)
- 经济学(37305)
- 经(35828)
- 江(35659)
- 农(33573)
- 经济学院(33448)
- 北京(32450)
- 院(31835)
- 范(31751)
- 师范(31494)
- 财经大学(29159)
- 州(28746)
- 业大(28303)
- 基金
- 项目(145970)
- 科学(116620)
- 研究(110683)
- 基金(106566)
- 家(91200)
- 国家(90478)
- 科学基金(77889)
- 社会(74190)
- 社会科(70734)
- 社会科学(70721)
- 省(56087)
- 基金项目(55267)
- 教育(50424)
- 划(47164)
- 自然(46047)
- 自然科(44961)
- 自然科学(44954)
- 资助(44300)
- 自然科学基金(44164)
- 编号(43469)
- 发(38193)
- 成果(36205)
- 部(33618)
- 重点(33585)
- 发展(31878)
- 国家社会(31697)
- 课题(31478)
- 展(31379)
- 创(29805)
- 教育部(29476)
- 期刊
- 济(136426)
- 经济(136426)
- 研究(79852)
- 中国(49681)
- 财(36367)
- 管理(33449)
- 农(30828)
- 学报(29719)
- 科学(29459)
- 融(28433)
- 金融(28433)
- 教育(25110)
- 大学(23517)
- 经济研究(23491)
- 学学(22056)
- 农业(21295)
- 技术(21207)
- 财经(21051)
- 业经(20096)
- 经(18268)
- 问题(17914)
- 贸(16479)
- 国际(16047)
- 世界(14237)
- 技术经济(13520)
- 统计(12179)
- 商业(12006)
- 业(11460)
- 经济问题(11040)
- 策(10785)
共检索到376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自"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提升了双边贸易便利化和经贸合作水平,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中欧班列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机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区域技术进步实现传导作用;(3)中欧班列开通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且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4)中欧班列的开通次数、途径站点数量和发达国家目的地对国际运输通道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5)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辐射作用,其辐射范围大致位于250公里以内。本文揭示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婧文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发挥跨国运输通道的纽带作用,紧密衔接国内国际双重市场。文章依据中欧班列在双循环通道的理论与现实证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从数量、结构、综合水平3个维度带动了沿线区域技术创新,但受市场分割约束可能产生技术“掩蔽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班列通过国内循环通道的研发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国际循环通道的商品跨国流动,以“人才流”和“商品流”为媒介驱动地区技术创新,形成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双循环”驱动机制,但通道间的联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大,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国际运输通道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需要扩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和对外辐射能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制定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刘家民
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促进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且呈现出区域、资源禀赋及以距离港口城市800KM为界的异质性;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畅通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与外循环发展可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来促进内循环发展,但中欧班列开通与内循环发展互动对外循环发展的效果仍未显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曹晶晶 叶丽芳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行,开辟了浙江省西向出境物流大通道,是海向通道的重要补充,也是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对"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和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班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基础设施限制运能、货源流失风险增大、铁路运输竞争力未充分发挥和市场秩序规范缺失。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进出口货源、提升班列服务水平、加强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义新欧"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义新欧”中欧班列 高质量发展 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明贵 赖一鸣 吴萍
以中国2006—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曲线调节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了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支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工业集聚和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增加,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先减少后增加。金融支持显著调节了工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使“U”型曲线更陡峭、拐点左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明贵 赖一鸣 吴萍
以中国2006—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曲线调节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了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支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工业集聚和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增加,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先减少后增加。金融支持显著调节了工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使“U”型曲线更陡峭、拐点左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本文基于1994—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欧班列开行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开行中欧班列有助于加速要素流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从而能够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沿海地区,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内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当统一品牌之后,开行中欧班列对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充分、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军 车帅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新型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能否助推黄河流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待探究的重要议题。鉴于此,运用内生增长数理模型厘清数字经济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构建流域内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和水资源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8年流域内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全流域内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相较资源型城市更佳。(2)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具有边际报酬后发递增优势,上游、中游城市相较于下游城市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倒U型”特征,中等城市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所在。(4)产业结构高度化、技术创新、技术效率是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导路径,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是重要的潜在作用渠道,分维度的互联网发展和普惠金融呈现一致的趋同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充分认识城市性质、城市区位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化影响,因地制宜强化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效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为黄河流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刘育杰
推进雾霾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水平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县域数据实证分析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治理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作用。雾霾治理的促进效应集中于中低发展地区、非资源型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间策略模仿行为总体上强化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独立促进”、中部“模仿促进”、西部“模仿无效”的区域特征;县域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并未强化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地区“独立促进”、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特征。县域资源错配恶化和锦标赛体制抑制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三希 黄卓
本文详细梳理和论述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证据。本文认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数字经济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三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最后,本文介绍了本期专辑入选的五篇论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平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